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心理课的“四模式”和“四环节”

2017-08-22 13:06孙会玲曲小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理课模式内容

孙会玲?曲小男

〔摘要〕开设心理课已经成为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方式和专业化途径,然而近几年的实践发现,各初中学校的心理教育课开展得非常不平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机械化、学科化等问题。为使整个心理教育工作体系更加成熟、完备,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操作,对实践做了系统梳理和工作反思,力图构建符合初中实际需要的心理教育课类型、目标、原则、内容与评价机制,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成熟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课;模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3-0018-03

一、如何确定心理课的主题

(一)以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依据确定主题

在学校期间,很多问题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某个阶段的一些共性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正是我们需要帮助的点,依据这些点设计心理课,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教育效果自然更加明显。

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之后,一个初二学生来访,来访者对自己期中考试的成绩非常不满意,因此心里非常难过,也很苦恼,一度出现厌学的情绪。我由此设计了“收拾行囊,重新出发”这个针对考试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课,在班级试讲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反映非常好,一个学生在课上分享说:“这节课就像雪中送炭一般,一时的失败不算什么,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再如,根据咨询过程中家长们普遍反映的亲子沟通问题,我为孩子和家长们量身定做了“发现父母的爱”亲子沟通课,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上这节心理课。课上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恼,家长也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也明白给予孩子需要的才是真正的爱。那堂课,孩子和家长热泪盈眶,互相拥抱,从前的隔阂烟消云散,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确定主题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

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进入青春早期,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情绪不稳定。意志力不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1]。

初一心理课的内容:入学适应、习惯养成、时间管理、团结合作、认识情绪、青春期生理认识等。

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二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爭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到挫折时盲目自卑,有从众心理。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2]。

初二心理课的内容:学习方法、亲子沟通、情绪管理、青春期性心理等。

初三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三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青春期性成熟带来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怎样去认识爱情、怎样与异性交往等,这些问题他们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很多学生产生了青春期烦恼。初三学生的“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初三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交往的能力。

另外,初三增加了化学学科,还面临生物和历史的会考,学习压力很大,所以学生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严重者会出现厌学现象,因此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心理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初三心理健康课的内容:考试技巧、厌学心理、消除焦虑、青春期交往、青春期性保护等。

二、打造心理课的“四模式”和“四环节”

(一)心理课的“四模式”

采用活动、训练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较常见的做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实效,可通过实践性强的活动课和相关方式。”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把这种类型的课分为四种模式。

1.讨论分享式

讨论分享式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可以明辨是非,激发灵感,提高多层次的综合性能力(如思考能力、社交能力、辨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对此,我校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8个小组,在开展心理课的时候,我们按照小组讨论的方式,给每个组员发言的机会,采取小组成员轮流当本组中心发言人的做法。然后根据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观点,班级集体交流讨论。例如:面对他人的成功,自己如何才能不起嫉妒心;入学不适的案例讨论;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等。

2.活动体验式

活动体验式的心理课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具体形式有:

(1)角色活动。根据活动目标设定角色,让学生模仿角色的心理和行为,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思想,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改变自身原有的不合理理念,如“假如我是妈妈(或爸爸)”。

(2)游戏活动。通过让学生参加设定的心理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心理引导,如通过“时间披萨”游戏,引导学生利用四象限合理安排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3.训练感悟式

训练感悟式的心理教育课是有意识地运用有关心理知识,使个体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心理训练的不同目的来选择,诸如:“热板凳”——认识自我、赞美他人的训练,视觉追踪训练——注意力训练,人际关系千千结——增强团队合作的训练等。

4.实践提升式

我们采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方式,在学校寒暑假开展的研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休闲方式、消费心理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训练学生独立行动与合作行动的能力。它与课内进行的各种模拟体验活动类似,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与感受,只是在课时、场地、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具体有参观、访问、调查、研学旅行等方式,包括一些社会考察活动、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树立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的热情,塑造尊重劳动成果、热爱生活的品质。

(二)心理课的“四环节”

1.心灵契约

由于心理课的特殊性,在每节课上课前老师要与孩子一起建立心灵契约,例如在“与好习惯共舞”这节课,老师说:“同学们,欢迎来到心理课堂,在今天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参与、真诚地分享、认真地聆听,相信这节课结束之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当青春来敲门”这节课,老师说:“同学们,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度过一节心理课。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接受老师的邀请,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当你参与得越多越投入,这节课的收获也会越多),真诚分享(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心倾听(当其他同学分享的时候能够守住嘴,用好耳),彼此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分享),在课下能够不嘲笑、不议论(将每一个真诚的分享留在课堂上)。”

2.热身游戏

热身游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完成分组,二是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在课上开放自我做好准备。一节心理课学生的收获多与少,氛围很重要。

例如在“托起心中的梦想”这节课中,老师通过抓手指的游戏,不仅渗透了主题“梦想”,同时能立刻让学生放松下来,使学生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收获满满。

在“与好习惯共舞”中,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自动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同学有相同特质,形成小团体,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们就会发挥团体动力,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时间不宜过长,否則容易喧宾夺主。

3.主体活动

主体活动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时间分配最多的部分,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或者不同的问题设置。主体活动以游戏体验为主,也可以采用心理绘画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建议时间30分钟左右。

例如在“我的心情小书”这节课中,以拟人化的手法绘制自己一天的心情,制作自己的心情小书是这节课的主体,这个心理绘画的游戏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一天的心情变化,在分享中就完成了情绪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感悟分享

心理课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感悟和分享,老师在设计课时应该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进行感悟和分享。分享的过程中,老师应保持中立的态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说想法不评价他人这是分享的原则。教师的评价是一节心理课的点睛之笔,可以将整堂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例如,在“我是谁”这节课中,在一系列的活动后,老师让学生分享,在分享中能感受到在他人眼里的我和自己眼里的我是不一样的,这时老师立刻提升“人有32个面孔,这些都是我,所以我很丰富,我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句话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本节课的层次,实现了让学生悦纳自我的活动目标。

为了让每节课更好地完成目标设置,我们尝试根据不同课程设置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除了心理课的形式外,还采用团体辅导、心灵体验和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课目前由班主任主讲,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每班的教育效果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心理课侧重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一些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没办法解决,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团体和个体相结合,辅导和咨询相结合,这就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给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更多的时间、空间。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虽前有艰难险阻,我们还要继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佳颖. 心动 感动 行动—— 提高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0):117.

[2]张英.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后延伸实效性初探[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115-116.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威海,2642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课模式内容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