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云
摘 要:历史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习惯作为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历史感知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这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学习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且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习方法以及过程的教学,强化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几点有关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建议,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着手预习,先睹为快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帮助学生事先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发现其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学生主动带着问题更快地进入课堂教学,这正符合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时刻保持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极大的欲望,这对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教学“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大致浏览历史知识文本之后,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或难点的历史知识点,并做好充足的了解准备。教师亦可事先安排学生在自我预习本课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阐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以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和作用,借此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二、搜集材料,掌握信息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历史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以便让学生能借助已学的知识对历史人物、事件抑或是当下时事和现实问题等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归纳,而学生的理解程度往往取决于学生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掌握的能力,教会学生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分析、探究历史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探险者的梦想”中,教师可让学生事先搜集相关的探险者的资料,如“郑和下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让学生提前了解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以便学生能在教学中与探险者一起同舟远航,开启“冒险之旅”。
三、整理笔记,架构知识
记录笔记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之一,它能有效整合学生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资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记录笔记的习惯,以便让学生在记录、整理笔记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架构体系,为学生今后巩固、复习历史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三正是复习的重要阶段,而笔记是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初三学生整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知识架构,使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点形成知识面,最终形成知识网,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历史知识。学生记录笔记时,要注意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记录下来,并将关键事件、人物、时间、起因、结果或所涉及的文宪等用一句话概括,或编成顺口溜,抑或制作成图表等形式,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树,便于学生提取历史知识。同时,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将重难点知识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录,以引起学生注意。比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教师可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的时间、内容、背景等知识以简要的板书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记录笔记,并让学生学会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笔记整理的信息,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九国公约》的实质,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历史课后作业的习惯,有助于巩固学生上课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布置的历史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若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能及时检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优点要及时表扬,以肯定学生的努力,发现学生的不足,以及时让学生加以改正,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质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泽强.浅谈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培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陸小红.历史新课程与学生自主自立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6(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