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地阴阳五行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的产生

2017-08-09 01:43王存伟
管子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历法五星

王存伟

(中共莒县县委党校 世界科学技术文化中心,山东 莒县 276599)



学术考辨

莒地阴阳五行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的产生

王存伟

(中共莒县县委党校 世界科学技术文化中心,山东 莒县 276599)

莒地出土的最古老阴阳五行图是象数义理的统一模式,其体现阳为本的法则,形成同源性,产生出相反相成,通达天、地、人的易学、中医、历法统一的中华远古文明。莒族是马克思《数学手稿》中指出的用两手数数发明十进制的最古老民族。

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莒族;日月山;统一文明模式;中华远古文明

以莒地出土的日月山陶文(图一)象征的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为基础,形成莒地氏族社会的易学、中医、历法统一文明。它存在于莒地父系氏族社会中,使中华民族由愚昧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形成通达天、地、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不断促进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使其成为世界上惟一绵延不绝的本根文明;从这一重要角度看,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对于中华远古文明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图一 莒县陵阳河陶文

一、阴阳五行文化要素源于莒地

日月山陶文上、中部象征阳阴,下部五个山头可象征五行,证明阴阳五行文化要素源于莒地。阴阳五行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原形,五行符号在甲骨文中出现过,而金文中的“父壬尊”上的五行符号与陶文完全相同。这些资料表明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传承于商周,或直接传承于周。“甲骨文干支表”[1]8证明殷商时代已有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文化,因为天干地支只有配阴阳五行,才能用来纪年、月、日、时,与八卦一起进行预测。《尚书·洪范》记载的五行学说与金文相一致,也证明在周朝已运用五行学说。而甲骨文、金文、《说文解字》阐述五的内容与日月山陶文下部五山象征五行的意义相同,后者是前者的本字,这进一步证明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传承商周,或直接传承周的正确性!“五”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形体象两物交叉之形。《说文五部》记载:“‘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乂,故五省。”[2]2这是说五,一表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二表示天与地,五种物质从天地中诞生。五行中的阴阳在天地间交错,乂是五的省略。从甲骨文、金文、《说文解字》中的五的造型看,其上部与下部的“一”代表天地,中间是五的省略。从中国传统文化得知:“日月对应太阳与太阴,天为阳,地为阴。”[3]16因此,天为日,地为月,日月山陶文上、中部对应天地。下部山头与山谷相交象征五行中的阴阳在天地间交错,所以,日月山陶文下部五山象征的五行是甲骨文、金文中五的本字;证明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传承商周。而金文中的“父壬尊”上的“五”字与陶文下部“五”字完全相同,则证实周对莒地五行文化的直接传承。

上述观点充分证明莒地存在着阴阳五行文化要素,由这一文化产生出河图、洛书、八卦统一文明模式。

二、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易学文明

莒地出土的日月山陶文象征的阴阳五行内含河图、洛书、八卦,证实易学阴阳五行文化要素源于莒地父系氏族社会中。日月山陶文上部象征阳,为万物生化之本,中部与下部凸起部分象征阳,其从上到下体现着阳为本居中的法则,展现宇宙万物具有同源性;表明日月山陶文象征为阴阳五行,包含着河图、洛书、八卦等模式。科学证实:“月亮上有五角形的恩克环山直径为29千米,可容纳上海到宝山那样大的一片地区。”[4]74这说明五行要素也存在于月球上。日月山陶文中部月相有2凹与3凸,可象征为五行,由五行产生10数河图模式;下部对应九数洛书。日月山陶文下部5山可象征地球,其有东、西、南、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9方,证实存在着9数洛书。下部5个山头与4个山谷,象征为9数洛书,洛书再产生八卦模式。《类经图翼·太极图论》证实了日月山陶文象征为阴阳五行,内含河图、洛书、八卦的正确性:“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分开,只是两个阴阳,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消长进退,千变万化。……由此而五行分焉,气候行焉,方隅位焉。河洛布生成之定数,卦气存奇偶之化几。……造化之流行不息。”[5]45这表明日月山陶文象征的阴阳五行模式具有同源性,产生出河图、洛书、八卦模式。日月山陶文可象征日月五星,“五星之精散为六十四变,记不尽”[6]1333。这是说六十四卦源于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包括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属性决定着六十四卦的本质规律。日月山陶文象征阴阳五行揭示出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出易学文明。

