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述评

2017-08-11 00:00吴晓妍
时代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旅游产业

吴晓妍

[摘要]伴随着我国的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分配失衡等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产业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领头产业,因此对其产业结构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旅游产业结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对加快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产业结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

一、引言

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但旅游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却是近代的结果。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旅游产业起源于1841年英国旅游商人组织的第一次铁路旅游,而后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转型成为全球最受人们欢迎的活动之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仅在2014年1月至8月份,全球旅游人数就高达7.81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00万,增幅为5%,高于该组织此前关于2010年至2020年3.8%的长期增长预测值,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正把旅游产业当做主导产业。

从国内范围来看,旅游成为我国的一种产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崛起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改变了建国初期作为政治活动辅助部分的状态。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效益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旅游产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粗放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是政府、业界、学界近年来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阅读与分析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会议,对我国当前短时间内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了多方位的全面的汇总,回顾我国旅游产业研究重点、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日后应该研究的方向。

二、旅游产业结构度置方法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静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

1.偏离一份额分析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经济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投入到对其效益的研究,研究内容和方法与国外相比也更为有效与丰富。研究方法主要有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于1942年由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将它引入,用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动的决定因素。SSM基本思路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所在地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为基础,解释该地区经济繁荣与衰落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原则给与一定的理论支持。简言之,区域经济增长量=区域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洪银兴,刘志彪,2003)。具体的说,倘若某地区某产业的增长同速于参考系地区的速度,那么就只能用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二者之间增长速度的差异,如果此时结构分数值为正数,表明就产业结构而言,该区域优于参考系区域;反之,则落后。

在现有的研究中,使用SSM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献较为丰富,涉及地区也比较全面。需要指出的是,SSM分析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动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和静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其中,静态偏离一份额法对考察期内各具体时间间隔里不同因素的具体变动对总体影响的解释力度较弱,而动态偏离一份额法则弥补了此不足(张广海,秦素贞,2013)。最早在旅游产业研究领域使用此研究方法的是潘景胜、王淼,在《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一文中,他们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1996年上海国际旅游业各部门旅游结构效益的现状,根据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潘景胜,王淼,1998)。张广海,秦素贞(2013)使用动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以浙江省国内旅游为参考标准,定量分析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指出虽然山东省竞争力优势明显优于浙江省,但由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旅游收入低于浙江省的现状。张明磊(2叭1)、孙波(2015)、郑平(2011)、付岗(2007)、刘月皓(2008)等运用SSM分析方法分别对云南、张家界、四川、秦皇岛、山东等地区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此外,张广海,王斌(2014)通过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研究了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演进变化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贡献的明显不同与各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旅游后续发展建议。

2.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旅游产业是若干相关行业组成的集成体,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复杂系统,为有效分析各类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与相关程度,学者们将旅游产业整体看做一个灰色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有效测度旅游产业结构的关联度。

灰色关联分析是定量比较或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该理论分析常用于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相关程度的测度(魏雅丽,2009)。

较早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中的是王淼,他借助该理论定量地分析了江苏省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该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政策意见(王淼,1998)。梁艺桦(2006)运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方法,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为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按灰色关联度计算的关联度是各自变量独立地与因变量比较后的关联度,它没有设计一个自变量通过其他自变量的传递作用而对因变量产生的解释作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孤立的的关联度,并且在决定定量的取舍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严格,因人而异。因此,灰色关联度的数值只具有相对意义,没有绝对意义。

三、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进而向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技术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产业结构优化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1.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知识社会创新的推动,智慧旅游在全国蓬勃发展,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万海波等,2014)。袁尧清(2014)从利益驱动、技术溢出促动、制度体制催动的角度,指出技术进步可改变旅游产业结构外貌,改变旅游产业结构内部组分,提高旅游产业效率,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王兆峰(2008,2011)认为推动旅游产业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旅游产业集群。在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和相关利益者两个主体中进行传导,进而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经营模式和技术结构等途径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郭峥嵘(2014)在分析江苏沿海旅游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产业协作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大旅游管理体制的建设监督工作。

2.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旅游资源要素的关键所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上,旅游经济内部各结构间保持较强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实现整个旅游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经济的高级化则是在旅游经济合理化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有效利用社会分工的优势,不断提高旅游经济的社会经济效益。合理化为高级化提供了基础,而高级化则推动产业结构在更更高水平上实现合理化。

近些年,我国学者结合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现状,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吴泓等(2003)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苏省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空间结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量化的分析,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对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的江苏省的重要性。刘佳,杜亚楠(2014)在对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测量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样本,构建面板模型,探讨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指出二者的长期协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陈淑兰等(2011)从创意旅游视角,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强有力的建议。吴孟华(2013)、田纪鹏(2013)、陈海花(2013)、王珍杰(2011)等分别对西藏、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升级政策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四、旅游产业结构集聚研究

随着旅游产业日渐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则成为区域旅游开发与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模式。集群竞争力的大力提升不仅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而且在带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领域内大量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与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的现象(Porter,1998)o

1.旅游产业集聚机制研究

早在20世紀初期,马歇尔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现象,并就此提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个重要的概念。随后,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相继产生,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深入到产业集聚领域中。

由于旅游资源的分散性、运输特性,旅游产业的集聚,往往依托于中心城镇或大城市,影响其集聚的机制也与制造业大同小异(冯卫红,2009)。张文忠(2000)认为,外部经济是服务业集聚的原因之一,指出服务业在空间商集聚有利于交流、搜集信息与情报,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李文秀(2012)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供需条件、资源禀赋差异三方面人手,指出三者为旅游业产业集聚的独特『生因素。此外,根据集聚机制的不同,叶红(2006)将旅游产业区分为城市型产业区、景区型产业区和市区型产业区,并提出发展城市型集聚、限制景区集聚、引导社区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2.旅游产业集群测度方法研究

我国当前对于产业集聚的测度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方法。主要有博弈论、熵理论、加权回归模型、GEM模型、赫芬代尔系数、H指数、E-G指数、CRO指标等。

产业集聚理论应用于旅游产业领域最早要追溯到21世纪初期。王兆峰(2008)将博弈论引入旅游产业集群,利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有信号条件下旅游产业集群与消费者的博弈,证明了旅游集群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是集中且复杂的。邓宏兵等(2007)选择运用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刘佳、赵金金(2013)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国内31个省份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分析和检验,并指出二者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现象明显。邢丽涛等(2013)借鉴GEM模型,分析了影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的各个因素,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其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需要指出的是GEM模型不仅可以得到旅游产业集群各项因素的评价,而且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可靠。刘春济、高静(2008)使用E-G指数,从全国、区域和部门三个层面对1997-2005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分析并阐述了其变动趋势。这些研究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现状、动因等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指出其余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向引导。

五、简评与展望

通过梳理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值得后人继续研究。

第一,绝大多数学者将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而进行旅游产业的研究,在将其作为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一种手段的同时,而视了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缺乏了从产业经济学高度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布局等问题的系统研究。第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应进一步将旅游产业与“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创新发展理念,融合产业发展,神话旅游改革,用智慧旅游的思路来探索我国旅游产业新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旅游产业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安庆市产业结构升级测研究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