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训释《说文解字》的不朽之作,被王念孙称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其在同义词的辨析上更是让人称道。王力说:“段氏对同义词的辨析非常精到,这是段氏的精彩部分之一。”①本文以《说文解字注·食部》为例,讨论段氏同义词辨析的方法。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食部》 同义词 饮食文化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作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②如何辨析同义词,是古往今来许多学者考虑的问题。《说文解字注·食部》从两个方面辨析了同义词:一是抓住意义上的联系;二是利用声音上的关系。
一、《说文解字·食部》中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一)抓住意义上的联系辨析同义词
段玉裁在辨析同义词时,非常关注同义词在意义上的联系,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同义词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时间上的区别
《说文·食部》:“飧,餔也。”《段注·食部》:“赵注《孟子》曰:‘朝食曰饔。夕曰飧。此析言之。《公羊传》:‘赵盾食鱼飧,《左传》:‘僖负羁馈盘飧‘赵衰以壷飧从。皆不必夕时。浑言之也。”
在解释“饔、飧”这两个同义词时,段氏用“析言、浑言”区分了两者。笼统来说,饔、飧都是“食”义,如要细加分析,则早饭为饔,晚饭为飧,这两个同义词的区别是时间上的不同。
2.原料上的不同
《说文·食部》:“馓,熬稻粻餭也。”《段注·食部》:“若今煎粢饭然,是曰馓。饴者,熬米成液爲之。米谓禾黍之米也。馓者,谓干熬稻米之张皇爲之。两者一濡一小干,相盉合则曰饧,此许意也。杨、王、郭以饧饴释餦餭,浑言之也。”
段氏区分了“馓、饴、饧”这三种食物,“馓”是用稻米(黏性的稻米)制成的糖,“饴”是用禾黍之米熬成的糖浆,“饧”则是饴糖和糯米粉制成的糖,三者的区别是制作原料上的不同。
《说文·食部》:“餈,稻饼也。”《段注·食部》:“粉稬米而饼之而蒸之则曰饵。米部:‘粉饼糗饵也是也。今江苏之米粉饼,米粉团也。粉饼则傅之以熬米麦之干者,故曰糗饵。《米部》云糗熬米麦也可证。餈则傅之以大豆之粉。《米部》曰粉傅面者也可证也。许不言何粉。”
段氏进一步解释了“餈”,并区分了“餈”和“糗饵”,餈是用大豆粉做成的,而糗饵则是用米麦粉制成,两者制作原料存在差异,并进一步用《米部》中的字证明。
3.程度上的不同
《说文·食部》:“饶,饱也。”《段注·食部》:“饶者、甚饱之也。引以爲凡甚之偁。汉谣曰:‘今年尙可后年饶。谓后年更甚也。”
“饶”和“饱”的区别在于程度上的差异,“饶”是“甚饱”之义,因此可以引申为“凡甚”之义,“饶”的程度大于“饱”,这是词义程度上的不同。
《说文·食部》:“馏,饭气蒸也。”《段注·食部》:“据孙、郭《尔雅注》及《诗释文》所引字书。似一蒸爲餴,再蒸爲馏。然许不如此说。”
针对《释言》中的“餴、馏,稔也”,段氏根据其他训诂字书进一步指出“餴”和“馏”的区别在于蒸的次数:一次为餴,再蒸为馏。
4.从词义引申上说明同义词的不同
同义词之间有有异有同,同是主要的,异是细微的。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上引申出来的,在本义上相同的同义词其差异在引申义上得到放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申义来辨析同义词。
《说文·食部》:“食,一米也。”《段注·食部》:“集衆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谓之食。此其相生之名义也。下文云:‘饭,食也。此食字引伸之义也,人食之曰饭,因之所食曰饭。”
“食”是名词,本义是饭、饭食,引申为动词吃饭、进餐。而“饭,食也”中“食”用的是引申义即吃饭、进餐,换言之,饭的本义是动词吃饭、进餐,引申为名词食物、饭食。食和饭这两个词有相同的语义,其区别在于本义和引申义的差别。
5.古今字的不同
《说文·食部》:“馆,客舍也。”《段注·食部》:“《汉书郊祀志》作益寿延寿馆。《封禅书》云,作益延寿观。《汉书》衍一寿字耳。自唐以前六朝时,凡今道观皆谓之某馆。至唐始定谓之观。”
段氏在辨析同义词时,还注意从两个同义词所用时代的不同来分析它们的异同。同义词“馆”“观”词义相同,都是“客舍、旅舍”义,它们的差异只在于使用年代的不同,“观”是后起字,至唐才出现,而唐以前到六朝时,均用“馆”。
(二)利用声音上的联系系联同义词
“因声求义”“声近义通”是清代训诂学常用的训诂方法。段玉裁、王念孙等都非常注意声音在训诂上的作用。王念孙曰:“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其领,举网必挈其纲。”③段氏也反复强调训诂在训释词义中的重要作用,在《说文解字注·食部》中,段氏用“之言、之为言、音同意近”等术语系联同义词。
