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2017-08-09 19:40杨书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正方体数学知识创设

杨书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13-01

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的情感行为,在情境体验中学数学,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主题,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会学习。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學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知道芒市有哪些旅游景点吗?这个周六,学校准备组织小朋友去孔雀湖,怎么去呢?学生回答坐车去。教师告诉学生有三辆车,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大客车有26个座位,中客车有20个座位,小轿车有8个座位。我们班有32人,我们该乘哪两辆车去合适呢?从而引出26+20,26+8。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我充分利用这一实际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在游戏情境中“学”数学

低年级学生对大量的巩固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颖的游戏情境,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摸正方体和球”时,教材巧妙地设计了“小朋友摸球”这一游戏式情境。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游戏前,每8至10人为一组,每组准备一个纸盒,里面装有红色、绿色正方体各一个,白色、黑色、黄色小球各一个。每组准备一张游戏情况记录表。游戏时,小组合作,每组选一名记录员一名监督员,其他同学每人摸两次,每次要摸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球,每发现一种新的情况就由记录员把结果记录下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我也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讨论很容易发现:一种颜色的正方体和三种不同颜色的球搭配,可以出现三种情况。因此,总共可能出现六种情况,以此类推,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排列”知识。这个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三、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学启于思,思启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我教学比较28、16的大小时,问学生哪个数大呢?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组内交流)生1:二十几比十几多,所以28比16大。生2:从小到大,28在16的后面,所以28比16大。生 3:28里面有2个十,16里面有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多,所以28比16大。生4:28离0远,16离0近,所以28比16大。

四、在实践情境中“用”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也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概括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意思。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做有心人,在教学完相应的知识之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去帮爸爸妈妈买东西,付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应找回多少?回学校后和同学交流。如此教学,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正方体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数小正方体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拼正方体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