《说文解字》记载:“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这是说易由一个日字与一个月字组成,日对应阳,月对应阴,象征着阴阳消长与变化。证明宇宙全息统一理论创始人、莒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王存臻先生首次提出、人民政协报原总编王禹时先生赞成将莒地出土的最典型陶文释义为“日月山”与读“易”的正确性,也更证明王存臻先生首次提出古老的易学源于莒地的正确性,这与《山海经》阐明日月山、伏羲族都在东方莒地相一致。从莒地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带有烧烤痕迹的龟板看,这一时期已存在龟板占卜现象,泰安出土的大汶口文化象牙梳上有乾坤八卦,证实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确实存在着易学文明。从莒地出土的大汶口日月山陶文象征的阴阳五行,其内含河图、洛书、八卦统一文明模式,到泰安出土的大汶口乾坤八卦,再到周易乾坤八卦,一脉相承。体现阳为本的法则,这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父系氏族社会存在着男为主的崇阳观念相符合,证实易学阴阳五行文化要素源于莒地父系氏族社会中。

三、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中医文明

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中医文明。日月山陶文象征阴阳五行,其下部象征五个砭石针头,这些针头与莒地出土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许多砭石针头相同。表明莒地先民以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为基础形成中医文明,运用这一文明指导人们用砭石针治疗疾病。经典文献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主要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五脏与地球五方存在着致病因素及如何治疗时指出:“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7]34经典文献记载的砭石针与莒地考古原始图像文献中的砭石针、莒地出土的砭石针相符合,证明东方之域就是东方莒地,《黄帝内经》阐述的阴阳五行学说源于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中医文明,指导人们用砭石针治疗疾病。

考古学与经典文献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大众日报》2009年9月8日报道:“考古发现证明:处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在莒文化区域出土的细石器是唯一的,莒人最早发明了纪历之法,开创了祖国中药与针灸的先河。”这再次说明细石器砭石针源于东方莒地,是唯一的,历法包含阴阳五行文化要素,证明莒人最早发现了阴阳五行规律,创立中医文明的正确性。经典文献与考古学进一步证实:莒地天皇太昊伏羲氏发现阴阳规律,创立中医文明。“伏羲在位,时有甲历五运。”[5]68驰名中外的针灸学巨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论述古代文化起源时说:“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近取诸身……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据考古学方面的考察和有关文献记载:针术大约起源在新石器时代”[8]2,“最早的针具是砭石”[8]166,“针灸是中华民族的重大发明,产生于距今六千年以前原始氏族公社制时期,太昊伏羲氏发明针砭治病技术”[8]66。这证明天皇太昊伏羲氏通过观察天、地、人发现阴阳五行规律后,开创祖国中药与针灸先河的。最早的砭石针与针灸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氏族公社制时期,莒地出土的大汶口砭石针与日月山陶文下部象征的砭石针同属于新石器时代。这有力证实:新石器时代莒地原始氏族公社东夷民族首领天皇太昊伏羲氏精通阴阳五行,创立了古老中医,制造了独特唯一的九针,因此,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出中医文明。

《黄帝内经》是远古时代民族智慧在易学、养生学等方面的总结,它阐述的阴阳五行学说源于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黄帝内经·素问》记载的《太始天元册》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这与日月山陶文象征为阴阳五行、内含九数洛书相对应。中国最早的五帝系统源出于新石器晚期的东夷集团,《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少昊氏以鸟所名之官有五鸟氏、五鸠氏、五雉氏,均与五行五色五方相配。尤其五鸟氏中的凤鸟、玄鸟、伯赵、青鸟、丹鸟五氏正与黄、黑、白、青、赤五色相应。《竹书纪年》所载东夷九夷中,也恰有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与黄、白、赤、黑、青五色相当。《尚书·尧典》:“岁二月……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充分证明在远古时代的莒地存在着阴阳五行文化要素,古老的阴阳五行符号才能传承到夏商周。

