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8-17 02:22汪灏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贝多芬创设初中语文

汪灏

情感教育就是指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技巧,营造特定的情境,然后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使得学生们受到心灵上的触动,将学习内容与情感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与体验,使得学生们更加投身于学习中,培养相关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特点及作用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首要目的。因为学生缺乏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于该课程的敷衍与漫不经心。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们不仅不能更好地学习,降低学习的效率,还会产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厌恶感与抵触感。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我们一直提倡的情感教育就是将增强学生的兴趣作为其首要任务的,这也是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方法的特殊之处。

2.激励性。情感教育中的主要主体是老师与学生,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不是冷冰冰没有温度的教学。激励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的特征。当老师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老师通过言语的激励或者是肢体的肯定使得学生们勇敢的敞开心扉,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堂上发挥积极性。

3.创造性。创造性是情感教育的另一重要特征。老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厉刻板的课堂领导者,老师们不再对学生们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再使用惯有的模式,而是与学生相互交流,深入地沟通,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学生们认真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后,老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加强情感的导入。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通过富有情感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出完美的情感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和挖掘,以优美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注重语感和节奏的把握,以感性和平移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领悟和品位具体的情感。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要由教师和学生同时来进行,既要有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思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汇,以情景来启发和调动情感。

2.加强情境创设。要使情感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们要提前创设有关情境,使得学生们在情境下,内心受到触动,整个人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然后老师再进行情感教育,才能收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口头表述贝多芬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幸,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多么的高,贝多芬创造的音乐是多么的优秀,学生们是无法充分感知到这些知识的。所以,语文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促进情境的创设。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有名的作品,并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如何俘获众人的。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们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这些优秀作品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就初步处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了,被贝多芬的执着所打动,此时,教师再展开教学,就会使情感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促进学生的发展。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真实情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交流等都属于语言技能,所以也属于语文的范畴。既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如此强的课程,那么老师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这一节课时,老师在讲述完课本的基本文学知识后都会进行情感教育,教导学生们要认识到母爱的伟大,要爱自己的妈妈。但是仅仅这样口头教导还是不全面的。語文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实践,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去爱妈妈。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帮妈妈洗衣服、刷碗等劳动,使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到妈妈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在生活中学会体谅与关心。老师要趁机点出主旨,这才是爱妈妈的真正体现。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与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与重要时期,对于学生们而言至关重要。而情感教育对于其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于情感教育的运用,通过加强情感导入,加强情境创设以及通过实践等措施来培养真实情感。

猜你喜欢
贝多芬创设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创设未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贝多芬只有一个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没良心”的贝多芬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