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概括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7-08-14 02:42肖庆庆
新课程·小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效语文教学

肖庆庆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概括能力主要包括:段落大意、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针对本班学生概括能力差,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生为本,训练方法要灵活;潜移默化,培养概括意识;分清文体,掌握概括方法;抓住关键,准确概括。

关键词:语文概括能力;高效;语文教学

一、现象描述

以六(6)班为例。大部分语文课堂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说文章主旨时,教室就变得死气沉沉。对结构很清楚的课文,比如,《烟台的海》,共6自然段。除了首尾段,中间的四段分别写冬天烟台的海,春天烟台的海,夏天烟台的海以及秋天烟台的海。90%的学生能快速准确概括大意。如果难度稍微提高,学生要么东拉西扯,概括得五花八门;要么一脸茫然,把头埋进课桌,生怕被老师提问;还有的坐等老师宣布答案。学生的这些反应让语文课堂沉闷乏味,效率低下。随机访谈班里不同层次的学生,害怕回答概括文章和段落大意的超过80%,具体原因包括:没有方法,心理害怕导致无从下手;只能在书上找原句概括;找不到重点,概括不全面……种种情形显示,培养和提升班级学生概括能力刻不容缓。

二、问题诊断

语文课堂上,学生概括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由初读课文,把握文本大意到分层领会文章意思,再到对文章各部分进行整合并表达。由此可见,概括能力是以学生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六(6)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大部分人的思维停留在感知的事物上,缺乏概括事物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概括时抓不住重点,只能用课文的原句归纳。发现一句概括不了,又会搬来其他段落的句子,最后变成读课文了。对一些篇幅长的课文,更是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甚至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还是抓不住重点。即便抓住了重点,学生容易忽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加之分析能力弱,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欠缺,也不能很流畅准确地表述出来。而教师对学生概括的内容,不加引导,模棱两可现象也不少。另外,教师在引导概括的时候形式比较单一,刚开始会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进而理清课文层次,最后归纳小结。贯穿其中的是一大堆提问,问题也极为直白,最后导致学生一听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划分几个部分”等问题时,思维短路,不去思考,等着老师公布答案。这也是影响学生概括能力提升的一大原因。

三、教学对策

1.以生为本,训练方法要灵活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应当提倡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心灵体验,用儿童的方式去研究,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人。”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方法要灵活,要以学生为本,不能满堂灌,更不能自说自话。可以尝试将概括能力与各种活动结合,如,阅读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仿写、缩写;分组比赛归纳教材中感兴趣的课文;每个单元挑一篇感兴趣的课文写写读后感并评优;对课文中的人或事進行评价……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讲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对人、对事正确评价的能力必将提高。

2.潜移默化,培养概括意识

苏教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编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壮丽山河”,安排四篇课文;第二单元为“正义必胜”;第三单元为“诗文精粹”……一学期初始,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审视课文,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把零碎的、分散的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系统,并在归整的过程中培养概括的习惯,形成概括的意识。慢慢地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从一单元的梳理到一本书的整合,把语文教材变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一过程中,学生渐渐养成归纳的习惯,形成概括的意识,根据不同的文体对学生针对性训练,久而久之,学生概括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3.抓住关键,准确概括

一些可以概括课文内容的词句往往隐藏在文本中,如题目《我们爱你啊,中国》,中心句“三亚落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过渡句“大自然的文字”(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关键词,借助这些信息概括段落和文章大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教材中很多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烟台的海》)或“先具体后概括”的结构,其中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条件抓住具有提示作用的重点词句,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小学生概括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且班里学生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持之以恒,不放弃的信念,耐心指导学生,陪着学生一同成长,才能铸就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编辑 彭 锁

猜你喜欢
高效语文教学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