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才富
摘 要 信息技术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教学的落脚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73-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显重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对它形成一种依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至关重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的突破口。
一、放下身段,主动交流
教师在生活中、课堂里,不要高高在上,給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交流屏障。从生活细节去关心学生,从课堂点滴去帮助学生,主动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揭开你的神秘面纱。有人说“朋友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彼此心灵的感应,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接纳你,成为朋友,他们才愿意主动和你交流,哪怕是你的一个眼神互动,他们都会倍感珍惜。你的言传身教,可随时潜移默化学生,学生之间也会慢慢成为生活的玩伴、学习的帮手。形成了友好的交流氛围,信息技术课堂自然会生机勃勃。
二、尊重个体,百花齐放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东茅曾经说过:“善待改革静待花开,需知改革之善、善辨不同声音、有耐心尽责任”。课堂教学就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就是“要善待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自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提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声,掌握他们的个体差异特点,理性分析,正确引导。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以自信来触发学生深度思考,积极讨论,主动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化思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作为教师,要善于设疑,在问题的趋动下,能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学生才能主动思考、踊跃参与、积极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完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课程总目标。
当然课堂设疑还要把握时机和度,时机找好了,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启发思维;掌握了度,让学生跳起摸高,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授EXCEL求和函数时,老师可以这样来设计:
首先,呈现一张本班的语数外三科成绩表,让学生先把“杨璐”同学的总分算出来。(如图)
学生大致会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88+87+75;
第二种:=88+87+75;(能显示总分250)
第三种:=D3+E3+F3。(能显示部分250,可随单元格的变化)
然后,老师问“以上三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吗?”让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是,第一种不能显示总分,第二、三种能显示结果,是因为前面有等号,让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前必须加‘=”。
再后,老师问“同学们再认真探讨一下,在第二种和第三种中,一个是用单元格计算,一个是用实际数字计算,它们有什么优缺点吗?”有可能学生不能讨论出结果,但至少有一点收获,就是学生能努力探索,拓展思维。
最后,老师示范操作,分别用最后两种方法,改变语数外单元格中的数字和在总分栏手动右下“+”字符号,学生就会完全明白,原来利用单元格计算,能方便修改和大规模批量计算。
四、知行合一,以行促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告诉我们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信息技术是动脑和动手并重的一门学科,书本知识的理解,要靠实践操作来巩固和升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能促进知识内化,把握真知,提高创造力。例如,在教授《制作小板报》时,因板报的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也不强求一致,所以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创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需求选材(文本、图片、图案、版式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创作,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最后,展示作品,归纳制作流程。
五、分层教学,注重合作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学习要在合作中进行,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任务。明确分工能使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能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以集体荣誉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不同的任务能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信任、交流和帮助,也能培训学生和谐友爱的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对学生分组时,必须分层搭配。
六、合理评价,注重实效
课标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评价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所以,科学的评价能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内化。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大体可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五大类。就评价内容而言可以分为,学习行为评价、学习兴趣评价、学习习惯评价、学习成效评价等。
参考文献:
[1]丁凤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艺术[J].创新时代,2015,(7):68-69.
[2]窦才,张超.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J].教育技术应用,2004,(10):7-10.
[3]李亚雷,杨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122-122.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