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
【摘 要】如今,化学教学更加重视“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教育,这也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和课程还存在缺陷,把学生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为了体现化学的重要性。如何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即让化学教学走进生活,必须从我们的教学入手,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要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社会生活;探究
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如何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热爱化学学习?如何使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我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一、将化学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首先有助于学生从已有的社会经验出发,使其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
其次,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将化学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的不竭源泉,如此,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大大增强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将化学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是21世纪世界教育主题,也是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将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技能。
二、浅析化学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一些方法
1.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收集衣、食、住、行中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钢铁生锈、自然界中O■和CO■的循环、健康与环境等等,教学中再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筛选素材,不断用“生活”来质疑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解燃烧条件时,可联系白磷,为什么要存放于水中?煤球为什么要做成蜂窝状?平时我们为什么可以用水灭火?图书档案着火,能用水灭吗?油罐着火能用水灭吗?为什么?有没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家里的油锅着了火,最简易的灭火措施是什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灭火方法?他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切实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
结合教学进度和课内学习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自觉操作、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为基本形式,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贴近生活和社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开展“走向社会发现化学规律”活动,了解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物,它是怎样产生的,测定土壤溶液的PH值;收集化工厂区的空气检验其成份;引导学生做好小实验、小制作等。然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结合实验探索、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用自制药品清除冰箱出现的异味;怎样鉴定市售煤油、酒精中是否含水;如何去除热水瓶胆内的水垢等等。
3.密切关注社会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热点问题。
生活中有些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例如:用硫磺熏蒸馒头、生姜、银耳,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好看,但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小商贩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饼油条,为使食品色泽鲜艳,延长保存质期,而超量加入对人有害的合成色素和防腐剂等事实,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处处存在,化学的确有用,必须学好化学。通过这些自然环境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材料的合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应用带来的双重性,既能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能了解到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现象问题,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4.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材料开展习题教学,使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环保意识。
习题教学中,本人十分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更多地关心身边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识世界和评价等,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习题中融入社会生活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习题在设计时要高度重视情景的设置,以新情景為载体,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到二氧化碳时,应该使学生了解到:每年全球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50亿吨,又由于砍伐和燃烧热带森林以开辟农牧场,每年要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16亿吨。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剧增,就象给地球加了个玻璃罩,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熔化。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每个人关注。进而引导学生研究对策:A.预防措施是“减”,提倡使用绿色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补救措施是“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已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