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很多农民都涌入大城市打工。但是他们没有能力也把孩子带到务工的地方,所以就产生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因此就产生了隔代教育。祖辈们大多是重养不重教,无法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心理方面的健康、安全和价值观培养等等,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儿童。因此对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一、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下孩子易出现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在学业上出现困难
如周宗奎等指出:一个学习心理问题,表现为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开后的一个时期(大多数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学习上变得有些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二是持续性的学习成绩不能上升,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初期学习成绩下降,虽然其中大多数人在经过一到两个月后能有所恢复,但最多只能维持原有的水平。
2.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堪忧
很多孩子自制力差,同时因为父母外出弱化了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就出现了很多拉帮结派、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等不良的现象。很多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都反映,留守儿童大多都性格偏执,不服管教,对老师没有礼貌。
3.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精神性格消极颓废。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积极有效的关注,缺乏依恋之情和必要的安全感,在情绪上容易波动。
(2)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在人际交往中也容易对别人产生警惕心理。
(3)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不良。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没有在身边,因此当他们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和他们积极沟通,渐渐地形成了自闭、退缩、自卑等不好的心理现象。
(4)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范先佐把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三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1)首先,农村的爷爷奶奶大多都是文化水平较低或者说是文盲、半文盲。其次,他们大多都年老体衰,对孩子重养不重教,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心理和人格方面的培养。再次,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教养方式单一。
(2)父母的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严重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同时,很多父母由于长期没办法照顾孩子,为了减轻负疚感,就对孩子进行物质方面的补偿,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较少。一方面,农村老师的收入不高,没有能力去承担如此高成本的沟通。另一方面,在外打工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是东奔西跑,没有固定的号码,所以经常联系不上。从而使得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
(2)学校的课余活动安排较少。政府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很少,从而用于孩子课外娱乐的设施几乎没有,大部分孩子们在放学以后就拉帮结派,进行一些没有安全保障的活动。
3.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对不良文化的监督不够。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感受到温暖亲情的状态下,就自然而然的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寻找安慰。然而,在农村,政府对这些娱乐场所的监管严重不足。
(2)政府没有全面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农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而政府却没有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因而,在就业方面有了很大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工作累、工资低的工作。
4.社会方面的原因
(1)社区环境中缺乏促进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在农村,很少有图书馆或者是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咨询机构。社区的公共活动中也很少涉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农村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认识浅薄。
(2)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理解不够。
三、改善农村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1)从家庭方面看,家庭应该高度重视其育人功能:①家长有条件的话就应该尽量让孩子和自己呆在打工的地方学习和生活。②孩子的临时监护人也应该多抽些时间来陪孩子,不仅要关注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安全问题,还要关注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积极的和他们交流。
(2)从学校方面看,学校要结合自身条件,积极支持农村隔代家庭教育。①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和这些孩子谈心,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指导和安慰。②学校可以利用他们的场地和师资,定期的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给家长们普及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比如卫生安全、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等等,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3)从政府方面看,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
(4)从社会发面看,应该关注和重視留守儿童的教育。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在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它。不管是家庭、政府、还是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积极地关注留守儿童,共同努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