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无纸化考试的现状及作用

2017-08-15 16:39王百灵刘亚利孙刚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作用现状

王百灵 刘亚利 孙刚

摘要:信息技术无纸化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无纸化考试的现状,探索该学科无纸化考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能动作用,促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改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业考试;信息技术无纸化考试;现状;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016-03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信息技术学科列入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测试从2002年开始增设信息技术学科,采用无纸化方式。

一、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基本情况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该学科考试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启动初期,各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差异较大。一是从硬件环境看,硬件设施存在配备的数量不均衡、质量良莠不齐以及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较低等现实问题。二是从软环境来看,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少,教师水平偏低等问题,而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课时不足,缺少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也不高。三是目前信息技术普及和更新较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兴趣点有一定差异,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全省统一进行信息技术学科考试,以及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的要求相差很远。

面对这种情况,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组建或改造计算机实验室,解决信息技术学科配套设备差等问题。个别乡镇学校经费紧张,为降低成本,微机员自己动手组装微机,并且着手对已有的、配置低的计算机升级换代,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对硬件配置环境的需要,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验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跨越。

而在该学科的软环境建设中,各地采用多种办法,解决师资问题,在对现有师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又抽调专业人员充实教学第一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在教学中,认真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杜绝了课时被挤占现象的发生。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学校纷纷向学生开放了微机实验室,增加了教学的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信息技术学科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为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考试软件的研制成功为信息技术学科考试以及考试方式的无纸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软件的设计思想是在广泛征求所有考试同仁的建议后确立的。软件的设计思想就是在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无纸化考试的同时,实现考试管理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设计模块中,为各级考试管理层面设置了多项管理工具。仅就考点模块而言,就设置了考点管理工具、考籍管理、回收工具、成绩比对等多种功能模块,对于采用网络考试的考点,还设置了网络监控工具。这些功能的提供加大了对考试的管理,为实现考试管理的现代化之性否?曰:便是。或问:所谓仁义礼智是性,明德是主于心而言。曰:这个道理在心里光明照澈,无一毫不明。(《朱子语类·卷第十四》)由此,“解惑”即为促进学生内在良知的觉醒与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性。

概言之,传统社会对教师身份的期望是人格完善、博闻精深的圣徒。传道授业解惑的要义在于通过传授儒家经典,促进求学者的体悟和省思,所求教育结果为培养谦谦君子。因此,就教师责任感而言,教师自身应有成为社会道德伦理守卫者和发扬者的自觉,即为教师的内在心性指向。

2.“仁”:传统教师责任感的内在自觉

依前述定义,教师责任感是教师群体对社会期望责任的自觉和对教育结果的自我承诺,那么对教师身份的社会期望属于外在控制。而教师形成责任承担的自觉意识之后,便转变为内在的责任感意识,建立起自觉、稳定、健康而积极的教育意识,能有效地解决社会需要与自身主体需要间的矛盾,在尽职尽责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主体自身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教师的责任感作为一种内在的自觉意识,在传统中则体现为“仁”,这是因为“仁”是儒家道德规范在主体之域的再现。

对于何为“仁”的讨论,历来有诸多说法。国内学者一般将“仁”解读为“爱人,或表达对己身的爱,以及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克己、修己和成己;或者是对他人的关爱和思考,“心中思人(广义的、抽象的人),将他人放在心上,应该就是‘爱人和‘同类意识这一仁字的本义。”由此可见,“仁”所表达的是对自身和他人的思考,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伦理精神。

教师首先是作为社会人的存在,在所处的社会中获得其角色和身份,而“仁”即为教师将自身和求学者相联系的节点。在传统社会中,从关爱自身再到关爱父母或子女,再推及社会关系中的他人即求学者,是教师责任的内在属性。通过“仁”,教师能够将外在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规定,指向本身的自觉,形成作为教师的责任感。换言之,教师的“仁”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完善的人格,并且通过“仁”来关爱学生,以自己的品行来影响学生,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处世、处事之道。长期以来,秉持仁爱之心的传统文人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已建立起高度的认同感,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了一种自觉意识。在这种意识下,他们不仅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一项职业,也能视之为一项可以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形成终身追求的理想和信念。

