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年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口570206)
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黎小年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口570206)
目的:比较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RDS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与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各60例。比较CMV组与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比较两组使用呼吸机前后3 h、12 h和24 h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和SaO2)、FiO2和OI的变化;比较CMV组及HFOV组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结果:①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均较CMV组短。②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后3 h、12 h和24 h的PH、PaO2、PaCO2和SaO2均有所好转,但HFOV组的好转较CMV组早。③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后3 h、12 h和24 h的FiO2和OI均有所好转,但是HFOV组的好转较CMV组早。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均差异不大(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与CMV两种通气模式对于RDS早产儿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改善氧合方面,HFOV优于CMV。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多见于早产儿,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出生数小时即可出现呼吸困难进而呼吸衰竭[1],是早产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适当的通气技术对RDS早产儿的救治至关重要,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证实为有效的治疗方式[2]。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组也开始被临床采纳[3],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RDS治疗过程中的通气模式选择提供进一步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后被诊断为RDS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RDS诊断标准[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60例。CMV组中,男32例,女28例,胎龄(31.86±1.88)周,出生体重(1628.83±206.54)g,入院时龄(3.17±0.45)h,RDSⅢ级者36例,Ⅳ级者24例,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1次者34例,注入2次者26例;HFOV组中,男29例,女31例,胎龄(31.27±1.63)周,出生体重(1594.83±196.37)g,入院时龄(3.25±0.38)h,RDSⅢ级者32例,Ⅳ级者28例,气管内注入PS 1次者31例,注入2次者29例。两组早产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5]: CMV组与HFOV组患儿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暖、稳定内环境。所有患儿均经口气管插管,加强气道管理;监测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与出生后12 h以内气管内注入PS 200 mg/kg,必要时可在12 h后重复注入100 mg/kg。
2.2 呼吸机的使用:①CMV组患儿使用西门子servo 300呼吸机。通气模式选择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连续监测呼气末潮气量。初调参数[6]:氧浓度(FiO2)60~80%,呼吸频率40~60次/min,吸气时间0.3~0.5 s,吸入气峰压(PIP)20~25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4~6 cmH2O。根据血气结果对呼吸机参数值进行调整,以尽量低氧浓度的PIP达到理想效果(维持PaO2在60~90 mmHg),再以胸片为依据调整PEEP至肺复张水平,调节PIP维持呼气末潮气量在6~8 ml/kg之间。好转后降低各项参数,选择同步间歇指令(SIMV)模式通气,减少人机对抗,直至停用呼吸机。②HFOV组患儿使用迈克维vn 500婴幼儿高频振荡呼吸机。初调参数: FiO260~80%,频率11~15 Hz,MAP 10~15 cmH2O,调整振幅,振荡压(ΔP)40~45 cmH2O,直至胸廓可见明显震动。根据血气结果对呼吸机参数值进行调整,直至PaO2在60~90 mmHg,PaCO2在35~45 mmHg。缓慢下调FiO2至50%以下, MAP低于7 cmH2O,ΔP 10~13 mmHg,选择同步间歇指令(SIMV)直至停用呼吸机。
3 观察指标
3.1 应用时间:包括CMV组及HFOV组分别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
3.2 主要血气指标:包括CMV组及HFOV组使用呼吸机前和之后3 h、12 h和24 h的PH、PaO2、PaCO2和SaO2。
3.3 呼吸机主要参数变化:包括CMV组及HFOV组使用呼吸机前和之后3h、12h和24h氧浓度(FiO2)和氧合指数(OI)的变化。
3.4 预后指标:包括CMV组及HFOV组的并发症和临床转归。主要并发症:肺气漏、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临床转归指:新生儿期存活或死亡。
1 比较CMV组与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 结果显示,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均较CMV组短(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CMV组与HFOV组使用呼吸机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用氧时间的比较(h)
2 比较 CMV组及HFOV组使用呼吸机前和之后3 h、12 h和24 h的血气指标 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后3 h、12 h和24 h的PH、PaO2、PaCO2和SaO2均有所好转(均P<0.05),但是HFOV组的好转较CMV组早(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使用呼吸机前后3h、12h和24h血气指标的比较
3 比较 CMV组及HFOV组使用呼吸机前和之后3 h、12 h和24 h FiO2和OI的变化 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后3 h、12 h和24 h的FiO2和OI均有所好转(均P<0.05),但HFOV组的好转较CMV组早(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CMV组及HFOV组使用呼吸机前和之后3 h、12 h和24 h FiO2和OI的比较
4 比较HFOV组及CMV组并发症和临床转归 HFOV组死亡3例,分别是败血症、脑室内出血和肾衰竭;CMV组死亡5例,分别是败血症2例、脑室内出血1例、肺出血1例、坏死性小肠炎1例。HFOV组出现并发症5例(8.33%),CMV组4例(6.67%),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存活57(95.00%)例,CMV组55例(91.67%),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是常见的早产儿死亡原因[7]。机械通气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
CMV是治疗RDS的常规辅助通气策略,通过较高的吸气峰压(PIP)和潮气量(TV)促使萎陷的肺泡张开以提高气体交换,但也因此导致气道内压力及容量不恒定而损伤肺泡。这种矛盾使部分RDS早产儿应用CMV时存在一定局限性。HFOV是肺保护性策略的理想呼吸支持模式之一,与CMV比较,其可通过维持相对稳定的平均气道压(MAP)阻止肺泡萎陷,使肺泡内气体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并通过其恰当的肺复张策略有效防止呼气末肺泡过度塌陷及肺泡反复开闭,有效改善氧合。因此,在改善RDS早产儿血气及氧合方面,HFOV优于CMV。
本研究结果显示,HFOV组PH、PaO2、PaCO2和SaO2等血气指标的改善优于CMV组,FiO2, OI改善亦较CMV组明显,表明HFOV治疗NRDS疗效良好,氧合作用和改善呼吸性酸中毒的效应均强于CMV组。同时,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及撤机后总给氧时间均短于CMV组,进一步证实其氧合效果优于CMV组。另外,有学者报道,若把HFOV与治疗NRDS的其他措施(NO吸入、体外膜肺氧合、俯卧位通气等)一起使用,具有更好的氧合和肺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HFOV组无肺漏气发生,CMV组1例;HFOV组脑室内出血3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例,而CMV组分别为2例和1例。此数据与上述理论相符,但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结果并未显示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相对较少有关,也可能需要进一步作理论研究。从HFOV组与CMV组的治疗效果来看,两组存活率相当。
综上所述,HFOV与CMV两种通气模式对于RDS早产儿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改善氧合方面,HFOV优于CMV。
[1] 刘世平.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601-603.
[2] 周 英, 顾美群, 李明霞. 常频与高频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对比[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31(1):19-23 .
[3] 杜立中. 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6, 31(2): 99-103.
[4]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 用 新 生 儿 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71-175.
[5] 庞传武.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12(23):81-83.
[6] 朱建幸. 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6, 31(2): 95-99.
[7] 刘丽娟.清肺平喘汤配合麻皂散外敷治疗早产儿喘息性支气管炎52例[J].陕西中医,2014,35(3):294-295.
(收稿:2017-03-28)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治疗 @常频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R714.25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