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谦
红山文化为神权古国的再次证明
——从辽宁朝阳半拉山遗址考古发掘分析
□李伯谦
“古国”是苏秉琦先生于1985年在辽宁兴城考古座谈会上作的以 《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为题的讲话中首先提出的,1986年刊发于 《辽海文物学刊》创刊号上[1]。苏先生说:“古文化是指原始文化,古城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而不必专指特定含义的城市。古国指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而且特别强调“三者应从逻辑的、历史的、发展的关系理解”。当时苏先生心目中的“古国”的代表是他刚刚参观过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迹,他认为这“是我国早到五千年前的、反映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的发展已达到产生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组织形式”。2010年,我在中国台北召开的“东亚考古学的再思——纪念张光直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三个阶段》[2]中,完全同意苏先生的意见,并在苏先生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作了些许发挥。我认为苏先生所说的古国大体相当于西方学术界所说的酋邦,基本上还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国家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苏先生所说的方国是就其统辖地域而言,若就其发展程度来看,当已是进入科学意义上的国家——王国阶段了。我联系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情况,对所谓的“红山古国”提出了三点认识:一是生活居住区与墓葬、宗教祭祀区分离;二是墓葬大小悬殊,分化严重;三是大墓中随葬品是清一色的玉器,玉器中少见装饰用玉,多见玉箍形器、勾云形器、猪龙、璧、神人雕像及龟、鸮、蚕、蝉等具有神秘意味、充满宗教色彩的东西,表明墓主人掌握着宗教祭祀的权力。与之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尚有长江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古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灵宝铸鼎原西坡古国。它们虽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但若从精神文化层面考察,三者走向文明化的道路却有很大区别:红山古国走的是崇尚神权的道路,仰韶古国走的是崇尚军权——王权的道路,凌家滩古国走的是既有神权又有军权——王权但以神权为主的道路,我在《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红山、良渚、仰韶大墓随葬玉器观察随想》一文中对此已进行了分析[3]。
红山古国是神权古国,我在以上提到的两篇文章中均有论及,在我看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发掘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时[4],在一座石棺墓中出土了一件带兽头饰柄的石钺,于是问题就来了:钺是军权的象征,而军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王权,既然在红山文化中也发现了钺,那么我们以前对红山文化为神权古国性质的判断是否错了呢?
红山文化带兽头饰柄石钺的发现的确是红山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由于这一发现,使我们看到,红山文化除了神权的确还存在军权——王权的成分,过去限于发掘材料的短缺,认为红山文化好像只有神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但全面分析半拉山墓地的材料,似乎还难以否定其为神权古国的论断。
半拉山墓地位于大凌河支流十家子河的河畔,南距朝阳市中心约13千米,北距召都巴镇约1千米,属尹杖子村大杖子组,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积石冢墓地。(图一)
图一 半拉山墓地全景(《中国文物报》2016年12月30日第5版,《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墓地空拍全景”照片)
