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山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社会在学生们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他们“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只有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出来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最终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们营造熟悉的生活课堂学习氛围,进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生活经验来解答数学问题,以此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生活化 生活经验 丰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09-02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生活情境的方式来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为学生们创设形象的学习内容,以此帮助学生们能够利用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的生活经验来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还不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所以教师可以在这基础上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们引导到生活情境中,借助熟悉的情境来快速的理解抽象的学习知识,而又在借助情境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出去,以此达到数学教学课堂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活用“生活”的实践
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数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会更加愿意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并且生活化的情境还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会感到过于的枯燥。并且生活情境的创设还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在学习的时候热情也会更加的高涨。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跟学生一起走进情境中,体验学生的学习,这样在以后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会保证其有效性。在讲到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钱,再准备些小商品,让小学生模拟买卖商品,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人民币,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存在自己生活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材也进行了多次的改版,新编排的数学教材更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多的数学知识都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应用的角度来理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举一个在生活中常会出现的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小亮上星期得了2朵小红花,今天老师又奖励他1朵,小亮一共有几朵小红花?这个问题是学生每天都关注的内容,学习起来积极性高。这种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理解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三、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丰富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带着疑问,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用心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学生的观察对象,这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采用这样的措施可以让数学学科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认真的观察与思考,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數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让学生因为热爱生活而爱上数学,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背景,注意观察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挖掘出学生生活中蕴含的各类数学知识。
四、运用游戏创设生活化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比如教学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时,运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間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
总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习科目,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还处于较低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具备了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积极的为学生们寻找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此帮助他们利用生活经验更加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 艾立艳.追求数学教学“美与趣”的尝试——以初中数学教材的三个模型处理为例[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6,(6):1-2.
[2] 梅西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6-37.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