总体而言,传统教育实践过程是成己成物的过程。而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外在要求對于传统教师责任感的意义是,教师以己身之完善人格和学识修养,以“仁”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身先垂范的方式激发求学者在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化育”方式,促进求学者的省思和成长,使学生形成完善人格和对万物及社会秩序的体察。

三、传统与现代的联结——教师责任感的当代反思

教育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使教师的职业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责任感的意涵也随之改变。但是,教育的转变总是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绝不会与现代截然断裂,而是一直有所延续。因此,传统教师责任感的意蕴在当代仍具有其意义。

1.育人:教师责任感永远的核心话题

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其传统的责任感依然会在很多方面得以延续,从各方面影响着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此所谓历史进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传统教师责任感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价值观念的渗透,接受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并将其自觉地践行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虽然当代很多教师的责任意识多体现在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以求提高学生的考试效率和专业能力,从而使自身获得利益,但仍有不少教师并不会以考试和就业等外在控制或利益需求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模式,而是坚守着从内心的心性来体悟自身的责任,确立“内向型”的责任感,秉持教师本真意义上的“育人”追求。自古以来,教育的第一要务便是培育人,“育人”便是教师责任感在传统与现代意义上的一致要求与呈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责任对于达成现代教育的“育人要求仍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传统中有其作为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方式调整创造了条件

1.较为成熟的考试软件是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学科会考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有成熟的考试软件作支撑。考试软件的优点:加密功能:软件对已形成的考生成绩文件加密,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公平性及公正性;设置答题卡:在答题卡中考生可通过上下方向键的移动浏览试题,考生答过的试题将变成铅笔图标,没有答过的试题为书本图标,通过图标的样式来了解答题状况,以此帮助考生监控答题进度;设置时间表:系统提供的时间进度表可以提醒考生调整答题速度;断点保护:考试过程中,如果因为断电、死机等原因出现考试中断,重新启动后,考生可以接续断点继续考试,答题内容不会丢失,剩余考试时间不会减少;管理功能:为各级会考管理层面设置了多项管理工具。

2.信息技术学科考查的考试实践是考试的基础。信息技术学科考查沿用无纸化考试方式,改版后的考试系统,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无纸化考试,而且实现了考试管理的现代化。考试系统在保持其会考系统的科学性、适用性及使用方便外,增加了新的教师判卷功能,以此达到考查的考试目标。

(三)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考务队伍为考试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学科考试采取无纸化考试方式,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有高素质的考务队伍与之相适应。经历了会考和学业考试的锻炼,我们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考务队伍。

五、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学科考试技术支持存在薄弱环节。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技术支持人员大多数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但少数技术支持专业水平较低,个别技术管理人员无专业知识,存在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考试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得不到及时准确地解决。

(二)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在管理上存在重视程度的不均衡。部分市(州)存在只注重施考过程,忽视了对考试前期考点准备工作的指导,忽视了考务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比如考场编排的规定、监考人员抽调的规定、对技术支持的规定等等。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况和设备配备情况的不均衡。设备配置情况不是全省一刀齐,还有少数学校的教学情况和设备的配置情况很不乐观,势必制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发展进程。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了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提高了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我们既要看到信息技术考试的作用,也要面对信息技术学科从教学到施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只有客观面对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的实施情况,才能提高考试的能动作用,改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参考文献]

[1]李红静,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生态环境构成因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黄风,“第三空间”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王立亭,朱忠琴,我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的性质、定位的现象透析与理性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4]赵日葵,我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将全面改革[N],辽源日报,2008-05-28,

[责任编辑:王辰]

猜你喜欢
作用现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