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生态学教学中融入自然纪录片的教学方式

2017-08-29 23:45缪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方法

缪宁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生态学教学中融入自然纪录片的教学方式的各环节,包括对自然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在课堂上播放的时机、播放前的介绍和铺垫、播放后的提问和讨论、学生利用自然纪录片的课堂展示等。学生们的反馈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然纪录片;生态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169-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态素质,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水污染、全球变暖、雾霾等热点问题的产生,以及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提出,人们对生态学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对生态学越来越重视,期望能从生态学这门科学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者途径。近些年随着生态学各分支领域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加,生态学教育受到空前重视[1]。这种重视和期望对生态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由于现代纪录片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蓬勃发展,以及高等院校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更新,很多特殊的自然現象以艺术化的方式得以展示在课堂上。国内有许多大学教师都注意到了利用自然纪录片可以提升生态学课堂教学效果,并在他们的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2-5],刘兵等初步叙述了纪录片在生态学教学中的一些应用[6]。然而,对于利用自然纪录片进行教学的系统方法尚未有人深入总结。因此,笔者结合2011—2016年在四川大学讲授《生态学》课程时的教学尝试和探索,将生态学授课中融入自然纪录片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总结和优化,以供国内生态学教学的同行借鉴和参考。

一、对自然记录片题材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拍摄有关生态和自然的纪录片越来越多,选材与制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空到海底。比如,植物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植物(Plants)、野性中国(Wild China)等、自然界大事件(Natures Great Events)、行星地球(Planet Earth)1-2、森林之歌、大美青海、生命(life)、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等。第一,教师应对生态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各章节的内容。第二,教师需要对所播放的内容和细节非常熟悉和了解,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第三,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划分为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生态学前沿(含社会热点问题)类,在众多自然纪录片中筛选出一些与拟讲课内容有契合点的片段。可以在授课的PPT课件的某页备注中标注,或是在教案上进行备注。在讲授植物和动物对高温的适应时,用到了植物09:32:20-36:11和行星地球05:11:30-17:44的视频片段。比如,在讲授群落生态学中的种间关系时,介绍了鸟类和在桑寄生植物传播种子过程中的作用(植物私生活(5)34:30-39:10),用行星地球1-(8)中26:55-30:00的视频片段介绍了虫草寄生的过程,用大美青海(2)15:00-18:45的视频片段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冬虫夏草现象和成因。

二、在课堂上播放的时机

一个时机是某个知识点之后需要举例或者进一步展示时。另外一个是连续3小节课或者2节课的最后一节课,学生常常感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后一种情况,可以结合知识点播放一段自然纪录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提问和讨论,往往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课堂播放前的介绍和铺垫

纪录片播放前需要把教科书中的理论或者某个概念讲透彻,然后需要一些语言的铺垫、介绍或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播放后的提问和讨论

播放完视频后,可以立即提2—3个在视频中有明确答案的小问题,然后再请同学们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或讨论。对于视频中无明确答案的,可以进行讨论或者留作课后的作业,让同学们查资料后阐明他们的观点。比如,在讲述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时,以鲑鱼的洄游来介绍不同发育阶段对盐分的需要(自然界大事件02:35:00—40:20)。会准备好问题,太平洋鲑鱼为什么要洄游?其生理上如何适应海水到淡水的变化?为什么太平洋鲑鱼需要洄游,而它们的近亲大西洋鲑鱼却无需回归也可以完成繁衍?进一步讨论除了物种的多样性外,还有物种的行为(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五、学生利用自然纪录片的课堂展示

可以选择当前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比如生态入侵、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利弊、雾霾、生态文明等,由教师指定具体的讨论内容,分配给学生们主题,由学生找一些感兴趣的纪录片片段(比如动物行为学中的求偶、迁徙、捕食行为等)并上台展示和讲解。教师在学生讲解后需要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和点评。比如,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关注到身边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笔者要求学生们按地域特色进行展示和讲解。将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分组,推选一些学生代表相关区域做展示,比如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域进行大类的介绍。学生授课时学生们的热情都非常高,准备非常充分,场下的掌声不断。这个话题离同学们很近,充分将生态学的概念、理论等运用到了他们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的特点展示中。

六、学生对该种授课方式的反馈

多次观察发现,即便是再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在面对有趣的自然纪录片时,也会聚精会神地关注。通过视频后的一两个简单提问以及和学生们进行一个小的课堂讨论,就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气氛热烈非常。同学们参与提问、讨论的热情很高,经常下课了还在沉浸于课堂中的问题,进一步与笔者来交流和讨论。很多同学会在课后很感兴趣的把笔者未播放的那一集甚至是一个系列的自然纪录片都看完。为了更充分地共享优秀的纪录片资源,笔者会通移动硬盘、QQ群、微信群等方式分享纪录片或者其下载链接。

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需要很多的自然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现有的教学和实习环节不能充分满足这一要求,但是,依靠一些精美的自然纪录片辅助教学可以把优美逼真、清晰动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生态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以激发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后的自学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好评和喜爱,但笔者认为生态学教学方法是多样和综合的,并不能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生态学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提升是一个不断依托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既离不开热爱教育事业、掌握现代教学技巧、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学生积极和有效的参与。大学教师应该开展更多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探索,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致谢:感谢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第七期)研究项目“生态学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成效探讨与实践”(SCUY7144)的支持!感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宗永教授对本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梁娟,伍贤进.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普通生态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大学教育,2015,(09):40-41.

[3]徐婷婷,徐惠娟.“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8):51-52.

[4]胡刚,张忠华.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0):52-53.

[5]庞玮,王开勇,杨乐,等.对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83-84.

[6]刘兵,周晓梅,郝锡联,等.记录片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4,(04):93-96.

猜你喜欢
生态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