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索南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毛主席选集》藏译版研究
桑杰索南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毛主席选集》一至四卷的藏译历时多年,由国内最优秀的汉藏翻译专家和著名学者共同完成。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汉藏翻译实践教材实例基本选自《毛选》。以此,我们能够充分认识《毛选》在汉藏翻译中的特殊地位。同时,它也是研究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所以,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毛主席选集》;藏译;研究
藏汉翻译的发展为我国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并丰富了汉藏词汇。同时,促进了藏汉民族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纵观汉藏翻译史,1951年之后,汉藏翻译的内容和数量发生了极大变化。在此之前,汉藏翻译以佛经翻译为主,数量也不多较少。但解放之后,译作多为思想政治书籍,而且数量也成倍增多。所以,1951年可以说是汉藏翻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解放后期的所有汉藏译作中,无论从翻译自身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毛主席选集》是最具代表性的译作。1960年9月30日正式出版第四卷《毛选》后,中共中央设立了毛泽东著作翻译室,将毛选翻译为多种文字进行出版。1964年6月第一部藏文版《毛选》正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按照当时的翻译要求,对原译本进行修改后陆续出版了3种译本。
有了中央授权《毛选》翻译机构能从藏区各机关单位挑选双语精英。《毛选》翻译机构召集藏族当时最为优秀的大批翻译人才和学者,在北京统一地点进行办公,定期进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分阶段总结工作经验,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召开讨论会议,保证了翻译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对藏译本质量的严格把控。
《毛选》的翻译在官方领导下由翻译组、定稿组和助手组三个小组具体开展,各组的具体分工、工作计划、日程安排都有明确指示。各组分工明确,浩大的翻译工作流程清晰,工作步骤缜密严谨,从而省去了职责不清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降边尖措老先生回忆,他们当时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时,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中间休息一次,七点晚餐,他的工作是对翻译初稿进行纠正和改进。
《毛选》藏译本的翻译要经过三个流程,第一道是由汉藏翻译专家共同商议,确定初稿;第二道是校修改初稿中存在的政治性和语言逻辑性错误,并提高译文忠实度,加强文字上的分寸贴切;第三道校修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力求术语准确,文字通顺。把译文初稿交于不懂汉文的藏语文专家阅读,并把读者的理解和原稿所表达的意思进行一一核对。这样各组在明确自己的分工之后,又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要求和各阶段甚至每日的工作目标,从而使《毛选》藏译工作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
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傅雷曾经说过,除了句法之外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准确地传达原文风格。藏译版《毛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语法,与藏文的正规语法逻辑完全不合。但是,识读藏文的人都能读懂它所表达的意思。翻译追求对等性,不论在功能还是表现方式都讲究一致性。《毛选》是当时最为推崇和畅销的书籍,它象征着正确立场和先进思想。译本极力追求与原著的统一性,所以,译本保留了原版的语法结构。《毛选》特殊的政治地位,原文本的权威不容动摇,《毛选》译者们都必须对原文本绝对忠诚,然后才能凭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翻译技巧最大程度地适应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让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规范。
藏汉标点符号作为各自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语言组成部分,在它们表达语言的结构和意义等内容上虽大致相当,但在各自的表现形式上却各具特色。
现代藏语中很多传统的藏文符号,由于新兴的排版技术和书面表达要求而渐渐衰落。为了现代藏语文的发展,目前,从汉文引进了括号、书名号、引号、着重号和省略号等标号。这些标号的引进和使用都是在藏汉翻译界开始,并全面推广使用。据文献资料证实解放之前藏文中没有使用汉文标点的习惯,即使在汉藏译著当中也未曾出现类似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文革”影响,78版藏译《毛选》全面使用了汉文标号。这破坏了藏文的表达方式和整体效果,但是,为引进汉文标号,完善藏文标点符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藏译版《毛选》对汉藏翻译的发展和汉文标号的引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深刻而久远。由于“文革”影响,它对藏语文的语言逻辑和语法规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但是,它在汉藏翻译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没有几个译著能超越。总之,《毛选》是汉藏翻译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译著之一,其代表着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藏翻译,以及翻译与政治的关系。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66
[2]方厚枢.《毛主席选集》(一至四卷)出版史研究的回顾[J].出版史料,2005.
桑杰索南(1988.11-),男,藏族,甘肃甘南人,本科,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