四、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历法文明

日月山陶文象征朔日图、日食发生图、日月五星等重要历法内容,日月山陶文象征的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莒地历法文明。日月山陶文可象征太阳、月球、地球,其三星体置于一条直线上,为朔日图与日食发生图。从甲骨文、金文、《说文解字》对望日论述来证明日月山陶文象征为朔日的正确性。“‘望’是会意字,甲骨文从臣,从壬,会人站在土堆上举目远望之意。金文另加义符‘月’,表示‘望日’。”[2]203。《说文解字》说得更清楚:“月满与日相望,臣朝君。”[2]203这是说人站在土堆上,立于日、月中间。与此相反的朔日应该是土堆在下,上部为日,中部为月,这与日月山陶文意义相同。因此,日月山陶文释义为朔日是正确的。科学证实:“日食和月食只有当太阳、月亮、地球或者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正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才会发生。”[9]126所以将日月山陶文释义为日食发生图是对的,其释义为朔日图、日食发生图,也再次证明中部为月的正确性。科学证实:“初一正是太阳、月亮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这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最大,可以触发即将断裂的地壳破裂,发生地震。”[9]8因此,日月山陶文可为预报地震、水灾的气象图。在莒地时代,这一气象图特别重要。日月食周期为18年,阴阳18周期律从日月山陶文象征的1至9数,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模式推出的,日月山陶文中部5凹凸象征五行,产生10数河图。那么,下部九凹凸也可产生18数模式,凹凸象征阴阳,这可称为阴阳18周期律。上述几者互证其正确性。说明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形成的河图、洛书模式准确反映着日月食周期、太阳、月亮、地球呈现的朔日、日月五星等具体运动规律。

因此,日月山陶文象征阴阳五行揭示出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历法本根文明。

日月山陶文象征着日月五星,日月五星象征阴阳五行,体现以阳为本的法则;属于阳历的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应莒地及其周围区域;莒地先民更注重朔望日、日月食的观察。因此,莒历是以阳历为主的最古老的阴阳合历,这一阴阳合历反映着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以阳为本的法则,产生出历法本根文明。从“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10]148看,是包牺氏(即伏羲氏)建立了以太阳为黄道的历法,而历法是以日月五星,朔望日为基础的。“其不足除者,如合朔。古者包牺、神农制作为历,度元之始,见三光未如其则。”[10]196这是说包牺氏、神农氏以日月五星、朔日等内容制作历法,日月山陶文象征日月五星、朔日,证实伏羲历、神农历就是最古老的莒历。后来才有《汉书·律历志上》:“黄帝调律历。”这种历法包括以下内容:“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7]25这种历法以阳为主,重视天、地、日、月,对节气研究更细致,应该是对莒历的传承。《书·尧典》阐述了东夷伏羲族观察日月五星、节气等形成的精确历法:“乃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其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闰日定四时成历。”这是伏羲族对莒历的直接传承。再到夏历,它同时以朔望月和回归年为编制历法的基础,属于阴阳合历。甲骨文、金文证明日月山陶文象征的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在它们那里都有原形,这原形是从夏代文字发展来的,莒历是对夏历的传承。因此,由日月五星的运动周期、朔望日的观察、日月食的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推算、以阴阳五行属性相配的天干地支等产生的历法反映着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以阳为本的法则,产生历法本根文明,传承至今。

其中,天干地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天干地支文明,这一文明源于莒地。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日月分别对应太阳与太阴;天为阳,地为阴;因此,十天干对应十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月。《山海经》关于十日与十二月源于东夷伏羲族有以下阐述,《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大荒西经》:“有山名曰日月山……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这表明少昊与太昊、带羲字的人、日月山与十日、十二月同属于东夷伏羲族,十日、十二月源于东夷伏羲族。莒地出土的日月山陶文揭示着日月变化,日月山陶文下部五山象征五行,五行对应十数,十数对应十天干。从中部月相推知一年有十二个望朔月,其对应十二地支,即从日月山陶文可推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配阴阳五行属性的十天干、十二地支更深刻地反映着日月五星的运动规律。因此,莒地先民运用阴阳五行文化要素创造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文明,传承开来,才有了后来的“甲骨文干支表”。文献与考古史料相吻合,十天干、十二地支起源于东方莒地。配阴阳五行属性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组成复杂有序的历法系统,准确反映日月五星及万物的数术规律。《月令》依据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所处的方位,规定了十二月所当行的时令。月令所反应的季节和气候变化,是以莒地为准的。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可产生历法文明。

