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内容摘要】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一些含有未知知识的数学问题,笔者暂且就将这种数学思考方式称之为“联想”,本文将谈谈其对发展数学思考的一些作用。“联想”,有助于导入新课;“联想”,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课强调理性思维,知识讲究来龙去脉,方法讲究前因后果,其实这就是回归数学教学的本真。
【关键词】联想 数学思考 本真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以下,笔者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具体数学思考活动——“联想”,来谈谈其对发展数学思考的一些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一些含有未知知识的数学问题,笔者暂且就将这种数学思考方式称之为“联想”。“联想”,有助于很多数学教学活动,有助于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一、“联想”,有助于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现在比较流行情境导入,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导入,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一个新知识出现的第一课时我们经常使用,而且效果很好。但当知识学习进入到中间阶段时,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联想,发展新知识,这种引入往往有奇效。
案例1:在《合并同类项》一节课中同类项概念的引入。导入时,先给出问题:计算:(1)2x+3x=?(2)4x-x=?(3)2x+3y=?(4)4x-y=?其中(1)、(2)两问,小学已经学过,学生完全能够解答。而对于(3)、(4)两个问题,学生却无从下手。此刻,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3)、(4)两题无法计算,而(1)、(2)两题却可以呢?请你比较并思考。思考后,学生可能意识到导致不能计算的原因,即:字母不同。紧接着,再给出几组能合并成一项的单项式,再次观察这几组能合并成一项的单项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出同类项的定义,引入本节课。
案例2:在《用尺规作线段与角》这节课中,导入时,直接让学生动手画图操作: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学生肯定直接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画出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有了这个操作经验,提问:如果用没有刻度的直尺,怎么画呢?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用直的尺度量、并在直尺上用笔标记已知线段的两端点,这样也能画出线段。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我们很需要一个能度量出线段两端的工具,对吗?教师:我给你介绍圆规!并介绍作法!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使AB=a。作法:(1)作一条直线MN;(2)任取一点A,以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N于点B,则线段AB即为所求。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比作线段难理解。同上述教学过程一样,引导学生联想小学时操作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这让接下来的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画角的关键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样的联想与类比,比直接灌输作法给学生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以上这些做法,不是直接灌输或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一个新概念,而是从他已有的小学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生成新知识,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甚至期待下节课的到来。
二、“联想”,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题设、图形特征以及求解目标的分析,从而联想到有关已知知识,如已学定义、定理、法则,以及以前解决过的一些典型问题等,最终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4:
题1:在《四边形》这章的B组复习题中,有这样一题:
已知点O是矩形ABCD内任一点,求证:OA2+OC2=OB2+OD2。
此题考查的其实就是勾股定理的运用,过O点做EF垂直于AD,易证EF垂直于BC,分别在四個直角三角形中,OA2=OE2+AE2,OB2=OF2+BF2,OC2= OF2+CF2,OD2=OE2+DE2,于是:
OA2+OC2=OE2+AE2+OF2+CF2 (1)
OB2+OD2=OF2+BF2+OE2+DE2 (2)
于是对比(1)(2)式的右边发现,易证AE=BF,CF=DE相等,右边相等,则左边相等,即证。
题2: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x,内任一点O,向三边作垂线交D、E、F。
求证:AD+BE+CF= x。
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思考:等边三角形与垂线段怎么用?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实施的是联想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较快联想自己解题经验,获得解题灵感: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AD、BE、CF,再引导学生从已经获得过的解题经验,利用结论证AD+BE+CF,联想将AD2+BE2+CF2,则得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3x,则AD+BE+CF= x。
这些解题中的“联想”,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坚持去做,不仅可使旧题萌发新意,而且能够拓宽、深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上,只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几例看法,还有很多思考会继续。数学课强调理性思维,知识讲究来龙去脉,方法讲究前因后果,其实,这就是回归数学教学的本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