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办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2017-08-15 02:06陈玉爽马敏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教学方法

陈玉爽 马敏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定,也重新进行了界定。学生培养方式的改革成为民办高校必须直面的问题,而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出发,以教学方法手段为着手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本文在教学方式上,通过课前五分钟、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无标准答案研讨、项目教学、专业社团、本科导师制等,从课前、课上、课后,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通过结课论文或设计的介绍与答辩、创新创意加分、课程与学科竞赛结合等,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校风和教师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108-03

一、引言

现如今,经济发展处于放缓的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民办大学作为特殊的高等教育学校,从学校性质和生源特点来看,都具有与公立大学不同的特点,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并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获得良好的就业前途,是民办院校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015年教育部对高校进行分类,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部分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都要相应转型,国家对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愈发重视,这也是社会需求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实际上就是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掘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是人们改变客观现实的创造性活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民办高校十分适合进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型,但是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型,将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二、民办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教学过程方面

教学是高校的最基本活动,也是最核心的活动,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质量。教学活动包括很多环节,从制定整体方案开始,到开课计划、课程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的配套完成,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到最后的考核和结果分析,等等,其中最关键的是落实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中心是一定要遵守的原则,从学生的课前、课上、课后安排,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五分钟

学生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够做到立即进入学习本门课程的状态,此时直接开始讲授课程内容,效果并不好,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可以通过生活事件、案例剖析、科学史料等导人课程内容,这些内容不一定是由教师来做,也可以以作业形式安排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讲解或介绍,也可以实现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表达能力的作用。

2.翻转课堂

传统的课堂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对于课程内容讲述事无巨细。信息爆炸时代对于传统课堂的挑战巨大:授课课时压缩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学生在课上不那么“听话”了……那么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可以从网络上选择教材,下载教学幻灯片、作业题、考试题、案例、各种数据,以及各种讨论、游戏和笑话等,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先进行自行预习,再在课上交流答疑,或者直接自行钻研后,分享和讲授给其他同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趣味性。

3.实验实训实习

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践和社会实习。其中,基础性实验指在某门课上随堂进行的、依托该门课程的理论进行的、专业基础课程软件的实际操作练习;综合性实训包括调研实践、设计项目、毕业论文等,这类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方法、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跨课程、跨学科融合;社会实践教学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这类活动主要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实际问题。

4.无标准答案研讨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当下应用范围极广的一种面试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式课堂的有效实现手段。授课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课程内容的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辩驳等,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只要给出合理的理由和资料依据即为正确,不设置标准答案,只给出表现评价和改进建议。

5.项目教学

大家一直在强调将传统课堂讲授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可以通过摒弃以课本为中心而侧重以“项目”为中心,也就是以完成一项完整的项目为最终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涉及到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内容并且是综合运用,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完成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实现,从项目方案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项目报告的撰写等都由学生完成。

6.专业社团

民办高校中的社团大多数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成立的,比如摄影协会、动漫社团、电竞俱乐部等,学生一般是自发组织进行兴趣爱好活动。可以根据社团运行模式开展第二课堂,建立专业性质的社团,比如市场调研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经济学社等,社团由高年级学生负责,配备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培训活动、组队参加国家相关学科竞赛等。

7.科研导师制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已经大面积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大三年级的学生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横向项目。

(二)期末考核方面

考核是每门课程结束都会进行的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调查。考核单一地使用期末卷面考试,可能会存在学生背得好就考得好的情况。虽然现在已经全面铺开“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过程考核,但是毕竟只是简单的几页纸几道题,仍无法对学生真正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尤其是民办高校,根据其学生的特点,更有必要进行改变。

1.结课论文或设计的介绍与答辩

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按照以技能考核为主的指导思想,以成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自律的能力、资料搜集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专业文章撰写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而各种能力所需的知识要和这些能力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加实战式综合考核,结课形式为撰写完整的研究论文或者设计成果,展示介绍并接受授课教师的质疑,并进行答辩环节,以保证确实是由学生完成并且理解透彻。

这样的考核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一個有效的评价标准,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如何给分,保证公平和公正,使学生信服,就尤为重要。评价可以从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和同组互评三个方面进行。教师评分严格按照评价标准给出,评价标准表式如表1所示。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程度,并不一定计人到最终考核分数之中;同组互评主要用于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项结课论文或设计的时候使用。

2.创新创意加分

设计考核标准在注意操作性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设计多个答案给出方向,考核以实用性和价值性为评判标准,创新思维与技法越多的,得分越高。

3.课程与学科竞赛结合

参加实践类学科竞赛可以在相应的科目上获得一定的加分,以竞赛促进学习,比如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中获得名次的同学,可以在《市场研究与分析》课程中得到适当的加分。

(三)学生引导方面

在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校园整体环境的塑造以及学风的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如同企业文化的意义,校风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外在因素。而这方面建设的实现主体就是教师和教辅人员,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班会的内容里,其个人观点和对待实践与创新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和教辅人员首先要有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够将其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之中,并且还要求教师和教辅人员具备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个人能力,对不同的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与帮助。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在构建好学校硬件措施,钻研出实践教学体系之后,也要在教师能力培养方面加以重视,以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玉爽,曹树胜,突出“三层次”和“三结合”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8)

[2]马敏娜,李国荣,马秀颖,财经院校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基于统计实践教学改革视角[J],吉林省经济管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3]徐绪卿,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2016(O2)

[4]程巍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

[5]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06)

[责任编辑:韩璐]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