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文章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结合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进一步阐释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即:学情分析,科学设计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020-02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而这一条原理也成为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他所论述的一切学习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原理展开的。
纵观我国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的,而所谓的学生学习,实质上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也就是说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学习新知识更多的就是通过人为的联系,教师为学生建立的这种联系并没有结合学生认知中已有的知识。因此,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启示。
一、研究学情,科学设计教学
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于中学语文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极有力的启示作用,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而阅读课文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即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意义学习理论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然后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相关材料对学生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学生能够通过引导性材料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连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例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茶花赋》一文中的教学导入:“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着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心中就会激荡起热爱祖国的感情。可是,要我们动笔写时,又感到难以下笔。在庆祝国庆时,我们要同学们写祖国颂,祝愿伟大祖国展翅飞翔,有的同学就问:祖国这么大,怎么写,怎么表达?”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写诗作文讴歌她,多少画家泼墨绘彩描绘她。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怎样才能表达得具体、形象,而且写出新意呢?杨朔同志的《茶花赋》在这方面会给我们以很大启发。
首先,于漪老师通过对祖国热情的赞颂来引起学生的关注,直击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于漪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来描写祖国,怎么表达自己的愛国之情,怎样写出新意?”在导入部分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更好地去留心课文的写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了解“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写者在课文的选择上更为灵活,这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必要学习条件相吻合。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材料本身也必须合乎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例如,在教科书各个单元的编排上,或以主题或以体裁等为标准进行选编;课文中不仅有历代名家名篇的作品,也有体现时代新风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课文的题材、体裁、主题等内容进行适当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始终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根本法则,通过借助视频、音乐、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注意,使之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例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王君教学《喂,出来》这篇课文时,部分课堂实录如下:
师:报应来了,世界末日来了,人类的悲剧降临了。我们不禁要问:谁之罪?
【投影展示】
谁之罪?
师:同学们,此刻,与洞有关的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审判台。现在,孩子们,你们就是律师,你们就是法官,请重新钻研文本,有理有据地讨论这个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投影展示】
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
看热闹的人
新闻记者
学者……
(生自由阅读讨论)
生1:我认为投机商人应该成为被告,因为填洞公司就是他成立的。
生2:我觉得村人们也有罪,就是他们同意把洞卖给商人的。他们为了一点点私利把洞出卖了。
生3:那村长也有罪,他开始不想卖,但最终没有能够坚持原则,他动摇了。他立场不坚定。
……
生4:我觉得政府也有罪,因为是有关政府部门给商人发了营业许可证,填洞公司才敢营业的。
生5:对,还有那些政府的外交部、国防部的官员们,他们都轻松地往这个洞里扔东西。他们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王君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法官和律师的角色,从而让学生与课文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富有浓郁语文味儿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品味优美而富有创意性的语言的过程中去追溯文本蕴含的更深层意义,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语文学习方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通过对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指导可以揭示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种学习方法应该结合起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合理切换发现学习法和接受学习法。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传统的语言学科,还是应该以接受学习为主,以发现学习为辅。例如,在教学文言文这类古文时,教师就应该更多地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在学习一些议论文等其他课文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必强行讲解,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自我学习的乐趣。
例如,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教授《散步》这篇散文时,部分课堂实录如下:
(朗读课文。)
师:(读屏幕上文字)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注意要面带笑容)
生:(按要求进行朗读)
师:(投影)
师: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解释“波澜”的意思)
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朗读)
師:(投影)
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生:(按要求进行第三次朗读。)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做一下小老师。
生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师:读得好,读出了淡淡的意味,老师提一下修改的意见,稍微把有些地方的重音加深一些。
……
师总结:(投影)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要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
余映潮老师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特意安排了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文字的美,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题材的课文教学,大多都是文字优美的文章才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品、读中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启示。语文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他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牛东亚.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及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 洪丽玲.论语文的“有意义学习”[J].教育评论,2014,(6).
[3] 韩亚梅.奥苏贝尔学习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4]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君.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喂——出来》教学实录[J].语文通讯,2009,(11).
[6] 余映潮,周丽.《散步》课堂实录及评点[J].中学语文,2007,(5).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