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英
摘 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响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曾经明确指出,开设《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客观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社会,更要在此基础上养成真是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要求与创新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情况和整体面貌。创新教学能否顺利实施,首先需要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与创新教育教育观念相吻合。创新教育观念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树立学生中心主义的新观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的开展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重新树立起学生主体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来参与教学,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的关系,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此使师生的创新能力的得到充分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知识是由问题构成的,学生的学习起始于思考、质疑。质疑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切入点。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借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有这样一种看法: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是过去事实的再现,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结论都是事实的再现,具有权威性,不容置疑。因此,学生抱着近乎“迷信”的态度来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教师可以就某一知识点精心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始终保持疑问,并在疑问中主动搜集资料、积极思考,寻求答案。在讲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中,谭嗣同是否真的死得其所;他的死值不值;谭嗣同为什么不和康有为等人一起逃走;假设谭嗣同不死,是否能真的将“贼”杀死……通过对教材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可以解放学生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能力,更可以在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实课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一部分,課外活动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扩展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创新。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相较于课堂教学显得自由,他们没有教材和教师的束缚,敢于发挥自身的独立性。历史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视频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通常会在一些历史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制作历史手抄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与节日主题相切和的作品。在手抄报制作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自主地通过图书、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并有意识地选取符合要求的内容,这正是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四、多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历史与社会》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实现教学生活化。因此,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积极融入生活素材。我在讲授人在社会中生活这一内容的时候,会让学生采访家长,就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等问题进行提问,借此与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相对比,以此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其产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并树立起为祖国做贡献的雄心壮志。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使其情操得到陶冶,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在《历史與社会》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本班级学习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戴海燕.《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