图二 半拉山M12出土的带兽头饰柄的石钺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于2014—2016年进行发掘,发掘墓葬78座,另有祭坛1座,祭坑29个,出土了丰富的遗物,仅玉器即有140余件,其中尤以带兽头饰柄的石钺最为惹人注目(图二)。石钺出土于 M12,M12墓圹上口长2.11米、宽0.96米,底长1.86米、宽0.70米,墓圹内立砌石棺,石棺盖板、四壁边板及底板俱全,盖板由厚重的大石板组成,通长2米,宽0.75米,厚0.06~0.10米,石棺长1.80米、宽0.60米、深0.38米,人骨无头,仰身直肢,经鉴定为男性,年龄在30岁以上。胸部有石钺一具,双股之间有兽头饰柄,其他随葬品有玉猪龙、玉璧等。
第一,从M12所处的位置看,它位于墓地南端(图三),并不在墓地中心部位,不是墓地中地位最高、最显赫人物一般所应安排的位置。
第二,M12既随葬有石钺,也随葬有玉猪龙、玉璧。(图四)在以往发掘的牛河梁、胡头沟等大型红山文化墓地墓葬中,玉猪龙是最常见的随葬玉器,学术界也将其视为红山文化中最受崇拜的神物。在M12中,看不出石钺及其兽头饰柄(图五)的地位一定高于玉猪龙。
第三,M12石钺柄端的兽头柄饰也颇值得玩味。从《中国文物报》2016年12月30日第5版《文物考古周刊》刊登的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一文刊发的照片看(图五),兽首长吻,吻端平齐,一道凹沟雕出口唇,头顶歧出圆缓轮廓的双耳,耳侧横穿圆孔作为眼睛,整体形状,尤其从侧面观察,颇类玉猪龙的头部(图六),当然,它是否是玉猪龙还可讨论,但毫无疑问绝不是一般常见的动物。它的喻义是什么?我考虑这跟良渚反山大墓M12出土的玉钺王上雕出的神徽图像(图七)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均表示以兵器所代表的军权 (王权)是受神权支配的,神是最高的主宰。
第四,位于北部作为墓地有机组成部分的祭坛、祭坑附近,出土有十多件陶质和石质人头像,形制、大小不一(图八),从有的陶质残件看,若复原起来,形体大于真人。这些陶、石质人像的身份似乎并不单一,出土于祭坑者可能是祭品,但祭坛上出土的一些复原起来形体超过真人的人像不排除是致祭者,甚至是祭祀的对象。这些可能是致祭者或祭祀对象的人像,有的着衣戴冠,但不见身挂或手持兵器形象者。
图三 M12在半拉山墓地中的位置
图四 M12出土的玉猪龙、玉璧
图五 M12出土石钺兽首形柄饰
图六 M12出土玉猪龙头部
第五,与出土石钺的M12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20。据介绍,M20是位于墓地中央的中心大墓,“墓圹平面近圆角长方形,上口大,底口小,上口东、西、南缘较平直,北缘略呈弧形外凸,东西长约7.43米,南北宽约6.08米,深约1.99米。圹壁在距圹口深约0.56米处,圹壁内收出二层台,二层台的宽度不一,东西两端较窄,南北两侧较宽。二层台东西长约6.84米,南北宽约4.72米,圹壁上部为黄褐色土,下部为基岩,北部基岩厚约0.9米,南部基岩厚约0.2米,圹底不平整,为人工开凿而成,基岩呈灰白色,东西长约6.67米,南北宽约3.97米,墓圹内未见棺室和人骨。在圹内填土中出土了10件残玉环、3件玉芯、1件玉料、2件石斧和1件石铲。”其规模之大,M12与之相比有天壤之别,但圹内不见棺室和人骨,随葬品又少,颇令人生疑。从介绍的情况看,不像被盗,也不像迁葬,更不像未完工,这只有待正式发掘报告出版再做研究。但该墓没有出土象征军权——王权的石钺或玉钺之类的随葬品是肯定的。
从以上介绍和分析可知,红山文化虽已有军权存在,但神权仍然高于一切,我们以前所作出的红山文化是神权古国的论断仍然可以成立,半拉山墓地的新发现只是丰富了红山文化古国的内涵。不过需要修正的是,红山古国并非单有神权,它和凌家滩古国、良渚王国一样,也含有军权——王权的成分,只是比较微弱不占重要地位而已。
图七 良渚反山M12:100神徽图像
图八 K18及T0501出土之陶质、石质人像
[1]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辽海文物学刊》创刊号,1986年。后收入苏秉琦 《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2][3]李伯谦:《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三个阶段》,《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
[4]a.熊增珑、樊圣英:《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中国文物报》2016年12月30日第 5版《文物考古周刊》;b.刘勇、毕玉才:《辽宁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发掘表明:红山文化后期已告别神权独尊》,《光明日报》2017年 1月 7日第 4版;c.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辽宁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会议手册》,2017年1月10日。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赵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