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摘要】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
朗读存在于每一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把抽象生硬的文字符号变成灵动鲜活的具体形象,引领学生通过读来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获得初步的整体感知形象,进而利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情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朗读存在的问题
1.虽然声势浩大,但是缺乏理解和研读,有很多学生在朗读期间都是滥竽充数,读顺读懂都吃力,更谈不上读出情感了。
2.很多学生羞于朗读,不敢大声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3.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还存在不足。
二、以情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
我认为,真正的朗读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只有体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这种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朗读。正所谓“情至深,读之切”。所以,我认为可以以情感为中心,以情促读,在“我想读,我要读”这样的读书氛围中,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朗读能力。
1.自读感悟,积累体会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永久的话题。读可以实现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性的表现。教师不应以过多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一定要把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去体会,去领悟,老师只充当他们的引路人。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创设氛围,渲染情感
对于一部分文质优美的诗歌散文,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引领。老师本来对学生就有示范的作用,老师的范读恰恰可以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长江之歌》一课时,我提前两分钟走进课堂,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首轻音乐,在音乐背景下,我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着:“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未来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尽情表达我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铃声响起,同学们激情飞扬,高举着小手,争先恐后读课文,读出不解,读出争议,读出共鸣,读出骄傲和自豪!
3.模范引领,掌握技巧
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为小学语文朗读课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语文教师可以在这期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视听情境,以此为学生的朗读奠定基础。以《悯农》《枫桥夜泊》等古诗为例:在朗读之前,我们可以将原声朗读音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体会这些古诗。比如在《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中,当朗读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观看视频中的画面,然后体会一下朗读者在朗读这个部分的时候为何是这样的语气,为何要如此抑扬顿挫,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掌握朗读技巧,为他们之后的朗读奠定基础。此外,我们也可以定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童话古诗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把握朗读技巧,丰富他们的情感,继而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利用情感丰富自己的朗读。
4.方法指导,增强实效
当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掌握了部分朗读技巧后,我们还要把情感朗读和技巧紧紧结合起来,增强朗读的实效性。首先,要尽量避免课堂齐读,虽然这种朗读方法看似声势浩大,但不免有滥竽充数的学生,这不利于个体的锻炼。其次,在学生朗读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利用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朗读出来。以《枫桥夜泊》为例:在朗读“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时,可以要求学生着重分析一下“愁”的原因,“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愁眠的意思又是什么?这样一来,朗读出的效果自然不同凡响。同理,在朗读古诗《悯农》时,同样可以利用上述指导方法来操作。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把握合理的朗读技巧,而且还能增强他们意识,丰富他们的情感,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5.课堂活动,丰富情感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主人公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更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将文章的情境真实地還原到课堂中,把文本和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课文《猴子种果树》一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写的是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水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组织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明确任务后,小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忙碌起来。孩子们为了把角色扮演好,有的在讨论乌鸦的叫声,有的在查资料弄明白喜鹊的喜好,还有的在琢磨猴子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孩子们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读熟了课文,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投入感情朗读便顺理成章了。在朗读中,我听出了猴子的后悔,也感受到了扮演者为之而惋惜的心情。
总而言之,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是学生爱上语文的前提,学会大声朗读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旦朗读成为学生的快乐,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将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