五、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的数术文明诞生在莒地父系氏族社会

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的数术文明将易学、中医、历法统一起来,这一重大发明诞生在莒地父系氏族社会中,莒族是马克思《数学手稿》中指出的发明十进制的最古老民族。马克思《数学手稿》摘录了一段鲍波的《从最古到最新时代的数学史》中的话:“最古老的民族——没有考虑中国和鞑靼(我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已经按十数数了。他们通过两只手的手指就一定会想到这一点。”[3]16这说明最古老的数学十进制产生于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周易·说卦》曰:“艮为山……为指……”这是说山象征为人的手五指。因此,日月山陶文下部五山也是人手五指的象形,找到用两手数数发明十进制的最古老民族--莒族。从日月山陶文推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证明莒族先民发明了十进制与十二进制。配阴阳五行属性的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形成复杂有序的庞大数术系统。这个巨系统包括十进制、十二进制,乃至N个十进制、十二进制,将以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为基础形成的易学、中医、历法统一起来。从天干地支源于东方莒地、日月山陶文象征的阴阳五行表明最古老的数术学产生于最古老的莒族。日月山陶文对应1至9数,莒地出土的陶器内有4粒谷、5粒谷、7粒谷,其外面器壁上刻有很多谷粒,“凡”字有四角(图二)。这说明数有奇偶,代表阳阴,众多奇偶数象征许多阳阴。这里5粒谷、7粒谷显然是与日月山陶文及其象征的阴阳五行有一一对应性,其包含着象数义理。所以,最古老的数术学不等同于西方数学的概念,其是形成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产生的历法巨系统数术文明属于重大发明,诞生在莒地父系氏族社会中,莒族是马克思《数学手稿》中指出的用两手数数发明十进制的最古老民族。

图二 莒县陵阳河陶文

六、阴阳五行图是多种象数义理的统一模式

阴阳五行揭示出天地人的统一规律,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图是日月山、日月五星、天地人、一五九、阴阳五行等形成多种象数义理的统一模式,产生出莒地易学、中医、历法统一文明。《玉海》与《易传》表明阴阳五行反映出天地人的统一规律。《玉海》记载:“伏羲在位,始有甲历五运。”《周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这说明天皇太昊伏羲氏详细观察天地人的现象后,以阴阳五行规律为基础,创立出易学、中医、历法统一文明模式。从前面论证得知:日月山陶文上、中部象征天地,中部对应五数,《黄帝内经》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7]61可推知日月山陶文象征天地人,对应一五九数。日月山陶文上部不是很圆,说明有缺,象征有阴阳属性,否则,不会产生阴,其与中、下部都对应着天、地、人具有的阴阳双重性。反映着“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11]356的正确性。这证明在日月山陶文象征的阴阳五行,其内含河图、洛书、八卦模式中,还存在着能够具体应用的六爻模式,否则,无法运用阴阳五行、八卦进行预测。日月山陶文从上至下象征着天、地、人具有的同源统一性,其象征的天地人、日月五星、朔日图、日食发生图、阴阳五行,与其内含河图、洛书、八卦、一五九等形成了最古老的多种象数义理的统一模式。这种统一模式用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图表示,表明以莒地阴阳五行文化要素为基础产生出易学、中医、历法统一文明。

综上可知:本文运用了大量经典考古史料,充分论证了莒地文化区域出土的日月山陶文象征阴阳五行、莒地阴阳五行文化产生出易学、中医、历法统一的中华远古文明的正确性。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是莒地大汶口陶文与高档陶礼器的核心内容,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先生指出:“莒县陶文、高档陶礼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实实在在的证据。”[1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宫长为先生认为:“大汶口文化无疑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源头。”[13]227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图是日月山、日月五星、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八卦等形成的多种象数义理的统一模式,揭开千古之谜!日月山陶文象征为阴阳五行,并推出十进制,证实了莒族就是马克思《数学手稿》中论述的能够通过双手数数发明十进制的最古老民族,莒地阴阳五行文化使中华民族由愚昧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这一文化对研究文明起源、本原文化、易学、中医学、天文学、历法、科学、宗教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以深信,这一重大成果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世界文化最优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1]翁文波,等.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2]方鸣.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3]池尚英,等.通书民俗知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4]神秘无穷的太阳系之谜[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田合禄.八卦与河图、洛书破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李剑,等.黄帝内经(上)[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8]谷世喆,等.拯危救逆之神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十万个为什么(天文1)[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10]董学玉,等.二十四节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1]白话易经[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12]李晓哲,等.莒县陶文印证中华五千年[N].半岛都市报,2013-6-7(A10).

[13]中国先秦史学会,等.莒文化研究文集[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杰)

2016-10-16

王存伟,男,山东省莒县县委党校世界科学技术文化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莒地历史文化。

K21

A

1002-3828(2017)02-0086-05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17.02.16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历法五星
La preservación del tejido de seda tradicional
建德五星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明新历法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守护那抹“五星红”
闲谈为何叫“聊天”
历史上最长的一年
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的形上化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