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宋连筠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郑口中学)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策略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往往在解答题的第一问中出现,有时也在选择、填空题中出现.常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以及利用曲线的轨迹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动点坐标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一般有如下四种,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整理,得x2=8y.
即动点P的轨迹C为抛物线,其方程为x2=8y.
【评注】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所谓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即题目中的条件有明显的等量关系,或者可以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得到等量关系,当所求动点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列出含动点M(x,y)的关系式,进而求得轨迹方程.
【解析】设出动点坐标,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及模长公式,即可求动点P的轨迹C.
设动点P(x,y),又点M(4,0)、N(1,0),
所以(x2-8x+16)=4(x2-2x+1)+4y2,
所以轨迹C是焦点为(±1,0),长轴长2a=4的椭圆.
【例2】已知圆心为F1的圆的方程为(x+2)2+y2=32,F2(2,0),C是圆F1上的动点,F2C的垂直平分线交F1C于M,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因为F2C的垂直平分线交F1C于M,所以 |MF2|=|MC|.
【评注】圆锥曲线的定义揭示了动点的本质特征.利用定义法求轨迹问题时,往往应先考虑动点满足的距离关系,判断它是否满足熟悉的几种曲线的定义,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进而求出该曲线的方程.定义法求轨迹的关键是紧扣解析几何中有关曲线的定义,灵活应用定义,而圆锥曲线的方程随坐标系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掌握定义是根本.
【解析】设点P的坐标为(x0,y0),点M的坐标为(x,y),则点Q的坐标为(0,y0).
【评注】如果轨迹动点M(x,y)依赖于另一动点P(x0,y0)(也称相关点),而P(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列出关于x、y、x0,y0的方程组,利用x、y表示出x0,y0,把x0,y0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这就是代入法求轨迹的方程.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的时候,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的坐标(x,y)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
【变式3】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当此直线绕焦点F旋转时,弦PQ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得(y1-y2)(y1+y2)=4(x1-x2),
设PQ中点为M(x,y),当x1≠x2时,
即y2=2(x-1).
当x1=x2时,易得弦PQ的中点为F(1,0),也满足所求方程.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y2=2(x-1).
【解析】 直线l过点M(0,1)设其斜率为k,则l的方程为y=kx+1.
将①代入②并化简,得(4+k2)x2+2kx-3=0,
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坐标原点(0,0),也满足方程③,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4x2+y2-y=0.
【评注】如果轨迹动点M(x,y)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找到,也没有相关点可用时,可先考虑将x、y用一个或几个参数来表示,消去参数即可得轨迹方程.参数法中常选角、斜率等为参数,分别求出动点坐标x,y与参数的关系式,得出所求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可,此即为参数法.
【变式4】动圆C:(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任一弦,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郑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