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祥�オ�
[摘要]理答近年来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人们对它的理解过于单一化,认为其就是简单的教学对话,甚至教学评价。我们亟须引进视域融合理论,去丰赡理答的意蕴,丰富理答的视角。基于学生与文本间的视域融合,理达应源于文本期待,源于生命关怀;基于教师与学生间的视域融合,理答应尊重独特体验,促成意义创造;基于学生与学生间的视域融合,理答能开启思维碰撞,产生多元联想。
[关键词]语文课堂;视域融合;理答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7001502
关于视域融合,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其中,“视域”就是看到的区域,这个区域,包括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语文教学应做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视域融合。唯有如此,教师才能自觉转换角色,把握理答的视角,做好理答过程中各类信息的“重组者”,不仅关注学生的“言语性对话”,更关注学生在理答时的心理、思想和精神状态等“非言语性对话”。 实际上,这两种形态的对话是不可能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对话。
一、基于学生与文本间的视域融合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可以套用一下:阅读文本,就是在与作者对话。更好的说法是,每读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在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而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视域与作者的视域融合,就不仅是丰富,而是升华我们的人生体验了,因为在视域融合的阅读中,我们能够把原本一些庸俗、虚妄的体验剔除掉,从而产生全新的人生体验。
1.融合:源于文本期待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本就是一种新的召唤,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学上所揭示的期待激励效应一般有期待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充分融合,学生可以通过融合想象,对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融合:源于生命关怀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交流、思维和情感体验等学习的外显行为,判断他们是否走进了文本,是否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并及时通过理答做出有效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潜入文本中,披文入情,从而升华学生的人生体验。
教师的理答不是得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通过交流来拓展学生的精神视域,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在对话中学会表达、学会做人,才是理答的终极关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话双方在思想上的融合。
二、基于教师与学生间的视域融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有些人教学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领会的教,而是尽他们所愿教的去教。笔者觉得,这种现象在课堂理答中亦然。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视域去看待理答,这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回答信心。而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与学生的视域融合,就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理答妙处,看到生机勃勃的课堂。那么,如何做到师生间的视域融合呢?
1.融合:尊重独特体验
在课堂理答时,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必须尊重,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以此进行“因材施答”。对于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给予的理答不可褒奖太多,应该有更高一点的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对于语文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性语言理答;对于语文学习相对落后的学困生来说,理答过程中就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产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2.融合:促成意义创造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但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存在着个性差异,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的创新点,所以在教学理答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思考,咀嚼玩味文章的亮点,补充想象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创造性视角,促成文本意义的创新。
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应依据真实的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情感逻辑等特点,不能简单粗暴地套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基于学生与学生间的视域融合
应该说,生生间的视域融合是教师最难做到的。因为,它不能通过教师的主观愿望来实现,它需要在生本融合、师生融合的基础上产生。做到生本融合,每一个学生才能对文本有所思,并形成自己的文本感悟、人生体验,才能开启思维的碰撞;做到师生融合,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展开对话,从而形成多元联想。
1.融合:开启思维碰撞
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中,由于存在着体验的有限性和开放性,每一个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永远与文本存有差异,不同的读者之间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也会因为其个性差异而永远保持着差异。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并不具有绝对权威性。阅读教学中不仅有学生各抒己见的分歧与论争,也有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碰撞与生命体验的共享,所以,多元化的阅读必定要走向理答与融合。不同学生之间也应该存在一种阅读理答关系。这种理答关系不是强求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规范去要求他人,而是要把自己放入他人的视域中去,从而在理答交流中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从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和存在的补充。学生之间的阅读理答与视域融合不是静止存在的,而是不断延伸、永无止境的相互促进的境界。每一次理答都可能碰撞出新的融合,每一次融合都可能达成文本异样的价值意义。
2.融合:产生多元联想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答,替代了教师的教学独白,起到了相互启发、相互诱导的作用。学生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这种理想境界中能够达成新的视域融合,创造出文本新的价值意义。当然,我们把文本价值意义的产生视为学生之间相互理答的过程,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在生生理答的过程中,仍要不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通过引导和点拨实现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理答。在这样多层次的理答中,不仅达成了师生之间的视域融合,而且推动了生本、生生多重视域融合的重建与提升,从而使理答由特殊性升华到普遍性。因此,解读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产生多元联想。
毋庸赘言,理答近年来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因为,教师的使命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向往,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最终获得汲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收获正是在教师的理答中一步步实现的。然而,视角单一的理答方式不断地啃噬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浇灭了学生的学習热情。让我们坚持视域融合,去丰赡课堂理答的视角,还课堂教育一片生机勃勃,引领我们可爱的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麻彩虹.课堂教学提高理答有效性的行动研究[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12).
[2]张华.论我国课堂教学转型——以王崧舟“诗意语文”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09(Z3).
[3]项阳.智慧理答:精彩课堂的魅力修炼——对六位著名特级教师关于“理答行为”的访谈评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9(Z3).
[4]马会梅.教师教学提问行为研究[J].教育探索.2009(5).
[5]王玉环.积极理答和谐精彩[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5).
[6]张玲娇.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有效理答[J].小学教学参考.2009(4).
[7]温儒敏.语文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