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凝剂及标本预处理方式对乳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7-08-28 21:52罗浩元刘集鸿朱利明曾涛邱晓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抗凝剂乳酸肝素

罗浩元,刘集鸿,朱利明,曾涛,邱晓慧

(1、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516003;2、广东医科大学检验系,广东东莞523000)

不同抗凝剂及标本预处理方式对乳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罗浩元1,刘集鸿1,朱利明1,曾涛1,邱晓慧2

(1、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516003;2、广东医科大学检验系,广东东莞523000)

目的探讨乳酸标本在不同抗凝剂采血管、不同放置时间后离心上机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40例,空腹静脉采血,每例同时抽取肝素抗凝剂管、无抗凝剂管、肝素+NaF抗凝剂管各3支,共9支标本。从三种不同抗凝剂中各抽取1支标本组成一组,分成A、B、C三组,A、B、C组分别室温放置30min、60min、90min再离心上机检测乳酸浓度。结果乳酸在肝素抗凝管随放置时间的增加,浓度不断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间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5);乳酸在无抗凝管随放置时间的增加,乳酸浓度也不断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间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2,P<0.05);乳酸在肝素+NaF管中放置30min、60min、90min,浓度略有升高,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P>0.05)。放置30min:三种抗凝剂之间的乳酸浓度无明显差异(F=1.97,P>0.05);放置60min:肝素抗凝管和无抗凝管乳酸浓度均比肝素+NaF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肝素抗凝剂/肝素-NaF=19.02,t无抗凝剂/肝素-NaF=18.33,均P<0.05);放置90min:肝素抗凝管和无抗凝管乳酸浓度继续升高,分别与肝素+NaF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肝素抗凝剂/肝素-NaF=27.29,t无抗凝剂/肝素-NaF=36.97,均P<0.05)。结论为保证乳酸结果的准确性,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离心并检测;肝素+NaF抗凝剂可抑制红细胞酵解,能够提高乳酸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乳酸;肝素+NaF抗凝剂;分析前质量管理

血乳酸作为判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脓毒血症、新生儿窒息、严重创伤、急性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3]。乳酸检测有酶催化法、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和酶电极感应器法,后三种均为化学法。化学法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不能自动化。酶催化法试剂盒已标准化,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优势,已被作为临床乳酸检测的常规方法。既往研究报道[4]:离体血乳酸标本室温放置会引起乳酸浓度假性升高,影响乳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关于离体乳酸标本该怎样预处理、多长时间内离心检测,教科书及文献只是笼统地要求尽快分离血浆、尽快检测。尽快是多快?并无统一的时间标准。为了保证患者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临床对使用该项目检测报告的信心,本文研究了乳酸标本在不同抗凝剂采血管、不同放置时间后离心上机检测对结果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6岁。

1.2 标本采集空腹采静脉血,肝素抗凝剂管、无抗凝剂管、肝素+NaF抗凝剂管各3支,均采血2ml。采血时不用压脉带,不用力握拳。采集后,肝素抗凝管、无抗凝管、肝素+NaF抗凝管标本分别取1支标本组成一组,分成A、B、C、共3组。所有样本均无溶血、脂血、黄疸。

1.3 仪器及试剂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乳酸试剂盒、校准液、质控品均由北京华宇亿康公司提供。肝素抗凝管、无抗凝管、肝素+NaF抗凝管均由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公司。实验室质控在控。

1.4 检测方法A、B、C组分别在室温放置30min、60min、90min后,3000r/min离心5min,立即上机检测血乳酸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参数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同抗凝剂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对乳酸检测结果乳酸在肝素抗凝管随放置时间的增加,浓度不断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间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5);乳酸在无抗凝管随放置时间的增加,乳酸浓度也不断升高,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间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2,P<0.05);肝素+NaF抗凝剂管的乳酸浓度不会随着放置时间的而明显变化,放置30min、60min、90min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P>0.05)。(见表1)

2.2 放置相同时间条件下不同抗凝剂之间乳酸检测结果放置30min:三种抗凝剂之间的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P>0.05);放置60min:肝素抗凝管和无抗凝管乳酸浓度显著高于肝素+ NaF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肝素抗凝剂/肝素-NaF=19.02,t无抗凝剂/肝素-NaF=18.33,均P<0.05);放置90min:肝素抗凝管和无抗凝管乳酸浓度分别与肝素+NaF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肝素抗凝剂/肝素-NaF=27.29,t无抗凝剂/肝素-NaF=36.97,均P<0.05)(见表1)。

表1 三种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的乳酸浓度(mmol/L)

