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杰+姚艳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适应性及认知能力。但正因为如此,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降低,严重依赖外界信息。这给现行教育出了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即都需要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最终才能解决问题。
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脱轨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两者需要相互衔接、相互扶持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学生在理解一个物理定律时,往往需要设定一个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以及现象的产生过程,如果他们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形
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引导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的模型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很难理解和分析光影形成、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有关物态变化中物态的转化这一知识,许多学生不知道转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是因为学生没有搞清楚物态变化的本质,我觉得,如果我们在物质的构成及能量的基础上去讲解物态变化,建立起清晰的形象,学生的很多疑问可能就会得到解决。
二、忽略因果前的条件制约
知识的因果联系总是受条件制约。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有些时候我们认为是大意,其实不然。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致使在有条件制约的问题面前无能为力。如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有一道题:“力F拉着小车,使小车与小车上的物块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分析小车上物块的受力情况”。
很多学生在分析时都会给物块加一个小车对物块的摩擦力,其实他们忽略了摩擦力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有相对运动”这一条件。
还有在关于二力平衡这定义上,“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这个概念看似简单,重点却在“两个力”上,这两个力必须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些条件,缺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二力平衡,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恰恰就是这些。
三、思维的逆向性不够主动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因果中“果”为出发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公式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从因到果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重力和抛力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运用公式计算的题目,有些学生看到这些所谓的“大”题都唯恐避之不及,如果从问题入手逆向思维,比如,要求密度,马上想到密度公式,只要知道质量和体积,带入公式,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思维过程,我把它形象地叫做“修房子”。房子漏水,这是问题,找到漏水的地方,这是选公式定理,选择用什么修补,这是解决问题。
四、比较与总结应并存
对比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初中生应该已经具有通过条件与条件间的对比来分析、解决、印证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学生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条件的本质,不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还有的学生知道比较,不知总结,让比较流于形式,毫无价值可言。如回答汽油机与柴油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通过记忆,先背出汽油机的特点,再背出柴油机的特点,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这样的理解、记忆是建立在记背基础上,是相当不牢固,所以也不能灵活应用。
又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学生对概念混淆严重,原因无外乎没有彻底理解概念。对于有些相似的概念,就要通过比较归纳,这样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加深记忆。
五、思维上的“惯性”很难去除
思维定式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式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在学习光学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实验成为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因为镜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普遍,平时照镜子时总觉得镜子里的像会随镜子的远近而变化,但物理结论中,像与物体大小不会随镜子与物体距离远近而变化,这就是思维上的“惯性”。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高度,教学的过程是不断探究方法的过程,寻找方法就是解决思维上的问题,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知识运用得更顺畅,让人更容易接受,课改的作用也不过如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高效,学生思维上的问题不容小视。
参考文献:
[1]邓明亮.初中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1(12).
[2]郭红春.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维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