王小雅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坚持“以校为本”,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经验共享,收到了较好效果。
同课异构、交流互补
本校的常规校本教研以“同课异构,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口,采用“同年级、不同教师、同一内容”的同课异构方式,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它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广泛征求各教研组意见之后,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见图。
将“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形式,是本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构建有效课堂采取的一项新举措。第一步:先指定同一个内容,发挥组内个人教学风格,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通过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强调“理性分析、个性加减(教师复备)”。第二步:教研组通过后,教师进行课堂展示。教研组长组织听课教师,确立观课点,找准执教者的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建议点。这样,教研组成员带着目标、带着问题研讨: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何演绎同一堂课?在课堂中重点与难点又是如何落实?效果怎样?在教学中的相同环节又是如何处理?第三步:教师在展示结束后集体反思,先由执教者对同一内容进行说课,再由指定的教师做中心发言,然后大家再围绕对同一内容不同构建进行交流,提出针对性措施。最后写出课例反思,做到结合实际、有思考价值。
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在骨干教师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推进有效性教学课堂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课堂教学示范引领 在“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工作中,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思维严谨、活而不乱;有的活泼大方、生动有趣……他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较强的亲和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示了他们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他们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教学设计、课例分析等,每周互听一节课,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二是教科研示范引领 骨干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科研中,注重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骨干教师每人每年上交两篇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其一,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制订明确目标,重在培养,严格考核,逐步提高。坚持一个“严”字——从严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评;抓好两个“落实”——辅导(教师、计划、内容)、考核(组织、条件、办法);完成三种课型——入门课、成长课、汇报课。
其二,开展青蓝工程“一对一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落实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培训。每学期初,学校挑选教学成绩优异、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形成师徒帮带关系,签订目标责任书。师傅、徒弟代表进行了表态发言:师傅甘当人梯,做出示范和表率;徒弟不甘落后,勤学、善学,早日挑起学校的大梁。指导教师每周跟踪听课不少于一节,青年教师每周听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指导。其间,“师傅”全程指导青年教师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教学计划、教案的格式、作业量及批改情况。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了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措施是卓有成效的。我校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矫正、梳理低效教学行为
为规范管理和指导教师的业务发展,使之牢固树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质量观,我校管理干部梳理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行为,进而加以规范,提高课堂有效性。为此,学校开展了课堂四十分钟工程,并开始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即学校管理干部、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不定时间,不打招呼,随堂听课,課后会诊,对被听课教师的好的经验予以肯定,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和指导,如此反复,直到其教学水平得到真正提高。此项活动的开展,为本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使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从而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要求,结合本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微课制作、白板运用培训。学校从严、从实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不仅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而且强化了教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为培养一支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更为进一步培训奠定了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