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017-08-19 12:35金燕
教育界·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锐角三角钝角锐角

金燕

【摘要】数学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然而,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已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载体,但它不是全部,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关键词】载体;用教材教

【缘起】当我们翻开人教版数学教材时,不难发现,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或简单的几句对话。这点内容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吗?该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吸收吗?一个个问号摆在了每一个教师的面前,令人无所适从、茫然、困惑……

【背景】关于数学教材,我们原来的认识是:数学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然而,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已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载体,但它不是全部,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下面我以《三角形的分类》的两次试教到最后正式的教研经历来谈谈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第一次试教】

四(3)班的课堂中……

在学生把所有的三角形分成三类以后,出示3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请大家分别观察上面这3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有什么特征?

生1:我发现锐角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是小于90度的,都是锐角。

生2:直角三角形的有一个角是90度的,其他两个也是锐角。

生3: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大于90度的,其他两个角全是锐角。

师:你们能发现这3个三角形中内角的共同点吗?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都有两个锐角!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你们能猜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听到要进行游戏,学生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意见。

生1:我猜想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生2:我猜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生3:我认为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

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

生4:老师,我认为这个三角形有三种可能。

师: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们理由吗?

生4:刚才我们研究过,三角形可以分3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而这3类三角形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两个锐角,所以当只出现一个锐角时,我们是无法判定属于哪种三角形。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是大家对这位同学精彩发言的一种鼓励,同时也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理解题目后的一种兴奋之情。

(从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我总体上有点担忧,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是匆匆跳过了这个环节)

【点击分析】教学中,找准了新知识的切入点,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创设了学生深感兴趣又含有数学问题的游戏情境,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延伸”三个环节,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把问题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冲突搭起了一个平台。

【第二次试教】

四(4)班的课堂中……

再次出示3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请大家分别观察一下上面这3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经过观察后都发现这3个不同的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由于在四(3)班试教时效果不太理想,所以上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在这次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这3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生1: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

生2: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分别是直角和钝角。

于是我再次出现游戏的环节,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三角形?

此时同学们的猜想比刚才成熟多了,经过思考以后,同学们都认为有3种可能性,原因是因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3类三角形中的共同点是都有两个锐角,所以当出现一个锐角时,无法判定是哪种三角形。

这时生3站起来。

生3:老师,我认为不对,我只要知道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就可以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如果你告诉我们,你给我们猜想的这个(锐)角是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肯定是锐角三角形。

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教室里炸开了锅,所有的小脸涨得通红,眼里放着光,时间在这一瞬间戛然而止。学生找到窍门了,兴奋不已。

【点击分析】经过这一设计,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正式教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正式上教研课中,我还是出现这3个不同的三角形,先让同学们观察3个内角的特征,再请同学们找到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引导学生发现:只要知道最大的角就能判定这个三角形是属于哪种三角形。在游戏环节中,我出示一个角让同学们来猜三角形的练习后,我又出示只露出2個角的三角形,让同学们再次来判定是属于哪种三角形?

(1) 露出2个锐角

(2) 露出2个角中有一个是锐角,一个是直角

(3) 露出2个角中有一个钝角,一个是锐角

【点击分析】经过再次研读教材以后的教学设计,不仅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学生的学习信心得以培养和提高 。一是形式新,猜测这一教学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内容深,猜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达到灵活应用;三是操作细,学生的猜测从无意到有意,逐步提炼知识内涵;四是延伸广,为接下来要学习的三角形3个内角之和的教学做了铺垫。

【案例解析】

当我们站在教与学的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用“三言两语”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但如果我们研读教材时,不难发现,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转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1. 解读教材——让教材与课标对话

做任何事,不会思考,都不会进步。虽然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我们一定要先“读”出教材的意图,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是否合适,然后决定是否需要重组教材。如“三角形的分类中,出现两个角的时候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来判定”,我认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提前到这堂中进行渗透,是因地因时制宜的处理。读教材要“思考”,更注意要不断地思考。上面提到的“三角形的分类”,我在两次试教和一次教研活动中,实现了完全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是因为不断思考给我带来了不同的进步,带来了不同的收获。假如能有第四次,第五次……我相信我会有更多的收获。

2. 感悟教材——让教材与学生对话

仅有认真的研读是不够的,还要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研读教材。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会学”“乐学”服务的。教师要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立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得知识。如上述《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中,就是通过让学生区分不同的三角形,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特点。本课中教材呈现的内容有限,文字内容极少,怎样让这一静态的教材衍生出生动的课堂?于是我在上课的开始就直接为每个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三角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分角的学习活动中来,而不是叫他们一味地接受,这样我就发现学生在上课的开始就进入状态,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中我还特地安排了猜三角形的游戏,無意间渗透着判定一个三角形类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从而很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要掌握的这些知识我并没有刻意地强加给他们,而是通过课前的精心研读和课堂预设,让他们尽情地玩手中的三角形,自己去发现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

3. 提升教材——让教材与专家对话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新时期呼唤教师“面对面”。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升研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需要通过必要的集体研读,向身边的专家和同事学习。另一方面是多向一些著名的教研专家和前辈学习,多看看他们的著作,多听听他们的讲课,学习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研读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如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在《新教材研读策略例谈》中提出的“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超越”思路,对于我们研读教材就很有帮助。

总之,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创新教材,灵活、创意地使用教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活”起来,“实”起来!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有的放矢。

最后我想以学生在本课后写的一篇数学日记当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

“三角形我早就认识了,就是不知道这么多的三角形怎么区分?更不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三角形?今天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发现‘新大陆了,没想到数学知识学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我的评语是:愿数学对每位同学都有“意思”,每位同学都对数学有“意思”。而我对自己的评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继续研读而求索!

猜你喜欢
锐角三角钝角锐角
《锐角三角函数》拓展精练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合金钢钢轨组合式钝角辙叉
在“拼”中解决问题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分法不同结果不同
画角数角收获大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