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2017-08-10 19:18何义珠李露芳梁立新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7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

何义珠 李露芳 梁立新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与非盈利性,为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条件,也决定了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论文探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内容,从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循环生态圈和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标准化 均等化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7.004

Abstract The character of public welfare and non-profitabi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not only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onstruction, but also decides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nd studies the way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inter-department, inter-system information circular ecosystem and providing talents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etc.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Equalization.

發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文化消费支付能力和比重明显提高[1]。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已经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2],文化消费进入繁荣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显著增强,导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优化调整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让群众普遍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我国在2014年开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3]。而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模式被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社会力量和第三方组织的参与将有助于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推进与实现。

1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支持

我国文化界和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冲击,高校图书馆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被打开,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加入了对社会开放的行列,并且开始探索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中的作用与定位。除了外界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国家政策支持也给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和理性的判断与参照。

2002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4]。这为高校图书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提供文化产品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与法规上的保证。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8年10月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应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5]。《图书馆服务宣言》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行业宣言,体现了各类型图书馆的公益性、平等性,也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依据。2009年,国际图联的《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IFLA Multicultural Library Manifesto)指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获得全方位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应特别关注常常被边缘化的群体。这个理念为高校图书馆拆除“围墙”,在能力范围内将文化服务延伸到更大的时空提供了支撑,也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偏远农村居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提供了保障。

自2006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政策,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这一基本权力。这些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点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比如,2006年9月,文化部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通过援赠文化产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工作指导等方式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里提到: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6]。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和上述政策的支持,给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和机会,也为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公共文化产品总量供应不足、市场失灵等问题提供了帮助。

2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内容构成

我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决策、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不足等,引发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低、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形成的行动纲领。那么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下是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的观点和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成果提炼出的均等化、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保障条件、服务标准、绩效评估。

2.1 保障条件

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认识,公民享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是公民的一种文化权利。我国1954年和现行的《宪法》对公民应享有的文化权利有过详细规定,并明确了对公民所享有的文化权利进行依法保护的范围。文化权利的实现对应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应该是包括明确的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决策与有效监管、需求导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及能保证良好运行的管理和服务。

2.1.1 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只能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性文件而非具体操作的手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的政府政策应当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内容、层次与覆盖的区域,采用“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模式,考量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如果政府政策支持细化到具体数字,在执行中就可能产生与预期不一致的效应,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截至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国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 449家,投入资金180多亿元[7]。但是,学界的调查分析和现实评估发现,大部分的农家书屋在建设时只盯着“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閱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的数字[8],并没有完全在选择图书的品种和内容上下功夫,导致农家书屋的“农味”不足,少有人问津,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2.1.2 资金投入

公共文化服务被定位为公共品或半公共品,主要由公共财政支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解决了把内容建设的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的问题。十七大以来文化事业经费累计投入达1454.99亿元,年均增长20%,是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9],但仍显不足。由于实际投入资金有限,地方政府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有效模式,保障当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10]。

2.1.3 需求导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线

公共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具体内容,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公益性、地域性、多样性、大众性等特征[11],正好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线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公益性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就是为满足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的,大众的需求反馈应该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日常事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地域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地理特性和地方特色,比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应该更多地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视角考量;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品种、层次、特色应该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大众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群体是普遍大众,提供的文化产品要具有普适性。

2.2 服务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是指各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比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提供的服务、活动和项目等的具体标准[12]。这些具体标准原则上应该包括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基本服务项目一般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开放时间、文献资源的数量与增幅、文化活动和群众文体活动、数字化服务等内容。硬件设施是指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非遗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礼堂等相关实体建筑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的数量、面积与服务的人群。人员配备标准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文化志愿者、文化团队的数量、素质教育培训等进行规范。

为了保证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积极促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出台。2015年1月《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落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有了“国家标准兜底线”。随后,我国有些地方,如《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出台,公共文化服务又有了“接地气”的地方标准。尽管国家标准和一些地方标准制定出来了,但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需求对标准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修改。图书馆需要建立读者调查和反馈机制,充分调查和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情况,以此来调整和修订服务标准,适应新的需求。

