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平
摘 要: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教学制度越来越完善,其中情感教育的应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学大多应用在本身富有感染力的文科教学中,因此研究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意义以及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应用分析
研究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有着很大的作用,而情感教学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现阶段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成熟的只是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教学和技能教学,对情感教育的研究并不深入,不能很好地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找到有效的应用对策是用好情感教育的重要一步。
一、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意义
1.解决仅注重成绩的弊端
历史本身就包含着情感,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对价值观以及态度的教育,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情感教育。进行历史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中存在的情感,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历史,在历史的学习中融入情感,从历史故事中体会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对事物的道德判断能力,之后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仅仅注重学生是否掌握足够的知识点,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导致学生学习历史时只进行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没有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情感教育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2.情感教育是实现人文教育的重要方式
情感教育是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知识中蕴含的精神,更好地产生自己的理解。历史都是真实的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其中必然包含着悲哀、喜悦、伤心、感动等多种情感,所以情感因素在历史中的存在是极为丰富的。读史书的重点就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历史故事中,情感的加入会带来学生对于祖国的爱,从而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教育目的。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情感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更加持久,显而易见,教师如果只是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学生会对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加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激情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情感教育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体验。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一直能够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历史成绩得到提升。历史知识中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带着学习热情进行学习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成绩。教师进行情感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整理教学内容,之后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对策
1.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历史情感的培养
历史虽然是一个文科类的教学科目,但是中学历史的教学是有很强的综合性的。然而,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单一的知识点,是枯燥的,教师更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形象的描述,从而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没有学习激情,所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其本身具有的情境感进行利用,可以通过还原历史内容表现在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情境的创设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必要手段,使学生仿佛真正地置身于历史故事中,从情境中更好地感受到每个历史瞬间产生的情感,从而实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通过情境的表现体会情感的变化。教师一定要将情感教育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并配合使用一些教学工具,更好地展开情感教育以及历史教学。在进行实际的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历史情境的营造,如用投影播放历史内容的影像、图片以及文字,利用科技手段让历史知识在课堂上的呈现更具有真实性。比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是新中国的成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内容,学生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的激动以及广大群众的兴奋,学生会感同身受,仿佛也体会到了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所带来的振奋感,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节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对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
再如,教师在进行“夏商制度”这一节课的导入时就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该课的活动建议为甲骨文,教师可以从甲骨文的讲解入手。众所周知,甲骨文属于一种象形文字,学生对于甲骨文含义的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比如,“王”的甲骨文形态相似于钺,这是一种古代的兵器,在商周时期最为盛行,这种兵器也象征着古代帝王的权威。通过对文字的分析可以明确知道在商周时期已经建立了王权制度,那么夏商时期的国家是如何进行统治发展的?通过对一个字的分析就可以快速地引出课堂教学内容。
2.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以及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波动,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关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情绪,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教材中叙述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是不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想法,爭取对班级内学生发生心情波动的规律进行了解,之后将其绘制成情感曲线,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时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历史课堂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要想将情感教育有效地利用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实现,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教师不能将自己局限在讲台上,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入进学生集体中,在活动中和学生平等地一起参与,让学生将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在活动中進行情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应该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给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和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讲述鸦片战争的影片,和学生一起观看,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后感的交流,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以及民族荣誉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了解这段历史。
3.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师生之间是否拥有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师生之间关系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生活、思维以及品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师长,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从情感上就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教学过程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情感教育的开展也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关系对于历史教学也起到推进的作用。情感教育中的重点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素质,所以必须将培养学生的素质当成最终的教学目的,之后将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点穿插在情感教育中,实现历史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双教育。通过情感的作用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可以在欢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4.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启发来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首先,教师采用的情景必须要具有问题性或者矛盾性,让学生产生思考问题的激情,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矛盾性是要求所设置的启发情景最好可以与学生之前了解到的知识存在矛盾,让学生有求知心理。比如,在进行“专制集权”的教学时,因为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针对宋朝展开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自行了解宋朝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如“如果你就是宋朝初期的皇帝,你会怎么处理宋朝建立初期朝政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对宋朝实行的中央集权统治进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想法和史实的对比明确中央集权统治的优势和缺点。
对学生进行启发时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针对性,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所以教学时必须要选取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学生只有对历史学习产生自信心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通过简单的问题来引入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吸引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可以一直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变动,学会主动思考。在进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通过文字材料的展示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课本上提供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最后的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5.创设反面情景对学生进行启发
情感教学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出现错误时运用是最为有效的,这时教师利用反面的情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上发生一定的冲突,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华盛顿总统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受人尊敬的程度,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华盛顿总统这么受人爱戴?”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之后引出华盛顿放弃连任总统的事实,这时,学生会在心里留下一个疑问,之后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来讲述为什么华盛顿放弃了连任总统,让学生明确他受人尊敬的原因。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情感教育可以很好地利用在教学中,尤其是文科类学科中。将情感教育和其他教育资源进行高效的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对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利用情感引导进行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茁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育人功能[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12):37-38.
[2]姚新霞.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功能及评价体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