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粤
【摘 要】对学生而言,中学是对其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期,相较其他课程来说,体育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其综合素质。然而,在现阶段对中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教学改革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改革。本文重点对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模式 现状 趋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11-02
对学校教育而言,其体育教育不但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学校素质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对于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关学生心理情感方面、学生生理发育方面、学生智能开发方面、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许嵩创新精神方面、学生适应能力方面、学生运动技能方面以及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等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学生课业十分繁重,怎样处理好体育课程同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探析符合中学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任务。
1.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1.1初中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度
1.1.1体育课程重视度不足
许多人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存在很深的偏见,只当其为活动课,而非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因此体育教学也得不学校领导的相关重视,学校领导也往往将教学重心放在文化课之中,尽管部分学校领导比较注重体育课,但其真实目的也仅仅在于想通过体育比赛为学校争光,提升学校名气而已。
1.1.2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度不足
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的能力,然而,现阶段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却没有明确其各要素的关系,观念不明确,改革思路也不符合实际。
1.2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内容
1.2.1以竞技体育内容为主
现阶段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仍以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中心,仍受到竞技体育的深刻影响。学校在实施体育课改过程中,仍采用竞技体育常用器材作为教学器械,且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主要仍为田径项目训练、运动技巧训练以及各种球类运动,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以确保学生“安全”。
1.2.2内容围绕考试项目,重技术轻素质
对体育课程进行中考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然而有些学校仅将中考作为其学生升学的手段而已,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围绕考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体育课也仅仅是考试训练课而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传授各种运动技术为主而忽略对体育精神极其文化内涵进行传授,尤其是球类运动,仅教导学生如何掌握球类运动的技能,而忽略了球类运动属于团体合作项目,其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至关重要。例如长跑项目,教师只强调跑步的距离,而不对学生进行有关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充分发展学生的耐力。由于体育课程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因此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3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单一
对初中阶段而言,许多体育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时候,仅重视学生最终的运动成绩,而忽略其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也过于单一化。其评价标准也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运动技能以及技术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情感体验等都不予评价,导致其评价方式缺乏客观性。
2.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1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学校因素及教师因素都会对其教学效果造成影响。由于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参与性得不到满足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原因,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升。針对这一问题,学校需结合其教学实际对体育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此提高其教学效果。
2.2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2.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中学教师及领导应对体育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认识其重要性,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完善其相关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体育课改,为学校师生提供好的教学、健身锻炼环境。学校应按照规定完成体育教学课时,不得以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确保学生的锻炼时间与强度,积极开展体育项目的教学研究。大力推广信息化形式的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创新教学理念,围绕教材开展教学与研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的体育技能,还要让其自主健身、健康健身,让其领略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了解体育运动的现实价值,以此促进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2加强体育教学素质改革
就体育课程而言,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制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碍于培养其自主参与的意识。而素质教育的推广则是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要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因材施教,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让学生的自身优势可以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相较其他课程,体育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已不再是通过达标来评价体育课程教育质量的好坏,而是通过素质指标进行评价,其中体育素质主要体现在个人运动能力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素质。当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发展,才能培养其综合素质,才可以使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2.3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体育锻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训练学生跑步耐力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跑步的技巧,还需让学生掌握控制速度、控制间歇时间、调整呼吸、克服“极点”、消除疲劳以及快速恢复身体的方法。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不但掌握了长跑的各种相关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并从中体会到意志品质的可贵之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估计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其体育精神,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2.4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实施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实施课堂评价的时候,也必须以学生为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还要对其学习态度方面、情感方面进行评价,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既要定性评价也要定量评价,既要对结果评价也要对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其实践方面、独立思考方面以及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拼搏精神,进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3.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向
3.1中学生参与设计体育活动
未来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将会发生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只是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将活动方案以及课堂活动组织的全部过程都加以记录、讨论、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得到全方面的锻炼,不仅可以提升其自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进而使其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2中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契科夫曾说教育只有在满足学生有关精神方面的追求及其在情感方面的意识的时候,才可以体现出教育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确保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对此初中阶段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要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锻炼,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經历过小学体育与初中体育的学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体育项目,因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自主选择活动项目,提升其参与锻炼的热情,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态度。
4.结语
就教育改革而言,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必要,须着眼于其教育观念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以体育锻炼的形式让学生深刻了解运动的本质,建立正确的、科学的体育意识,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使其在体育学习中掌握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导地位,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体育教学,促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建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12(19).
[2]常延秋,周丽芹.从体育教学的发展谈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3]苏阳.用素质教育理念改革高职体育教学[J].新西部(理论版),2011(1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