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Knowledge Mapping
何秋鸿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动态与演进分析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Knowledge Mapping
何秋鸿
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开始探讨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日益成为了我国体育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在发展进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变趋势[1]。为探析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演进特征,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角度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动态和演化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索其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以求检索论文的精确性和具有代表性,在数据库中以“体育教育模式”为主题词检索,检索条件为“精确”,时间跨度为:2000-2015年,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到323篇文献的题录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CNKI数据库收录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题录数据资料,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动态和演进过程,掌握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动态发展特征。
1.2.2 文献计量法
本研究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学方法,对体育教学模式文献的时间分布、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数理分析。
1.2.3 可视化分析
借助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 CiteSpaceIII(版本号为 4.0.R5 SE(65-bit))科学文献分析工具。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动态和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揭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探究其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2]。
2.1 研究文献时间分析
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学术论文数量的变化绘制相应的曲线,对分析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预测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由图1可知,自2000年(10篇)开始,被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收录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截至到2015年共计323篇,平均每年发表20.19篇,整个趋势呈波浪式发展。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部署;在2005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工作重点,其中一项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系列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有利的推动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增长趋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发文量达到峰值,为35篇;其中,2001~2008年间发表论文共计166篇,占总量的51%,年平均量达到20.75篇。奥运年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出现了小幅下降。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纲要》的指导思想下,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科研成果,在2010年再次出现较大增长,论文量增长到33篇;此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入了相对平稳阶段。教育部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调整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促进了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科研成果的增长。
图1 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论文数量分布图
2.2 核心作者分析
在文献计量学中,核心作者在学科内具有突出影响力,是学科发展演进过程中推动学科发展的内在力量[3]。依据统计,2000-2015年CNKI数据收录的323篇“体育教学模式”文献,共计565名作者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其中,独著185篇,占文献总量的57%;2位作者合著的有77篇,占文献总量的22%;3位及以上作者合著的有61篇,占总量的19%。由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学者,因受传统学术研究习惯的影响,“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成为了一种主要现象。然而,研究者间的相互合作也主要局限于同学、同事或师生之间,跨地域以及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更是少见。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又大力推动了体育科学研究的革新,如果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依然停留在“单打独斗”的方式,学科的发展将严重受阻,今后,多学科和跨区域的交叉合作将会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的组合方式。
根据普莱斯定律[8],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为:(N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η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论文数)。依据统计发文量最多的作者,ηmax=4,可得出篇,取N≈1.498值最大的临近整数2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发文数,经统计共有19位作者,如表1所列[4]。
表1 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核心作者一览表
表1列出了发表2篇论文及以上的核心作者,其中,张铁雄是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发表“体育教学模式”相关论文4篇,排在首位。研究内容从俱乐部模式、大学体育教学的网络化、“生态体育”、多维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王林是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发文量为4篇,与张铁雄教授并列排在首位。主要研究内容为师生构建新型关系,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框架的构建、三联互动、多元教学模式等。其次是西北工业大学体育部的杭兰平与苟定邦,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的邵伟德,发文量均为3篇,并列排在第2位。杭兰平博士和苟定邦教授主要探索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综合应用方面;邵伟德教授从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纵上所述,核心作者代表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主体力量,他们对推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2.3 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对科研机构的分析可以掌握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探析出学科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分布特征。根据普莱斯定律,统计出有36所核心机构。其中,体育类院校2所,发表论文6篇,所占比例为7.32%;师范类院校7所,发表论文16篇,所占比例为19.51%;综合类院校27所,发表论文60篇,所占比例为73.17%。考虑篇幅因素,本研究仅列出了发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核心机构,如表2所示。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体育大学(4篇)和扬州大学体育学院(4篇)。综上分析可知,综合类院校是我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推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的主体力量,另外,师范类院校也是其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表2 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核心机构(部分)一览表
2.4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是文献信息的高度浓缩[5]。运用CiteSpaceIII软件,将 CNKI数据库收录 2000-2015年的323篇“体育教学模式”文献进行分析;节点(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阈值设置为 Top20,使用路径(pathfinder)算法,得到99个节点,11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29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热点主题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图谱中关键词的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越可能成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领域[6]。
