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的主观能动性

2017-08-24 23:22邢清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邢清华

[摘 要]新教材编写思路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體作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说明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主观能动性;策略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自身发展、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调整、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他们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控和自主程度,从而决定着其身心的发展水平。

一、灵活驾驭教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设计教案,组织练习等。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教学方法,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一旦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有利于把握教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取得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抓关键,突出重点,把学生始终摆在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二、激发学生操作的热情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 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能够较好的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唤起学生内在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欲望,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从而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创设学生操作的平台

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体的舞台,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平台。在动手过程中,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也有利于他们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拓展他们的能力。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的方式,主动地掌握新知。虽然教师意识到要让学生发挥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太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明显地,教师是主角,而学生却没有进行自我选择的余地,也就不可能有机会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主动的操作。教师大胆放手,把“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操作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去讨论、去研究。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感悟知识的丰富内涵。然后,教师再精心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升华学生的外部活动,促使它们转变为内部的思维活动。

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尊重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判断、推理,如果通过艺术化的讲课,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艺术性;重视操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已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给学生创造条件自己去发现新知,因为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这一过程,可以理解得最深刻,并且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进行探索,从而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积极能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探索知识,养成主动探究新知的能力,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