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凤
●学校体育●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常 凤
结合时代特点,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并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发现,新时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四个方面。建议运用健康促进策略理论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层面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改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促进策略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有所改善,但大学生继续下降,各年龄组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居高不下,且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1],学生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研究证实,学生体质健康受生活方式、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2],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并结合新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为改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策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BSCO、Google学术搜索等数据库,以“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健康”、“健康促进”等关键词查找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访谈学生体质健康、健康促进、学校体育管理方面的专家,了解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查找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全面分析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2.1 体质健康与健康促进策略
2.1.1 体质健康
“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3]。体质既反映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水平,也反映着人体的身体运动的水平。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了四维健康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称为完全健康”[4]。所以,体质健康是指身体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所表现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方面的完美状态。
2.1.2 健康促进策略
1986年,第一届健康促进国际大会颁布的《渥太华宪章》明确地规定了健康促进的5项基本策略[5]。
表1 健康促进基本策略
2.2 学生体质健康旧影响因素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了解学者们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本文将其归纳为旧因素。发现,主要包括:社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制度(教育体制)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学校校园生态环境、学校体育开展情况;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学生自身睡眠、饮食、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等。
表2 学生体质健康影响旧因素
2.3 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
随着时代变迁,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笔者在旧因素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四个层面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新影响因素。
2.3.1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自动化、半自动仪器设备不断增多,洗衣机、电饭煲、机动车、电梯等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劳动或活动。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与推广,导致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另外,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始终将智育放于第一位,绝大部分学校、家长及学生均看中升学率。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全球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大气、光、声等污染现象严重。
表3 学生体质健康新社会影响因素
综上可见,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新社会因素主要集中于丰富的电子产品、传统的应试制度及严重的环境污染。
2.3.2 家庭因素
表4 学生体质健康新家庭影响因素
通常活跃的父母会有活跃的孩子,父母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支持等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孩子体育锻炼参与度。另外,良好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卫生习惯。随着人们对婚姻、爱情、价值等观念的转变,离异家庭比例和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家庭结构、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等发生变化,对生长发育期且较敏感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明显影响。所以,父母的活跃度、家庭环境卫生、家庭成员关系成为学生体质健康新家庭影响因素。
2.3.3 学校因素
表5 学生体质健康新学校影响因素
学生每天在校园停留时间较长,且中学生、大学生多采取住校就读。所以,学校的校园环境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特别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及办学理念决定学校的培养方式,会直接决定学校对体育课、课外活动的重视度,进而影响学生健康。
2.3.4 个体因素
学生个体对健康的认识是指导学生行为及生活方式的主要源泉。另外,学生在遇到紧急事件危害自身健康时,自我保护能力直接影响体质健康。所以,个体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及自我保护健康能力无疑成为影响体质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表6 学生体质健康新个体影响因素
2.4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2.4.1 社会层面
1)加强健康促进有关知识的宣传
国家层面应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报纸、书籍、宣传栏等手段,加大对健康、健康促进、科学运动、合理膳食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健康意识,了解更多有关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
2)改革教育体制
逐渐改革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不断增加学生道德、体育、劳动等能力在中考、高考中的权重,督促、鼓励学生重视智力以外的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其健康。
3)营造良好的健身、医疗和生存环境
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如健身步道、社区健身器械、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各阶层居民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加强社区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加大大气、水、光、声等污染治理力度。
2.4.2 家庭层面
1)增强父母示范作用
鼓励家长多参加体育锻炼,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陪伴、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多参加体育锻炼。另外,家长分配学生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能量消耗,防治肥胖。
2)营造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与氛围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合理处理好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舒适、轻松的家庭环境。家长应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另外,保持家庭卫生清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2.4.3 学校层面
1)建造符合卫生要求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主动改造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加大资金投入,建造体育场馆,增购体育器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加强校园垃圾、排水、排污等处理。
2)注重学生健康能力培养
开设健康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健康方便的课程,增加体育、社会实践等课时,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培养学生提升健康促进能力。
3)转变教学理念
结合国家政策改革,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健康为第一”,注重学生身体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减少高智低能学生比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4 个体层面
1)主动学习健康相关知识
学生主动学习健康、营养、疾病、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提升基本健康素养,形成全面的健康理念。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应主动培养形成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参加体育锻炼,吸烟人群及早戒烟,控制酒的摄入量。
3)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积极主动学习保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需要量、合理搭配食物等营养知识。学会一种或多种运动技能,并学习运动中自我监督、运动后恢复等知识,进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1 结论
新时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丰富的电子产品、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严重的环境污染);家庭因素(父母的活跃度、家庭环境卫生、家庭成员关系);学校因素(学校环境、办学指导思想);个体因素(健康理念、生活方式、自我保护健康能)。
3.2 建议
建议社会层面应加强健康促进有关知识的宣传,改革教育体制和营造良好的健身、医疗和生存环境;家庭层面应增强父母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与氛围;学校层面应建造符合卫生要求的校园环境、注重学生健康能力培养、改变教学理念;学生个体层面应主动学习健康相关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1]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4.
[2]黄彩华.论“医体结合”公共健康服务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25-27.
[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关于体质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综述[J].体育科学,1983,2(1):26.
[4]曹 燕,姜 卫.浅析发展观与健康内涵的演变[J].医学与社会,2010,23(4):13-15.
[5]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EB].[1986-11-21].http://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previous/ottawa/en/.
[6]霍 亚.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
[7]钟海明,苏仕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教学与理,2009,(30):58-59.
[8]王攀东.陕西省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与促进中学生运动参与的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9]肖庆群.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26-32.
[10]于素梅.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调查—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德育报,2014,8(9):9-11.
[11]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13(3):141-144.
[12]张长青.试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运动,2016,4(16):63-64.
[13]杨新惠.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25-28.
[14]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15]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70109/802303.shtml [EB/OL].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01-09].
[16]王富百慧,王 梅,张彦峰,等.中国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代际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11):31-38.
[17]李文钰,王经北.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现状与思考[J].传承,2011,40(31):44-45.
New Impact Factors and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in China
CHANG Feng
The study analyzed new influence factor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and put forward the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students.The study found tha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ncluded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school factors and individual factors.Therefore, these four aspects should strengthen promotion work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by means of the theory of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y.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new impact factor; promotion strategy
G804.49
A
1003-983X(2017)07-0616-04
2017-05-01
常 凤(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健康促进.
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