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
摘 要:围绕道德与法治创设教学情境研究这一课题,从七年级《师生关系》一课入手进行研究,包括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构建“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的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积累生活经验,实现学生个体全面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本次研究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探讨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就是处理好研究与教学的关系。引导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师生关系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研究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二是能力目标,第三个才是知识目标,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知识目标: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正确对待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老师、关心和理解老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研究过程
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有针对性进行课题研究。首先是导入:欣赏视频《老师大连话公布英语成绩》,通过视频对比,我们英语老师的不同之处。
探究与分享:欣赏图片,小组合作,展示以往同学和老师一起参加活动的照片,回想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引出重点:教学相长。阅读教材,教学相长,理解新型师生关系及其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师徒合作:有位学生喜欢文学创作,语文课上老师要求用秋雨造句,他回答“秋雨像一把木琴,演奏著秋天的乐章”,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英语课上,他偷偷在下面看课外阅读小说,被英语老师发现狠狠批评了一顿。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继续学习好语文知识,课间、课外时间进行阅读。英语课堂认真听讲,化批评为动力,让英语老师刮目相看。通过学生实例,指出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阅读归纳:阅读教材亦师亦友,总结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以及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阅读归纳突破难点: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前小调查:描述你和老师有没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总结矛盾,引领学生分析矛盾的原因,结合本班实际,说出和老师不愉快的经历。方法与技能: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针对矛盾,提出化解方法,调动学生爱师情感,学以致用。
情感提升,教师访谈,观看课前录制好的视频,本班语、数、英三科老师寄语,回忆老师打动的瞬间,描述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感受。同时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在尊重、理解老师的基础上表达心声,××老师,我想对您说……将内容写在心愿卡上,课下送给老师,情感升华,通过老师,我想对您说,表达学生真实情感,从而自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研究成果
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在情境参与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和谐、互动和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冷洪恩.思想品德趣味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许惠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董晨.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