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圳圳
摘 要:我国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美育,要求学生能追求真、善、美。乡土文化渗入小学美术课堂,民族、民间艺术进入小学课堂,就地取材,努力做到融乡土美术于课堂,体现学校特色。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土文化;美术课堂
我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乡土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挥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在美术课堂中享受美、创造美,深刻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艺术,继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
一、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乡土文化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就是,相对于单调的课程、机械的绘画,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喜欢体验在制作过程中的快乐。所以在准备课程时,尽量设计让学生活起来的课题,如何让课程“活”,怎么“活”,怎么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期望步入这节课,并融入这节课中是重點。因此我设计一些乡土文化气息的课程,比如毛线刺绣课,我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全班学生齐动员搜集废旧毛线,备课时为每组准备好一个订好白布的木框,在白布上事先印好需要刺绣的图画或者人物,当学生发现上课时是自己动手缝制,挑毛线搭配颜色,如何下针走线看起来更舒服、更漂亮,这样极大地激起学生对本次任务的兴趣,参与度更高,尤其是当欣赏到其他学生的成品装裱之后,很多学生受到启发,想让自己组的作品更加优秀。
2.改变课堂授受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结合乡土文化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相径庭。美术课堂与其他文化课授课方式不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与乡土文化相关的课题我更习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小组合作或者自主创作。比如《节日》一课,我就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寻找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哪些习俗,并制作出这一习俗的典型代表物品,这样不同组间制作出的物品不同,视觉呈现更纷呈。
3.美术课堂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我国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在色彩的运用上很具有特色,色彩艳丽,搭配巧妙,很多民间艺术的造型各异,却能体现不同风采,比如我们的面塑、泥人、年画等,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创作上色时,制作出的作品美丑,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于美的理解。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体现乡土文化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材料,结合民间传统的艺术,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平凡的、常见的事物在我们的手中开出花来,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还是有很多潜力有待开发,自己也是可以创造如此美丽的事物;让学生深刻体会那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校园展览,体验乡土文化
有人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中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来。”每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的时节,我们校园里飘着淡淡的花香。总是会在学校学生的毕经之路的大厅中摆上几排桌子,上面摆放着各届学生制作的作品,有的学生对毛线刺绣很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剪纸另眼相看,有的学生更喜欢小小的肥皂上学生们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有的学生更青睐一块块泥土捏出的斑斓世界。
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人格还没有定型,你给他以美的指引,他们就会向美的方向发展,你给他以丑的引导,他们的心灵就会越来越丑陋。我希望在春日里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给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美学的大门,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等到有一天他们也步入美术课堂时,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这门课程是美的,是伴随着花香的。当他想起自己的学校时,所有的记忆画面里有着优美的画面,飘着淡淡的花香。
乡土文化听起来很深奥,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努力钻研,它在我们美术课堂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多思考、多发现,这样才会让乡土文化做到真正地润色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万昌云,刘孙恒,张欢动,等.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在线,2010(2).
[2]夏至雨宫,李东明,贾黎威,等.略论中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之路[J].企业家理论版,2007(12).
[3]曹翠荣,张宇春,刘永林,周腾宇,刘家伟.谈美术教育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学科教学,2009(6).
[4]周盼盼,李东海,李力加,等.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