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雪
摘要:随着全球汉语国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个国家或地区对相应的汉语教材要求也越来越高,编写一本科学性强并且充分适应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的词汇部分的编写做较为详细的研究,以期对今后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教材分析 词汇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17-02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生词总量、每课词汇量、词汇的选用、注释等几个方面分析《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的词汇部分。《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的词汇编排与别的教材相比略有不同,词汇大致分为类,一类是每课课文后面的生词,二是每课练习的最后一个部分:汉字。教材以让学生“写汉字”的方式出现,并配有米字格以及每个汉字的笔顺写法。
一、词汇的数量
苏新春说,“愈是教学的基础阶段,目的明确,理据可靠的词汇量化观就愈加显得重要。”[1]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学习哪些词汇、具体的词汇量应该如何确定,这都不是随意决定的。《汉语教程》第二册(上)是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因此它在生词总量和每课生词量的设置上是比较科学的。
本次研究的词汇数量包括生词总量和每课生词量两个方面。
(一)生词总量
根据逐个统计结果显示,《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生词总量是343个,除此之外还有21个专名,专名就是课文中的人名、地名、乐曲名等。其中每课生词量如下表: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的适用对象是零基础的汉语初学者,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讲,在第二册上中的生词总量安排大致是合适的。
(二)每课生词量
刘珣(2000)认为初级阶段汉语课每课的生词量,从三五个词开始逐步增加,一般不宜超过30个。[2]
统计结果显示,《汉语教程》第二册(上)平均每课的生词大概有34个,第二课和第六课的生词在25—30之间,第一课超过了40,其余每课均在30—40之间。详细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来看,《汉语教程》第二册(上)每节课的生词量变化不太稳定,尤其是第一课生词量为一本教材中最多的一课,无疑会为刚学第二册的学生增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的提高。除此之外,每节课的生词量安排并没有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而是趋于平均的状态,这种安排也没能更好地配合学生逐渐上升的汉语学习能力,有待改善。
二、生词的控制
(一)生词的选择
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版)统计了《汉语教程》第二册(上)要求掌握的生词,结果如下表:
从词汇等级的角度来看,词汇的总体难度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其中占主要部分的是甲级词汇,这符合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要求。同时,乙级词汇在后面几个单元有明显的增加,但没有呈现递增的趋势,这可能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生词的编排
在生词编排方面,对外汉语教材通常是先列出生词(简体字),配以拼音和词性的,最后是英语解释,名词和专有名词区分开来。在词汇排序方面,传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词性排列,二是按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后者是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选择的生词排序方法。
在《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中,词汇是以“生词—词性—拼音—英语释义”的方式出现,并且按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像《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中对生词的释义方法主要翻译法为主,学生需要通过先理解对应的英语释义才能知晓汉语生词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理解的准确度容易受到其英语水平的影响。再者,把生词按照它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练,生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有效记忆。《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中的生词数量并不多,我认为可以根据词性编排生词,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词性的认识,也更有利于学生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学习生词。
三、生词的注释
一般来说,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主要从释义和词性两方面来进行。《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也是如此,以下的分析也将从注释方法和注释重点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生词注释方法
在《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中,生词注释主要包括拼音、词性的标注和英语释义。针对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乐曲名等,另外标注。多数对外汉语教材均采用此类方法。在生词解释上,大多运用直接翻译法,在每个生词后面直接标注英文解释,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把生词与对应的英文释义对照理解,但考虑到学生处于初级水平,生词释义更应该灵活多样。不仅要采用直接翻译法,更应该尝试多种形式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生词注释的重点
一词多义是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最常碰到的问题。不同的义项是不同的词,词性可能也不相同。《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的生词编排主要以义项为主,对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也会分别标出,方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汉语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在后面的英语注释当中,也标明了其对应的“organize”一词的两种不同形式:名词形式,organization;动词形式,to organize。
又如,在第六课中出现的“老外”这个生词,它的英语注释为“international guests”“international visitors”,这两种解释均为字面意思的理解,并没有将中国人称呼外国友人“老外”的那种亲切感和口语化的使用方式标注出来。因此这样简单直接的注释还是有其弊端的,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将其独特的文化含义与日常的语用方面的问题给学生交代清楚。
参考文献:
[1]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的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