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椅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探究

2017-08-22 13:24岑月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理论应用

岑月婷

〔摘要〕空椅技术以完形心理疗法为理论基础,具有帮助当事人获得更敏锐的察觉力、体验内在的冲突、解决不一致性和两极化的问题、表达情绪、解决未完成事件等功能,通常分为倾诉宣泄式、自我对话式、他人对话式三种,需要进行实施前的评估并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来实施。本文用三个心理咨询案例来说明空椅技术的应用,并总结心理咨询实践中运用空椅技术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空椅技术;完形疗法;理论;应用;步骤;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3-0038-04

“道理我都懂,可我做不到呀!”

“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太难了。”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发现有些时候光靠理性的、思维的、认知的澄清或调整并不足以引发来访者真正的改变,这时候就需要寻求一种既可以提高来访者对自身情感情绪的觉察力,又能让来访者触摸到自我的心门,沟通身与心、知与情的方法。空椅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一、空椅技术的涵义

空椅法(empty-chair method)是指咨询师为处理当事人个人内在或个体间的冲突时,使用不同的椅子(或垫子)代表当事人个人内或个人间不同的冲突力量,并且使之持续对话[1]。通过对话的过程,让不同的力量由冲突达到协调,进而促使当事人人格统整,或与外在环境和谐共处。来访者通常需要不断地更换座位。空椅法并不一定只限于双椅,有时候因为情境上的需要,可以使用多椅。Greenberg曾对双椅法下定义,他认为当事人在面对冲突情境时,咨询师协助当事人将冲突的两股力量区别出来,并让双方接触与互动,以促进双方达成新的统整的技术称为双椅法[2]。

二、空椅技术的理论基础

空椅技术主要以完形(Gestalt)学派的相关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一)完形心理疗法

完形心理疗法由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皮尔斯(Fperls)首创。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觉察,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的适应。所谓“完形(Gestalt)”,德文原意强调将事物当作完整的整体看待。一个个体的完形,包括了他整个人、他的背景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形代表“有意义的整体”: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和人的内部身、心、灵的统整。这一学派的治疗者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往往能敏锐地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从而妥当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功能得到正常运转。相反,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不但不能敏锐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而且会压抑它们。他们往往将那些不希望看到的心理活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长期的压抑不仅使这些感觉、情绪和需要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满足,使人变得麻木和僵化,更会引起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症状[3]。

因此,完形治疗的目标是协助来访者由环境支持转为自我支持,统整被否认的自我,提高自身觉察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完形治疗的基本理念

1.此时此刻。依皮尔斯之见,除了“此时此刻”,没有东西是存在的。因为往者已矣,来者则尚未来临,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完形治疗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此时此刻,强调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留恋过去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对许多人而言,当他们把精力投向追忆过去或冥想未来时,“现在”的力量便消失無踪。为了有效帮助当事人接触现在,完形治疗者常会问“是什么”和“如何”的问题,而很少问“为什么”的问题。为了增进当事人对现时的察觉,治疗者鼓励以现在式对谈。

2.觉察。完形理论建构在对此时此地的觉察上。觉察包括对环境的觉察,指的是对他人、对社会背景及自然环境的觉察;对自我的觉察,指对自身、对伴随而来的情绪、需要以及防卫的觉察。完形治疗为增强对自我以及环境的觉察提供了工具:这份增强的觉察使得我们对自己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有了接纳与运用。自我觉察是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素。没有自我觉察,我们便无法改变。因此在完形治疗中,我们学习觉察,特别是对情绪的自我觉察。对情绪的自我觉察有助于我们去知道:我们感觉如何,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如何表达情绪而无须解释、内疚或批评,以及如何提出请求。完形治疗的效果来自于对情绪的觉察以及情绪的成熟,也就是自我负责、自我支持和自主性(相对于被他人的意见或认可所控制)。

3.未完成事件。完形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焦点为“未完成事件”,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并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未完成事件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4]。

4.接触。接触(contact)在完形治疗的领域里,可说是促成成长与发生改变的必要条件。当我们与环境接触时,改变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接触通过看、听、嗅、触摸和移动等方式来达成。良好的接触指的是与他人自然地进行交互作用,但仍不失其个人的个体感。

