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成绩。
历史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特征、规律、起因及发展的理解,与历史教学的思维能力有着紧密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維过程。根据我的经验和体会,我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启发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利用历史资料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归纳法、概括法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重要原理,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教给学生。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要用什么方法或原理,让学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有的放矢地进行思考。
2.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思维的自主权。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作用则是重在该肯定之处给予鼓励或表扬,在该否定之处给予指导或纠正,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
3.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是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思维训练模式的单一化,很显然不利于保持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因而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并辅助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各种感官,活跃其思维。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和思维类型等各方面的不同,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