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摘要:本文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为理论依据,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教学体验,从教学驱动、教学促成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梳理和分析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实践的可行性。依据POA理论进行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的输出和综合运用能力。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视听说课程;教学驱动;教学促成;教学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研究发现,当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在特定环境背景下表达情感和思想认识的手段。根据语言输出的心理学机制及目前就业市场对英语学习者的能力要求,文秋芳教授以英语专业课为基础,提出“输出驱动假说”,后将该假说推广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2014年,將该学说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最终将其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该学说既强调产出过程,又强调产出结果,充分满足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使POA的理论体系辅助并应用于教学,本文以POA理论体系为基础,从课程教学的三个阶段:教学驱动、教学促成和教学评价,探讨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概述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注重的是教学过程,目的是提高二语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未来就业等实际应用。此外,POA强调教学以输出为出发点,提倡“先输出后输入”,旨在激活学生在过去语言学习中积累的“惰性知识”,于应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自主发觉不足,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主动性,进而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完整的POA理论包括三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
POA教学理念包括三个学说:1.“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2.“学用一体说”。从二语习得的过程来看,语言主观意义的变化具备动态、多维、立体、渐进的特征,故POA主张教师将教学活动与任务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学”“用”不分离。3.“全人教育说”。POA认为语言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外语课程不但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等。
POA教学假设涵盖三个方面:1.输出驱动假设。“输出驱动”主张产出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故POA提出输出——输入——输出新的教学顺序。2.输入促成假说。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教师应在恰当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输入性材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3.选择性学习假设。即学生从输入中选择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形式或话语结构,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
POA的教学流程涉及三个阶段:1.驱动。与传统“导入法”不同,POA将“驱动”作为课程的新开端,要求老师先呈现具有真实性的交际场景,学生再尝试完成交际活动,最后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2.促成。该阶段秉承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原则。教师首先描述出产出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输入性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检查。3.评价。产出的“评价”分为课堂即时评价和课外延时评价两种。
三、产出导向法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自文秋芳教授于2014年提出“产出导向法”这一理论以来,国内学者虽有研究,但真正具化至某门学科课程的探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作者从POA教学流程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分析教师如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有效地应用POA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教学驱动
根据文教授提出的驱动环节,教学的每个步骤都应严格对应并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其中,第一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最具创意和挑战。既然POA试图在每一单元开始学习之前,就要明确向学生呈现符合现实的真实场景,那么该场景的选择就必须具有交际性,该单元的话题也要具备认知挑战性。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1册第10单元Have a nice holiday!为例,应用POA理论思想,教师在产出驱动这一环节可选择相应电影片段或纪录片,体裁围绕中、美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圣诞、感恩节等,亦可自己录制微课供学生在课前学习。
第二环节“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前的视频资料,用英语介绍圣诞节,甚至可以对比中、美节日习俗的同与异。虽然学生课前有接触,但当他们亲身完成看似易完成的产出性任务时,就常会体验到尴尬与窘迫,内心也就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压力与动力。教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语言的不足,从而刺激学习的动机。
第三环节是“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在学生处于对新知识迫切追求的“饥饿状态”时,教师需在此阶段向学生阐明本单元学习目标。一类为交际目标,即通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何种交际任务;另一类为语言目标,即学生应在接下来的输入性材料里注意筛选有助于完成交际目标的单词、短语及话语结构,这也是前面提到的POA包含的“选择性学习假设”的任务。
(二)教学促成
“促成”阶段的重点在于输入材料的选择。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产出任务,如若没有输入材料的辅助,单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课堂任务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因而POA建议采用教师及优秀学生完成或模仿完成的作品作为提取词汇、短语和话语结构的输入性材料,此后,再去鼓励学生做有自我个性特征的英语表达。
在输入促成环节中,教师最后要进行“产出练习与检查”,合理布置口头与笔头的产出内容,细化搭建自己的指导步骤,避免提供帮助过多,阻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也要防止帮助过少,使学习效果不明显。具体操作可以如下: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由教师承担主要的任务,而在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整个教学流程之后,逐渐将责任过渡给学生,甚至可以在此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由小组内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负责分配产出任务、寻找适合自己的输入性材料等。所以,教师明确并细化其“脚手架”作用将有助于监控、评价和调整自己所提供帮助的方式,确保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
仍以视听说课Have a nice holiday!为例,笔者结合POA的理论思想,将教学促成流程设计为:教师提供课本内有关中、外节日的听力与口语练习内容,学生学习后,寻找新的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任务;教师提供有关节日的名称和传统习俗的英文表达,学生以小组形式查找适合本组选材的材料,撰写初稿,准备PPT做输出展示。
(三)教学评价
评估是检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它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发现问题,便于教师做出及时调整,促进未来更有效的教学。评价按形式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即时评价是指在“促成”阶段,学生在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产出任务训练时教师所给出的评价,这发生在课堂之上,便于教师即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完成课外的产出活动后教师所给予的评价。对延时评价任务的选择,教师需要将输入性知识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故而可以将其产出结果分为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结合上述提到的课程,复习性产出就是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教科书上的一系列课后习题,或通过书后配套光盘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而迁移性产出可以使学生依据课前及课上所看的视频材料和听力语料,自主完成具有相似性任务的口头表达和笔头翻译,比如向外宾介绍中国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或选取一段关于端午节的汉语介绍,让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英语释义,从而达到视听说课程“以视听导说,以视听导写”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输入驱动——输入促成”为原则的“产出导向法”是以教师为媒介,有效学习的发生为核心,产出为根本目的的全新教学理论,突出强调“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顺序。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体验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探讨了视听说课程中使用POA理论指导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尝试已初见成效,发现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助于克服学生口语表述的心理障碍。但POA理论的实践还需要更多致力于英语教学改革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同行的不懈探索与努力,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革新教科书概念,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彭兵转.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J],外语学刊,2015(1):64.[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3]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5):3-12.[4]Larsen-Freeman D.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6]彭兵转.語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J],外语学刊,2016(6):6.[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