图2 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图2和表3的分析可知,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体育教学(115次),其次是教学模式(69次),第3位是体育教育模式(54次),第4位是学校体育(28次)。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学校体育(0.71),其次是体育教育(0.44),第 3位是体育教学模式(0.43),排在第4的是教学模式(0.42)。表明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是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主题。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它是探索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一直是专家和学者探索学校体育模式改革的热点领域。体育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按照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学生又是其中研究的主体,另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项目的设置和体育事业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探索中研究的热点主题内容。
表3 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排名前10位核心关键词一览表
2.5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题的演化
研究主题的演化分析能够直观的展现不同时区研究热点主题的发展变化。运用CiteSpaceIII绘制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题趋势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学校体育”、“身体素质”和“教学改革”成为了2000-2001年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随着时间的演变,出现了 “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俱乐部”、“高校体育”、“体育教育”、“大学生”、“教学效果”和“体育知识”等高频关键词。说明我国高校借鉴国外体育俱乐部的模式,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体育知识的传播和体育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7]。同时,青少年的体育理念和健康体育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运动项目设置的合理化和生态体育等主题发展为新的研究动向。
图3 2000-2015年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题趋势图
2.5.1 演化趋势一: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育家乔伊斯就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我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在演进过程中并未形成统一。其中,毛振明、刘绍曾、曲宗湖、吴也、肖焕禹、杨楠等学者的观点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当前,对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范式,它具有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9]。在体育教学改革演变过程中,国家颁布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10]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11]两个关于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另外,邵伟德和尚志强两位学者,在研究中阐述,对体育理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将会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12]。张磊和蒋荣阐述了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六种基本属性:“理论性”、“整体优化性”、“稳定性”、“直观性”、“对应性”和“评价性”等,为进一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意义[13]。
2.5.2 演化趋势二:高校体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效果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一直担负着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经历了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到“身体素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为中心的一系列历史演变[14]。1952年我国创立了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并在50年代,体育院校借鉴的是“苏联”的办学模式,主要以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教学大纲,以掌握“三基”作为教学的目标[15]。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也由“体质教育”向“健康体育”再到“终身体育”演变。其中,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6]。在大力加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家颁布了《国家体育健康标准》、《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文件[17]。但是,高校体育教育依然存在着定位偏差,教学目标不明确,评价标准多样化、教学效果下降、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等现象。在体育教学效果研究领域,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又是高校体育教育中影响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内容。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研究中,我国学者谭兆风,从体育教学评价目标认识存在的误区、追求评价指标的片面化、过分注重量化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邱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我国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理念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重视教育的目标,轻视结果,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评价标准[18]。
2.5.3 演化趋势三:体育理念与健康体育的研究
体育教育的理念是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体育理念的价值取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教育思想,体育教育的理念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发现,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着教育偏少,体育技术教学偏重现象。另外,还存在着体育理论教学理念落后,健康理念与体育教学脱节,缺乏多维的价值理念等现象[19]。
在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中,我国近30年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持续下滑,面对这种现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同时,在我国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牢固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20]。因此,健康体育进而取代竞技体育成为了主流趋势。在健康体育探索的领域中,黎莎和祝莉从体育课程体系角度分析了我国健康体育模式的构建。季浏从历史的角度、健康体育的目的和理念、理论基础、内涵与结构等领域对我国健康体育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分析[21]。
2.5.4 演化趋势四:体育思想与终身体育的研究
体育思想是人们对体育的本质、特征、形式、功能、价值、发展规律和发展方针等一系列问题认识的总和。我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始终以“健身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为研究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思想经历了健身强国——为国增光——体质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整体效益——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等体育思想的演变[22]。终身教育思想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在国外终生教育的影响下,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终生体育进行了探索。在CNKI数据库中,以“终生体育”为主题词,检索到2000—2015年间核心期刊文献844篇,年平均量达到了52.75篇。其中,王则姗于1987年发表在《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的“对终生体育的探讨”论文,是最早进行“终生体育”研究的文献,他在文中阐述了“终生体育”的概念,是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23]。随着“终生体育”探索的不断演进,终生体育的概念定义为,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我国学者赵亮对“终生体育教育体系”的探索中指出,终生体育的形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和社区的教育;教学内容上主要从培养兴趣出发,与地域特征和个体差异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22]。
2.5.5 演化趋势五:体育项目、教学管理模式与生态体育的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演进,“运动项目”、“体育项目”、“三位一体”、“高校体育教学”和“生态体育”等关键词是这一时期的高频关键词。说明体育项目、高校的体育教学、“三位一体”的高校教学管理和探索“生态体育”的发展模式成为新的研究动向。在“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中,杨玲从现代意义的角度,从“教师引导”、“实践体验”和“环境熏陶”的“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24]。任杰等学者通过调查3 055名上海中、小学学生,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青少年体育健康教学模式由“学生”、“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而构建的适配性教学模式[25]。贺光伟和汤起宇两位学者从政府、体育协会和各类体育实体的角度,探索了“三位一体”的体育治理模式。