3 讨论

乳酸是葡萄糖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产生于骨骼、肌肉、脑和红细胞,主要在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是体内代谢和组织内部氧供求关系失衡的标志,正常成人的静脉血中乳酸含量为0.6~2.2mmol/L,动脉血中乳酸水平为静脉血中水平的1/3~2/3。危重患者由于低灌注与组织细胞缺氧,使线粒体的氧输送减少,合成大量乳酸,导致高乳酸血症。孙凤莲等[5]认为:如果乳酸水平呈持续升高趋势,患者全身症状则呈恶化趋势,此时需要增加血管活性物,或开始联合使用其它升压药物,调整呼吸机参数或通气方式增加全身氧输送;若乳酸水平已呈下降趋势,可继续目前治疗,然后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既往研究报道[6-8]: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死率的关系密切,死亡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高乳酸血症时间≥48h组的病死率高于<48h组,认为血乳酸可作为早期预测急诊病情Ⅰ、Ⅱ患者病情转化或转归的因子。可见,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对指导疾病治疗、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乳酸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但其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同抗凝剂、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检测结果[4]。《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推荐乳酸检测用肝素+NaF抗凝剂[9],但文中在标本预处理上和大部分文献一样只是笼统地要求尽快分离出血浆、尽快检测,离体血乳酸标本的检验前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并没有统一标准。在实际临床工作过程中,病房血液标本大多在早上6时开始采集,标本送到检验科上机检测时,至少超过30min,有的甚至超过1h。一直以来,临床医师也反映乳酸结果偏高,引起医师和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探讨使用不同抗凝剂、采血后的标本如何进行有效的预处理才能保证乳酸浓度稳定对临床意义重大。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标本在室温放置30min,肝素抗凝剂管、无抗凝剂管、肝素+NaF抗凝剂管之间的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F= 1.97,P>0.05);肝素+NaF抗凝剂标本在室温分别放置30min、60min、90min,三组之间乳酸浓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83,P>0.05)。表明使用肝素抗凝血浆或血清标本检测乳酸,30min时间节点可作为本实验室离体血标本的检验前周转时间指标;同时证明了肝素+NaF抗凝剂可抑制红细胞的酵解,在乳酸检测中可以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肝素+NaF抗凝剂中的氟离子可抑制糖酵解中的烯醇化酶,减少乳酸的形成,但NaF对部分酶类检测项目有干扰及对酶法测定的部分项目有影响,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大部分酶催化法检测乳酸的试剂厂商推荐用血清或肝素抗凝标本。本研究结果发现肝素抗凝剂管、无抗凝剂管采集的血标本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越长,乳酸浓度越高,室温放置60min、90min后离心检测结果与放置30min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用肝素抗凝血浆或无抗凝剂血清检测乳酸时,标本的检验前周转时间会直接影响乳酸的检测结果。检验前周转时间属于分析前质量管理内容,是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包括检验全过程的15项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函[2015]252号)[10]中的指标之一。研究报道:分析前错误占检验总错误的46%~68.2%,分析前质量控制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11,12];只有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制度,对样本的采集、运送及保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全面提升检验质量[13-15]。因此,加强乳酸标本采集、检验前周转时间等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是保证乳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综上所述,为保证乳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用血清或肝素抗凝标本,应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30min可作为检验前周转时间指标,适合本实验室使用,可供同行参考。使用肝素+NaF抗凝剂可抑制红细胞酵解,能够提高乳酸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1]邱春红,丘春东.血乳酸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2013,4(28):337-340.

[2]张振辉,陶丽丽,陈伟燕,等.肌钙蛋白-I、B型利钠肽、血乳酸对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24-1426.

[3]孙桂芳,邵新环.新生儿窒息后血乳酸及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413-415.

[4]覃纲,李嘉燕等.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危重病患者血乳酸值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1-114.

[5]孙凤莲,王建义.静脉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估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5,6(22):648-649.

[6]王妍,顾勤,唐健,等.重症脓毒症患者高乳酸血症时间对预后评价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3(29):425-426.

[7]杨韶华,周佾龙,仝旭亚,等.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34):1813-1814.

[8]于丽琴,马星,杨蓉佳.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与急诊病情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4):339-343.

[9]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9-240.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EB/OL].(2015-4-10)http://www.nhfpc.gov.cn/yzygi/s3586/201504/7cfcbeb2f01745ef94 alce57a4497f4c.shtml.

[11]Plebani M.Errors in clin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iey medicine[J].Clin Chen Lab Med,2006,44(7)750-759.

[12]林梅,张珍等.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317-319.

[13]陆胜,季雄娟.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46-47.

[14]苏增留.做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细节很重要[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4,2(4):11-14.

[15]司晓枫,王一雯,庞洁.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关系的原则及注意要点[J].甘肃医药,2015,34(1):51-55.

R446.11+2

A

1674-1129(2017)04-0513-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4.019

2017-01-19;

2017-05-03)

猜你喜欢
抗凝剂乳酸肝素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