5.两极。两极指两种相互冲突的内部力量,分别命名为“优胜者”和“劣败者”。“优胜者”指是自我中的正义的、凌掠的、责罚的、权威的部分。“优胜者”常用的语言是“你应该”“为什么不这样做”。“劣败者”指的是自我中未被觉察的部分,通常是被否认的部分。“劣败者”常使用一些技巧(如逃避、拖延、破坏等)逃避“优胜者”的命令,常使用的语言是“是的,但是……”在“优胜者”与“劣败者”的冲突中,劣败者总是获胜。化解两极的对抗,使两极通过接触达到和解是完形治疗的关键。

三、空椅技术的功能与适用范围

空椅技术的功能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更敏锐的察觉力、体验内在的冲突、解决不一致性和两极化的问题、表达情绪、解决未完成事件。因此,空椅疗法一般适用于舒解情绪、处理内在冲突、调节人际关系等[5]。

当不良情绪积累严重又缺乏倾听者时,可以用空椅来充当倾听者,帮助当事人把心中郁积的不快倾诉出来。当事人在抉择取舍、出现内在冲突时,空椅可以成为当事人内心冲突的两极来帮助当事人澄清自己的意图,觉察真实需要。当事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空椅可以替代对方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帮助当事人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心理和需求。

四、空椅技术的形式

(一)倾诉宣泄式

把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内心想对他说、却没机会或者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6]。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已经去世,来访者因他们的离去,内心非常悲伤、痛苦,甚至伤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此时,心理辅导教师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向空椅子进行倾诉,表达自己对空椅子所代表人物的情感,从而使自己强烈的情感得以舒缓。

这种形式也可以用于对失恋者的咨询,或者应用于危机干预失败后,对相关人员的处理。比如,某个学生自杀后,给班级其他学生带来了阴影,此时,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全班学生向他集体告别,以抚平内心的创伤。

2.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来访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积在内心。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衡。

3.椅子所代表的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者值得来访者信赖的人,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所代表的人物倾诉。此时,可以让他向空椅子倾诉,宣泄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某种解脱。

(二)自我对话式

也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可以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先让其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让他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这样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罪恶感和自责心理。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

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将何去何从时,来访者忧心忡忡,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甚至其他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他人”对话式

“他人”对话是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对话,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时,扮演自己;坐到另外一张椅子上时,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而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来访者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

2.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五、空椅技術实施前的评估

1.评估问题: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辅导教师应及时了解来访学生问题所在,要观察来访学生是否适合用空椅子技术或者应该运用哪种形式为好。

2.评估来访者:来访者是否能胜任空椅对话(避免产生挫败感或无助感),是否引起了来访者的羞怯感,不敢完全暴露自己(表达真实情感和大声讲话等)。

六、空椅技术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向来访者说明空椅技术并陈述操作要点。(给予学生选择和拒绝的权利)

第二步:准备对话场景,营造气氛,诱导来访者全身心投入到对话情境中。首先,制作标签,用尽可能简洁的词或字,分别写在两张纸上;选择椅子(最好是相同的两把椅子),来访者在选择椅子时,辅导教师要告诉来访者把两把椅子面对面放(它们之间的距离由来访者来决定);来访者把写好的两张标签分别放在对应的椅子上,接下来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把椅子坐上去,把标签拿在手里,此时,辅导教师告诉来访者,那个人就坐在对面那把椅子上,让来访者详细描述他的表情、 动作、声音等。

第三步,放松,想象,代入角色。请来访者闭上眼睛,在椅子里保持舒服的坐姿,注意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深深吸气,缓缓地呼气,全身放松,让来访者完全投入到标签所写的角色中去。

第四步,开始对话。即要求来访者在一把椅子上代表一个角色说话,说完后再坐到对面那把椅子上,以另一角色的身份做出回应。轮换往复,按话题持续交谈。对话中,辅导教师要提醒来访者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或者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要提醒来访者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对话,且要尽量去模仿角色的语气、动作、表情等。

第五步,来访者表达分角色对话后的感受。对话完成后,让来访者从对话中走出来,重新回到现实中。此刻要求来访者对思路和情感进行整理,并进行表达。

七、运用空椅技术的心理咨询案例

(一)案例一

浩浩,初一男生,每次月考语文成绩都是全班垫底。经咨询后了解到:在他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放学后,站在姐姐课室外的女厕所旁等待姐姐放学,姐姐班的语文教师在课室里朝他看了一眼,然后对全班大声说:“站在女厕所门口就是女的。”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浩浩对此感到非常无辜、羞辱、生气、愤恨,可他最后只是沉默以对。到了六年级,这位女教师成了浩浩的语文科任教师,浩浩由于对她一直怀有厌恶和抵触情绪,对语文学习也开始不感兴趣,语文成绩严重下滑,升入初中后,由于小学语文基础没打好,成绩一直没跟上。