随着工业文明快速的发展,全球生态不断恶化,生态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我国学术界对“生态体育”最早的研究是王如松和王丰年2001年发表的“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研究”一文,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等于“生态奥运”的概念[26]。郑晓祥从生态体育的内涵和特点的角度对生态体育进行了诠释,生态体育是指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体育活动[27]。然而,研究的文献量从2001年(3篇)起,逐年增长,到2015年达到峰值,为60篇;年均发文量为30.6篇。同时,生态体育这个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展现人的健康人格和体格,体现人类健康、文明与和谐并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了新的研究动向[28]。
1)2000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历经了上升、下降和稳定发展的三个阶段。但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在16年的发展过程中,被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献,年平均量为20.19篇,相对较低。这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规模现状极不相称,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等方面对问题加以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丰富研究成果。2)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领军人物主要以张铁雄、王林、杭兰平和邵伟德等为代表;核心机构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和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等构成,研究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综合类院校。而我国学者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领域合作程度较低,并且“单打独斗”的方式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核心机构整体发文量普遍偏低,没有形成实力突出的科研团队,因此我国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群,加强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阵地建设,有助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力度和成果的推广。3)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思想、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效果、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研究。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运动项目设置的合理化、教学管理模式和生态体育的研究成为了新的研究动向。
[1]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赵 健.知识图谱绘制技法实用指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14-18.
[3]谭力文,丁靖坤.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2001-2012)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 [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84-94.
[4]张毅恒,柳鸣毅.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1):24-35.
[5]陈瑶瑶,倪依克.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III的计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2):12-48.
[6]Chen CM,Ibekwe-Sanjuan F,Hou JH.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 Am Soc Inf Sci Tec,2010,61(7):1386-1409.
[7]邓云兵.南昌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3-7.
[8]魏 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75-78.
[9]阳 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6):66-69.
[10]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06-13].
[11]教体艺.中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2-08-06].
[12]邵伟德,尚志强.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85-87.
[13]张 磊,蒋 荣.体育教学模式基本属性的系统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6):106-111.
[14]刘文华,朱 桦.论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133-134.
[15]王国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52-357.
[16]陈东岗.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73-74.
[17]陶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91-94.
[18]邱 泉.简论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J].体育与科学,2003,25(1):79-80.
[19]彭国雄.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122-125.
[20]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季 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72-80.
[22]何 叙,律海涛,那述宇.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J].体育科学,2012,32(9):45-51.
[23]赵 亮.构建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5):117-120.
[24]杨 玲.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87-93.
[25]任 杰,平 杰,舒盛芳,等.青少年体育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干预策略——基于上海地区中、小学的调查[J].体育科学,2012,32(9):31-36.
[26]王如松,王丰年.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6):68-94.
[27]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43-46.
[28]唐 盛.生态奥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趋势[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22-23.
HE Qiuhong
目的了解2000~2015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323篇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计量分析等方法,并利用CiteSpaceIII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波浪式增长,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较少,没有形成实力突出的研究团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思想、高校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效果、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等主题。结论 今后研究方向主要为青少年的体育理念、教学改革、运动项目、教学管理模式和生态体育等领域。
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健康体育
Obj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teaching model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15 year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Methods 323 articles collected by CNKI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iteSpaceIII analysis software.Results The quantity of related research was increased wavelike, lack of core author and core institute, and strong research team was not comprised.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on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reform, sports thinking,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 healthy sports and lifelong sports.Conclusio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e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juvenile sports ideas, teaching reform, sports itens,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and ecological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effect;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sport
G807.01
A
1003-983X(2017)07-0631-05
2017-03-21
重庆交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602006)
何秋鸿(1973-),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重庆交通大学,中国 重庆,400074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