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研究进展

2017-08-09 11:07路则宝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维生素D

路则宝

【摘要】脂溶性维生素都是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或者衍生物,在食物中随脂类一同吸收,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与脂蛋白或某些特殊的结合蛋白特异性结合而运输,多储存于肝脏,其对人体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就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性质、特点、作用、缺乏症做一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A;维生素D;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K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质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均为油样物质,不溶与水,多储存于肝脏,其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1]。

1.维生素A

1.1 性质、特点。维生素A的化学本质是含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易氧化,遇热和光更易氧化。维生素A1又称视黄醇(retinol),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和海鱼肝脏,维生素A2又称3-脱氢视黄醇,主要存在于淡水鱼、肉类、蛋黄、乳制品等。

1.2 作用及缺乏症。人类视杆细胞中感受弱光或暗光的视紫红质是由维生素A1转变成的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在暗处合成的。当缺乏维生素A时,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敏感性降低,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会发生“夜盲症”。

维生素A与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维生素A缺乏时,引起上皮组织的改变,如腺体分泌减少,上皮干燥、角化及增生。泪腺上皮不健全,泪液分泌减少,产生干眼病,因此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时,儿童生长停顿、发育不良。摄入维生素A可减轻致癌物质的作用。

2.维生素D

2.1 性质、特点。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是类固醇衍生物,种类很多,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最重要。鱼油、蛋黄、肝等富含维生素D,动物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2。婴幼儿、成人经常接受日照,可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3。维生素D被吸收后经肝和肾的羟化作用,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3活性形式。

2.2 作用及缺乏症。1,25-(OH)2维生素D3可调节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通过诱导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因此使用维生素D时应补充钙;同时还促进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维持正常血钙、血磷的浓度;1,25-(OH)2维生素D3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和促进骨盐沉积,利于骨骼、牙齿的形成和钙化。

当维生素D缺乏时,儿童可发生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另外,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1,25-(OH)2维生素D3具有对抗1型和2型糖尿病的作用,对某些肿瘤细胞还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的作用。服用过量的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高血压及软组织钙化及肝损伤等[2]。

3.维生素E

3.1 性质、特点。维生素E俗称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主要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置分为α、β、γ、δ四种。其中以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强。维生素E的化学本质为苯并二氢吡喃的衍生物。为微带黏性的淡黄色油状物,在无氧条件下较为稳定、耐热,但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失效,因此是体内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E在麦胚油、棉子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等植物油中含量最多,豆类及绿叶蔬菜中含量也较丰富。冷冻储存食物或加热油,生育酚易大量丢失。维生素E的推荐量为每日8~10mg。

3.2 作用及缺乏症。具有抗氧化作用:它可保护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巯基化合物和巯基酶等免遭氧化损害,从而保护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持动物的生殖机能:人类的生育是否需要维生素E尚无定论,但从大鼠试验中获知,维生素E缺乏时雄鼠睾丸不能生成精子,雌鼠的卵不能植入子宫内,胚胎、胎盘易萎缩被吸收,引起流产,临床常用维生素E治疗不育症、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促进血红素等合成:维生素E能提高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促进血红素合成,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儿应注意补充维生素E。由于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因此缺乏时会引起红细胞膜脆性增加,表现为贫血或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用维生素E治疗溶血性贫血。维生素E还与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有关,机體衰老时细胞内可出现棕色的色素颗粒,随年龄而增加。该颗粒的生成是由于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过氧化脂质,再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在细胞内积蓄所致。给予维生素E可减少色素颗粒,改善皮肤弹性,延缓性腺萎缩等。因此维生素E可用于延缓衰老。

4.维生素K

4.1 性质、特点。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自然界中主要以维生素K1、维生素K2两种形式存在。维生素K1存在于绿叶植物和动物肝中;维生素K2可以由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对热稳定,易受光和碱破坏。临床上应用的为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维生素K4,溶于水,可口服和注射。动物的肝脏、鱼、肉和菠菜、青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维生素K推荐量为每日60~80μg。维生素K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与乳糜微粒结合,经淋巴入血,在血液中随β脂蛋白转运至肝脏储存。

4.2 作用与缺乏症。维生素K与血液凝固有关。某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是在γ-羧化酶催化下完成的,维生素K是该酶的辅酶。凝血因子N末端的谷氨酸残基被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Gla),Gla具有螯合Ca2+的能力,在凝血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乏维生素K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维生素K因食物中含量丰富,而且体内肠道中的细菌也能合成,一般情况下,人体不会缺乏维生素K。新生儿肠道中缺乏细菌及吸收不良,可能暂时出现缺乏病。长期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生长,也可出现缺乏病。

参考文献

[1]林劲秋,李亚.维生素及其临床营养治疗[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12):947-949.

[2]江巍,高凤荣.维生素D缺乏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学研究与教学。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3):3231-337.

猜你喜欢
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与哮喘、过敏和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了解妊娠晚期妇女钙(calcium,Ca)及维生素D摄入情况及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维生素D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花都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肾癌与维生素D相关性研究进展
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补充维生素D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
孕期维生素D水平检测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