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读经典,语文更厚重

2017-08-22 04:50郑志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解读初中语文

郑志芹

[摘 要]深度解读经典,就是要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本的写作背景,创设开放而严谨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能力,使学生在感悟作品的同时获得自身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经典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4-0033-01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三位老师合著的《解读语文》中对多元解读的概念做了细致的分析。课改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在关注个性化解读、多元解读,单一的解读理念被打破,教师开始在语文阅读活动教学中摸索展现个体生命的深度体验的道路。解读文本时应立足文化结构,深度关注文化密码,不要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花样的课堂形式而忽视了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读经典,使语文变得厚重;读经典,使学生在经典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这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

一、了解文化背景,深挖写作意图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其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有着强大的感染力量,而这样的力量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很多,这些经典篇目中蕴藏着宝贵财富,可以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奋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对初中生而言,深度解读经典文本,有助于他们在前人的作品中找到人性的光辉,有助于他们自我品质的提升。

例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就先向学生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者横征暴敛,战乱和徭役使人们生活困苦。在这样动荡的岁月,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性格耿直、清明廉正的他一直处于壮志难酬的境地,不得不辞官归隐,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关心国事,并创作了《桃花源记》。学生在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再去读这篇文章自然会感同身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去报效自己的国家呢?如何在这个太平盛世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由此,主题得到了深化,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时候,文化背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要素,离开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我们就很难体会到作品深邃的艺术魅力。

二、揣摩重点词句,学习写作方法

深度解读经典作品,需要沉下心去思考,耐下心去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其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写作时采用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找出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做详细的分析。

例如,《春》一直被作为散文创作的一个经典,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语言和结构。在读这篇经典作品的時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次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和情感的渗透,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说出喜欢的原因。为了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表现力,我引导学生:“在描绘一种事物的时候,是平铺直叙好,还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好?”学生茅塞顿开,纷纷找出了那些经典的句子。在这样的氛围下,我鼓励学生去描写秋天,按照刚学的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去写出自己对于秋天的种种感受,学生收获很大。

将经典中的文化智慧以及表达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处。

三、感悟精神实质,获得素养提升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在不断地接触文本的基础上实现的,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因此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藏着无穷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认知上,要让经典的光辉照耀学生的灵魂深处,让经典中的精神文化得到传承。

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说出感受,其中有学生说:“用骗子的手段去对待坏人,这没有什么不对的,皇帝本来就不是好人,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对经典作品的曲解。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个人物形象都有什么特征,他们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有没有过失。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我们作为人的责任,如国王就要为人民谋福利;臣子就要好好地辅佐君王,指出他的利弊得失。那么,作为青少年,我们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这样,作品的主题便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是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在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用恰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于经典不再畏惧,吸取其中的文化精华。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解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