《说文·食部》:“飶,食之香也。”《段注·食部》:“《周颂》传曰:‘飶,芬香皃。许云食之香,爲其字从食也。與艹部苾音同义近。”
《说文·艹部》:“苾,馨香也。”
“飶、苾”声音相同,词义相近,均表示“芳香、馨香”之义。
《说文·食部》:“馈,饷也。”《段注·食部》:“馈之言归也。故馈多假归爲之。论语咏而馈、馈孔子豚、齐人馈女乐。古文皆作馈。鲁皆作归。郑皆从古文。”
《说文·食部》:“饷,馈也。”
在训释“馈、饷”时,许慎用的是互训的方式,段氏用声训的方式训释馈,“馈之言归”以此和饷相区别。
其他如“祱亦同?”“秣同?”等均是利用声符表意系联同义词。
二、“统言析言”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段氏在比较同义词的时候,经常使用“浑言(统言)”“析言”等术语。浑言是一般说法,是词义的笼统概括,析言则针对同义词各自特点。一般说来,同义词之间如果笼统地训释,它们的区别可以忽略,如果细致分析,它们之间就有差别,即“统言不分,析言有别”。统言、析言有时是指同一类概念间的事物所表现的不同状态。
《说文·食部》:“餲,饭餲也。”《段注·食部》:“皇侃云。饐谓飮食经久而腐臰也。餲谓经久而味恶也。是则孔注本作饐臭、餲味变也。今本误倒耳。据论语及许说。饐餲是二事。析言之也。释器云。食饐谓之餲。则统言之。李充云。皆飮食坏败之名是也。”
“饐、餲”都是食物变坏的状态,如果笼统地训释,都指食物变坏,而如果要细加分析,餲为食物经久而变味,饐为食物经久而腐臭。
有的是同义词所表现的对象不同。
《说文·食部》:“(左食右?),贪也。”《段注·食部》:“贾、服及杜皆曰:‘贪财为饕,贪食为(左食右?)。此蒙上文‘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分言之。”
《段注·食部》:“饕,贪也。”
“饕、(左食右?)”统言之,均为贪意,析言之,饕是针对贪财而言,(左食右?)是针对贪食而言。
统言、析言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语言学语义场概念的萌芽。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④。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的叫做“母场”,下一层次的叫做“子场”。而同义词总是同属一个语义场,即同义义场,同义义场是人类对事物基本范畴的认知。例如桃子、李子、苹果、西瓜,它们可属于“水果”这一个语义场,也可以属于一个更大的语义场“食物”等。统言相同则对应着同义义场中义项的主要义素相同,而析言有别则是指同义义场中的次要义素存在差别。前文所说,餴、馏都指蒸饭,在蒸饭这个大的语义场内,它们的主要义素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次要义素是有差异的,一蒸为餴,再蒸为馏就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语言学上的义素分析法实际上是段氏用“统言析言”辨析同义词方法的延续。义素分析法的操作程序是先确定一个最小语义场,通过对比找出区别义素,最后列出语义矩阵。段氏在辨析同义词时,通过遍引群经找出同义词的最小语义场,即统言所表达的词义,再用分析各家解说等方式找出同义词之间的区别义素,即析言所表达的各词的区别意义。由此可见,义素分析法是对段氏统言析言辨析同义词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正是统言析言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具有其合理性,才使得这个方法在训诂上具有生命力。
由上观之,段氏在《说文解字·食部》主要采用了根据意义的各个方面辨析同义词和根据声音联系系联同义词这两个办法对同义词进行辨析,其辨析术语“统言析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现代的语义场概念。
注释:
①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113页。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③王念孙,《广雅书证·自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國语言学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念孙.广雅书证·自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5]刘成德.试论《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的辨析[J].兰州大学学报,1989,(1).
(孙益凤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27)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