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娣
〔摘要〕中职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量表检测结果显示,中职生病理性手机网络成瘾群体检出率达20.8%,男生比女生的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严重。接受调查的中职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超过7小时的占72%,沉迷内容主要是玩游戏、聊天、看视频。中职生手机网瘾检出率高,与其个体特点、环境因素等相关。可以从内部动机和外部规范两方面着手进行中职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干预,将手机应用到教育教学上。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3-0011-03
一、问题提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指的是对网络的不理性或过度使用,有学者也称其为网络成瘾或网络依赖。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网民占比达到95.1%,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6年底,学生群体占比为25%[1]。由于受到学习压力较小、自控力不足、手机功能丰富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中职生沉迷手机,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严重。部分中职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达10个小时甚至更多,他们不仅在课堂外沉浸在手机中,甚至在课堂上也隐蔽地使用手机进行娱乐。这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不足、近视加深、自责懊悔等各种身心问题。
本研究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量表施测,了解中职生使用手机的动机、沉迷内容及影响,从而了解手机网络成瘾的学生比例,为预防和干预中职生手机沉迷提供实证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厦门一所中职学校不同年级、专业的258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为保护学生隐私,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93%。其中男生123人(51.25%),女生117 人(48.75%);中职一年级学生129人(53.75%),二年级学生111人(46.25%)。
(二)调查工具
1.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该量表由雷雳和杨洋[2]编制,用来测量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包括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共6个维度38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项目平均分大于等于3.15界定为网络成瘾群体,项目平均分在3分及3.15分之间界定为网络成瘾边缘群体,项目平均分低于3分界定为网络使用正常群体。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各分量表信度为0.84~0.94。
2.手机使用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作者自编,用于直观了解中职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手机时长、动机、使用的手机功能、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等内容。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共8个题目。
(三)统计分析
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网络成瘾量表结果
项目平均分大于等于3.15,界定为网络成瘾群体的有50人,占比20.8%,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项目平均分在3~3.15之间的有12人,占比5%,其中女生3人,男生9人。具体见表1。
为了检验手机网络成瘾是否在不同年级及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以项目平均分为因变量,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一、二年级的中职生手机依赖差异不显著,男女生对手机的依赖差别显著,F(1,236)=4.24,p<0.05,男生相比于女生,对手机的依赖更严重。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二)问卷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72%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7小时以上(其中有一半学生达到10个小时以上);2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为3~7小时;8%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少于3小时。使用手机主要从事娱乐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是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玩手机的积极动机是寻找乐趣和刺激,消极动机是避免无聊。积极影响是获得乐趣,消极影响是影响睡眠、视力,浪费时间。
四、讨论及对策
(一)结果讨论
本研究中的中职生网瘾检出率达20.8%,远远高于初高中学生的网瘾检出率[3](2007年北京初高中网瘾检出率为5.8%)。手机使用时长也远超过内地职业学校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长[4](2016年,湘西自治州职业院校青少年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长超过6小时的人数比例为21.7%)。
可能原因有时代发展因素、中职生自身因素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等。互联网发展迅猛,智能手机普及,中职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功能丰富,兼有玩游戏、看视频、交友通讯、网络消费、学习等各方面内容,手机丰富的娱乐功能对中职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此外,中职生自控力较差,学业水平偏低,缺乏学习压力。研究表明,自控力越低的青少年,越容易使用手机上网[5]。由于中职生缺乏升学压力,学习动机不强,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学习,把本该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也用在了手机上。在使用手机娱乐的同时,中职生可以体验到自我价值感(游戏等级逐渐增加),结识更多的朋友,体验更多的乐趣,这些因素使得中职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体验到沉浸的快乐,促使他们玩手机的内在动机逐渐增强。
外部规范的不力、学校监管不到位也会加重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如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和课堂,自控力不足的青少年在手机诱惑增加、内部动机增强的情况下玩手機的时长会大大增加,网瘾检出率也就更高。
本研究中男生的网瘾检出率高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频繁地使用手机。可能原因在于,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玩游戏,玩游戏容易上瘾;女生除了玩游戏,还较多使用手机购物、聊天,购物、聊天的上瘾程度低于游戏。
中职生手机依赖严重,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晚睡玩手机,白天上课没精神,课堂学习气氛不佳,导致原本就不好的学业成绩更加不理想。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进入工作单位后表现不佳,社会影响不良,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会越来越严重。
(二)对策
以中职生玩手机的动机为着眼点,可以从内部动机引导和外部强制两方面进行干预。
1.转换手机功能,用于教学
学生玩手机的内部动机是好玩,有沉浸体验,如果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闯关,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又能学到知识。比如,可以将问题和答案制作成大小相等的图片,将多个问题和对应答案设计成连连看的游戏。
让学生利用手机查找资料,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上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任务,通过手机查阅资料来完成,避免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例如,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学生正在玩手机游戏,对其说:“刚好你手机拿在手上,不如你查一查我正在提问的这个问题。”他立即说:“好,我马上查。”两分钟后他查出了正确答案。那节课他再也没用手机玩游戏了。
教师也可以把教学内容提前制作成微课、调查问卷等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通过手机提前预习,或课后练习。比如,一位烹饪老师,将自己制作菜品、点心的视频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关注后,可以随时打开视频进行学习。
当学生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的时候,用手机单纯娱乐的时间就会减少很多,手机的积极功能就能得到进一步利用。
2.外部强制措施
调查表明,外部强制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学生玩手机的行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一起努力,各尽其职,制定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减轻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比如,学校制定相应制度,严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玩游戏、看电影等,一旦发现,收缴手机一节课或其他固定时长。有些学校严禁将手机带入教学区,学生只能在教学区外使用手机。
设计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面对面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虚拟社交、虚拟游戏拉回到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研究表明, 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重要影响,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互联网使用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亲子关系良好的青少年相比于亲子关系不良的青少年,网络依赖的概率更低[6]。父母多关注孩子,多与其交流谈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降低手机依赖的程度。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手机使用会越来越频繁,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更方便,如何让学生在享用手机便利的同时不影响学业,甚至促进学习,还需要教育者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7.01
[2]雷雳,杨洋.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J].心理学报,2007,39(4):688-696
[3]張红霞,谢毅.动机过程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意向的影响模型[J].心理学报,2008,40(12):1275-1286.
[4]龚芳敏,刘晗,毛奥,王召君.职业院校学生手机上网行为差异及对其社会化的影响——基于湘西自治州5所职业院校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6):47-55.
[5]梅松丽,柴晶鑫.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9:78-83.
[6]陈武,李董平,鲍振宙,闫昱文,周宗奎.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学报,2015,47(5):611-623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厦门,361027)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