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兰+吴子英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分制教学体制的环境下,高校教师应该以实现创新教育为己任,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严谨笃学,自尊自律,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业务水平,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夯实基础。
关键词:学分制;创新教育;职责;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21-02
纵观世界,发达强国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要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学分制教育为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并正在受到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推广,在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为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
一、新形势下创新教育提出的必要性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化作为目前世界发展的新特征,迫使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以大步伐向前发展,在这种充满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杰出人才成为了国家在此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的重要因素。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有所突出,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也正逐步迈向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大学教育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到:“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同时,胡锦涛同志还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胡锦涛同志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而创新教育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钱学森先生一直在强调:“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1]虽然钱老离开了我们,但是钱老的话却剖析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更深层次问题,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杰出人才上存在的不足,也强调了我国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二、传承创新,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教师不再是只教书的匠人,而应该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科学知识的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在今天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面对着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望的、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满怀为祖国未来而奋斗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做好本职工作。
1.师德为先,育人为本。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需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孔子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所以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率身垂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担负着的重任,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和道德责任感。不同的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敬业爱生精神,认真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2.严谨笃学,淡泊名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社会已经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日益迅速,除了掌握大量的本门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为师者必须刻苦钻研,严谨笃学[3]。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做到对某一学科有所专一。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正是对高校教师要求的写照[4,5]。当前,我们现在高等教育也面临的一些尴尬境地,有的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学术资源而争当行政干部。为此,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教育家朱清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除行政化、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高校教师应该“学术至上,淡泊名利”,从而才能为“严谨笃学”打下基础。
3.提高业务水平,增强科研能力。高等学校不仅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而且还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新形势下,不仅要求我们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做好科研工作,以科研的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相辅相成性。横向科研工作不仅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论知识,再转化到课堂理论教学。纵向科研工作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又将理论知识加以升华,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教学工作成为了科研成果直接体现,从而也就实现了将科学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三、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快乐实施创新教育
现在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做到“严如父”,还要做到“慈如母”,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塑造和谐愉快的创新教育实施氛围。
1.赞美学生。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作为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在学习科学知识而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热情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透亮,但容易破碎。一句贊美之词可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之心,披荆斩棘,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
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俗话说,严师出高徒。高校教师在认真履行科学知识传授的职责时,的确应该严格要求,因为学生毕竟是没有走进社会熔炉进行锤炼过,年轻、涉世浅,需要严格教育、正确引导。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教育是具有目的性的,只有做到了对学生“知己知彼”,我们才能让教育的目的“百战不殆”。然而,如何对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呢?需要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心沟通,才能打开学生心结,使其健康成长。
总之,在现代世界多极化的竞争趋势下,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机遇和挑战,在学分制教学体制的环境下,高校教师应该具备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提高业务水平,以教书育人为工作目标,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塑造和谐愉快的创新教育实施氛围,整体推进教学质量和学分制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学森.中国大学为何创新力不足[J].新华文摘,2010,(2):113-114.
[2]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DB/OL].2011-04-24.
[3]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中的发言[DB/OL].2007-09-02.
[4]吴洪成,甘少杰.现代教育家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与实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3):55-62.
[5]刘超,李越.梅贻琦与清华之崛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6):9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