2.3 绩效评估

为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行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给予公众表达“文化权益”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管理的机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13]。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和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的“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14]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提供了法律依据。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标准化很难用经济效益来评价,有学者认为包含业绩、效果和效率的绩效是衡量其满足公众需求、管理公共事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15]。国内主要研究一致认为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指标主要有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社会参与、人才队伍、公众满意度等。综合国内外对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研究,将以效益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模式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拥有公共属性,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生产与供给上有灵活的方式和手段。换言之,高校图书馆可以公开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决定了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掌握着丰富的资源,為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从教育部网站获知,截止到2014年10月全国高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多达225 394.2万册,如果将这些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一方面能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总量和品种,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更多人对文化服务的需求。

3.1 探索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循环生态圈

随着我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图书馆流动服务在更大范围内的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信息圈”。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探索一定意义上参与了公共文化服务,但并未完全加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圈”。一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还没有比较规范的通用标准;二是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行为未纳入政策评估。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对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是这种趋势正在不断的蔓延。早在2005年,丽水学院图书馆就已经开始对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发起了“图书馆联盟”,决定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16],北京有18所大学加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1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的《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制定方案,推进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对社会有序开放,高校图书馆在开放范围之内[17]。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探索为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圈”提供了条件,为跨系统的信息循环生态圈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构建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循环生态圈,可参照由美国艾森豪威尔世界事务研究所的迈克尔·沃勒霍斯教授提出的Infosphere(译作信息空间或信息圈)理论[18],在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资源的能力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个信息循环生态圈中,参与主体的配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是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对基础构件、规范提出的方案经过论证后,再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资源,特别是数字化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交流的信息循环圈。通过借助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将这些文化资源汇聚到跨系统共享平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的问题,缩短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实现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和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就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线,建立起由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机构所共同参与的跨系统共建共享的数字文献服务平台,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3.2 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我国公共文化人才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质量较低,再加上公共文化人才流动体制不畅,培养、引进和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已难以支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机关和文化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模式。比如文化部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19],山东潍坊实施了“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20]等。通过这些举措,公共文化人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最关键的是公共文化人才的编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公共文化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文化人才力量雄厚,分布范围广。如果将这些文化人才利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的风险。

高校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已有先例。200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全国第一个对全市免费开放的公益性网络图书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就借助了当地高校图书馆文化人才智力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往往拥有富余的文化人才资源,如果可以将这些文化人才以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纳入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服务规划与建设工作,就可以解决公共文化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储备不够的现实问题。这种人才智力支持方式,不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正常工作,也不占用公共文化机构的编制,还能解决公共文化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在更大范围内研究推广。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人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报酬问题,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课题建设等方式支付,也可由原单位通过提供一定的假期进行补偿。

参考文献:

[ 1 ] 赵颖.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 2 ] 王红茹.发改委官员言论引发收入分配改革热论[J].中国经济周刊,2014(18):42-44.

[ 3 ] 新华社呼和浩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N].中国文化报,2014-06-30(01).

[ 4 ] 吴文玲.高校图书馆应对社会实质性开放[J].图书馆建设,2009(5):108-112.

[ 5 ] 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27-27.

[ 6 ] 樊会霞.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运行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4):46-48.

[ 7 ] 张必兰,吴诗贤.基于“有效使用”视角的农家书屋使用现状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76-80.

[ 8 ] 王明.礼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14(11):41-43.

[ 9 ] 赵亮. 文化事業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N].工人日报,2012-07-02(05).

[10] 朱永刚.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11] 卢微微.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台州市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12] 李国新.标准化和均等化[J].时事报告,2014(9):28-29.

[13] 戴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问[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41-141.

[14] 吴金俭.县级文化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探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2):242-242.

[15] 涂可国.山东文化蓝皮书(2012年):文化改革助推强省建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11:83-83.

[16] 魏建琳.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困惑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85-89.

[17]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EB/OL].[2014-08-12].http://www.ahgj.gov.cn/72/view/2774.

[18] 程娟.构建华中地区经济圈与信息圈互动促进中部和谐发展[J].情报科学,2008(2):272-278.

[19] 李国新.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背景、进程与特点[J].图书馆建设,2013(10):76-79.

[20] 潍坊实施“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J].戏剧丛刊,2014(2):101.

何义珠 丽水学院图书馆馆员。浙江丽水,323000。

李露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浙江杭州,310000。

梁立新 丽水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浙江丽水,323000。

(收稿日期:2016-05-24 编校:陈安琪)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