分析:属于未完成的事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负面情绪积郁在心,与那位语文教师相关的事物容易触发浩浩的创伤记忆,引起抵触情绪,致使他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兴趣。适用空椅技术,协助其纾解情绪。

效果:将未能表达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一吐为快,解开心结,恢复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二

小然,初一男生,连续几天受到同一噩梦和梦魇侵扰。梦境记录如下:小然与一个朋友同坐一架飞机,在飞机上,一位乘客突然被人杀害,凶手随即消失不见,正在人心惶惶之际,机上出现一位警察(保安),他走到小然身旁,不问缘由、不由分说,意欲将小然押走,接受调查。小然无辜被当成犯罪嫌疑人,试图辩解和不断挣扎……挣扎中经受了梦魇,感到身体无法动弹,异常恐怖。

分析:对小然的梦进行解析:1.经过与小然的交谈了解到做梦的背景:上周月考成绩发下来,小然虽考进全班前十,可离父亲要求的年级前50名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父亲为此严厉责备小然学习不用功,要限制他以后的娱乐时间。2.自由联想,寻找梦与现实的联系:相似的情绪体验(无辜、恐惧、害怕失去自由)3.梦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警察——父亲(权威、冷酷)。适用空椅技术,助其表达内心愿望,消解父子沟通障碍,并应用于真实生活情景。

效果:梦的解析有助于其对自身问题根源的了解,之后不再受噩梦困扰,通过空椅技术勇敢尝试与父亲坦诚交流,父子关系有所改善。

(三)案例三

青青,初三女生。青青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一模、二模接连失手,再加上去年生物、地理中考的发挥失常,令青青产生一种宿命感——大考必败,因此青青彻底丧失自信和放弃努力,对中考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咨询当天离中考仅剩十几天,可青青在校根本无法专心复习,做闲事看闲书,毫无大考前的紧张感,希望自己能更有紧迫感,有拼劲,坚持下去,努力复习。因此来求助。

分析:克拉克现象——重要比赛或考试发挥失常(消极的自我暗示以及条件反射)。逃避心理:遭遇挫折,没有勇气面对,选择逃避困难等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内心挣扎与煎熬:表面的轻松和无所谓态度与内心深处的渴望改变和努力的愿望相冲突。适用空椅技术,让自我两极——“坚持”与“放弃”对话,体验、觉察、明晰自我内心的真实需要,让两极和解,消除内在冲突。

效果:中考结束后,收到青青的喜讯,她以不错的成绩顺利考上了江门一中。

八、运用空椅技术的注意事项

1.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辅导教师应及时了解来访学生问题所在,要观察来访学生是否适合用空椅子技术或者应该运用哪种形式为好,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空椅子技术。有的来访者初次进行心理咨询时,对心理辅导教师还不够信任,往往先说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试探心理辅导教师是否值得信任或者心理辅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充分、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才可决定是否采用空椅子技术;同时,辅导教师还应该认真斟酌,到底对来访者采用哪种形式的空椅子技术,效果才会更好一点。

2.空椅子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想象的对话,无论当事人扮演哪一种角色,他面对的总是一把空椅子,很枯燥,有的学生不愿配合,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心理辅导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空椅子所代表个体的详细情况。然后,告诉来访者,那个人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并且详细地描述他的表情、动作、声音等。一句话,要让来访者感到那个人是真真实实地坐在他面前,来访者才会有话可说。

3.教师要善于观察当事人所扮演角色之间的对话及其所表现的非言语状态,在当事人产生情感波动时,要善于引导和干预:让其暂停片刻并注意自己当时的体验;提醒他你一直都在支持他;坐得离他更近些或更远些;对话过程中随时准备中止、改变方向或推倒重来。

4.辅导教师要始终保持非评判性的原则。空椅对话的目的不在于一定要获得“对的”或“理想的”结果,而在于呈现的内容和过程的体验,让原先冲突的双方接触、互动、统整,内在的领悟和转变往往自然产生。

参考文献

[1]易利民.从电影<私人定制>看完形疗法的运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7):62-63.

[2]宫彩霞. 空椅子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 教育艺术,2010(1):69-70.

[3]郑庆有.空椅子技术的应用——以特殊社交恐怖症个案咨询为例[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2(1):47-50.

[4]周朝英.空椅疗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功效机制及其应用[J].心理技術与应用. 2014,2(5):36-40.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实验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刘 扬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理论应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