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金
[摘 要]古代文化常识已悄然进入高考试卷,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因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所以成为易错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夯实基础、拓展内容等
一、趋势
2014年,全国大纲卷出现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点内容,2015、2016连续两年的全国课标卷也都有相应的考点内容,可以说代表传统文化与国学的古代文化常识已经进入了高考试卷。从2017年的考纲来看,古代文化常识属于A级,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虽然分值只有3分,但相对于福建考生来说,它是新题型,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这是考试的大趋势,难点在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无法面面俱到。
二、教学方向
(一)夯实基础
1.以教材为载体
理解传统文化,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共64篇。如果学生对这些篇目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那么也就能很好地理解考试题目,对做题是有裨益的。
2.引导学生归纳
海量的阅读只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行地归纳和理解,做到“学以致用”。有些学生觉得诵读课文比较乏味,对此教师可以换种方式来引导。比如文化常识中,有很多词语、典故都是可以运用于作文当中的,让学生活学活用,比单纯地记忆更为有效。
(二)拓展内容
課本上的内容往往都是最基础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看课外书籍。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中生可在寒、暑假时自行选择天文、历法、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等内容进行阅读,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三、应对策略
(一)联想记忆
文化常识的考点内容,大部分是以教材为原型的,所以,如果做题时能够联想到教材内容,往往会事半功倍。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有司”一词并不常见,许多学生也不是很明白,但熟悉课本的学生会立刻联想到课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一句,意为“秦王怕他撞坏了和氏璧,请求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唤负责的官吏查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这样一联想,答案就很明显了,“有司”指的是“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泛指“官吏”,因此C选项不正确。
(二)带入语境
语境,简单地说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当内容不确定有疑义时,不妨通过所在的具体位置进行推断,如此就能一击即中。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四个选项,一眼看过去,似乎都没问题。这时我们再通过上下文来理解。“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该句意为“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但委任状屡次都被宫中扣住,无法往下发,于是他就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由此,“移疾”确实是旧时官员上书称病,要求隐退的委婉说法,但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我们知道,是他自己主动求退,因此D选项不正确。
总之,古代文化常识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加强对内容的消化,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相关的高考新题型,成为考生的加分项。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