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爱华,江小云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及实证研究
曾爱华,江小云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通过查阅文献法、访谈法与“德尔菲调查法”等形式收集材料,在基于科学性、全面性与重点性、简明实用性、独立性、前瞻预测性等的原则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套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及监测,认为要实现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需要着力打造“双师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多方共嬴”的优质化就业市场;实施“三级融通”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开展“极致体验”的人本化就业指导服务;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就业信息化建设;强化“优质就业”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77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种特定的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毕业生进入职场提供学习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属于高等职业院校范畴的学校有1 200多所,每年招生300多万人,约占招生总数的一半,高职生占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科学评估其就业状况成了政府和相关院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有关部门的考核侧重于就业率,使得高校更加专注于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就业率仅仅反映出“量”的概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市场供求状况,无法全面地体现毕业生就业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等状况,也就是缺乏对“质”的评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不但将毕业生就业率纳入衡量就业“数量”的指标,更将就业质量等纳入高职教育的目标。因此,构建一套实用可行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就业质量反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收入、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就业质量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就业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被评估者就业质量评价要素和权重,建立评价体系。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出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目的在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
就业质量是衡量毕业生就业结构、职业前景等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从微观角度看,就业质量包括职业适应性、就业率、薪酬待遇、人职匹配度等因素;从宏观角度看,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就业能力的制约。因此,建立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毕业生成长规律,评价因素集的确定、指标权重集的计算与合成应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用较少的综合性指标达到规范、准确反映就业质量的基本内涵的要求。
(二)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反映毕业生就业运行和总体态势,也要反映出毕业生就业主要过程和突出问题,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设计的指标既有侧重,又要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以全面反映和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
(三)简明实用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可行性很强的方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作用, 指标含义必须明确,核算方法要统一,实现动态可比,确保指标合理、客观、公平,同时应注意所选择指标的代表性和易获得性,避免过于复杂、难以操作。
(四)独立性原则
在挑选和设计指标时,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真理,不拘泥于教条。注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选择指标的独立性要强,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新颖性和潜在性。
(五)前瞻性原则
设计的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也要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的动态化特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做到既能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于预测和服务,又要保持在一定时期内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一)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因素集
评价指标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的客观因素,指标选取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体系能否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的就业状况。此次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并访谈就业专家、毕业生就业单位及毕业生代表,梳理出评价指标包括就业率、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工作报酬和工作保障等六项一级指标。各指标又可分解成若干可衡量的二级指标,共25项,具体如下:
A、就业率:初次就业率、总体就业率;
B、就业环境:就业地域、单位声望、工作的物理环境、工作的心理环境;
C、就业能力:岗位适应性、职业规划力、学习提高力;
D、就业状况:就业机会、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职业声望、职业前景、人际关系、工作时间及强度、自主创业率;
E、工作报酬:薪酬水平、加薪周期、学习培训、晋升机会;
F、工作保障:社会保险、工作安全、劳动合同、平等协商机制。
(二)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因素权重集
在确定评价因素后,采用德尔菲调查法来制定各因素的权重。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该方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在此期间,团队成员(含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1.评价等级与对应分值的设定。依据指标的重要性,将评价等级相对应的分值,设定五级评分制{一样重要、比较重要、明显重要、十分重要、极端重要},分别对应分值{1、3、5、7、9}。
2.制定一级指标权重调查表。通过对10位专家的3次匿名调查得出如表1结果。专家包括高校就业工作主管部门领导、高级职业指导师、企业HR。
表1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一级指标权重调查结果
表1显示,各项数据都大于0,并且CXY=1/CYX,符合调查要求,因此解得:
W={0.2391,0.1155,0.0737,0.2689,0.2689,0.0339}
3.二级指标权重调查。利用德尔菲调查法,对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依次计算出各项二级指标在所属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就业率A二级指标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就业率二级指标权重调查结果
表2显示,各项数据均大于0,并且CXY=1/CYX,符合调查要求。
因此得出就业率A中2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
WA={0.333,0.667}
同理,通过调查并计算出其它二级指标的权重:
WB={0.1398,0.0551,0.4449,0.3602}
WC={0.5769,0.1106,0.3125}
WD={0.0297,0.0771,0.1329,0.0670,0.3184,0.2290,0.1039,0.0420}
WE={0.6220,0.1617,0.0563,0.1600}
WF={0.4327,0.3365,0.1683,0.0625}
4.计算各级指标总权重。将二级指标权重乘以该分项指标所属一级指标权重,求出二级指标在就业质量中的总权重。
如:初次就业率A1在就业质量中的总权重:WA1=0.333×0.2391=0.0796。
同理求出:WA2=0.1595,WB1=0.0161,WB2=0.0064,WB3=0.0514,WB4=0.0416, WC1=0.0425, WC2=0.0082, WC3=0.0230, WD1=0.0080, WD2=0.0207, WD3=0.0357, WD4=0.0180, WD5=0.0856, WD6=0.0616, WD7=0.0279, WD8=0.0113, WE1=0.1673, WE2=0.0435, WE3=0.0151, WE4=0.0430, WF1=0.0147, WF2=0.0114, WF3=0.0057, WF4=0.0021。
5.结果分析。一级指标权重调查数据显示,WD=0.2689, WE=0.2689, WA=0.2391, WB=0.1155, WC=0.0737, WF=0.0339。表明在所有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3个要素是:就业状况、工作报酬、就业率。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排名前10位的二级指标分别为:薪酬水平E1,总体就业率A2,职业发展前景D5,初次就业率A1,人际关系D6,工作的物理环境B3,加薪周期E2,晋升机会E4,岗位适应性C1,工作的心理环境B4。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邀请10位专家对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测评。专家包括该校的高级职业指导师、长期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该校优质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和高校就业工作主管部门领导。我们采用等级比重法来处理评价结果,计算出模糊子集隶属度,将各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得出,从而计算出该校的就业质量得分。
(一)设定评语级和对应分值
用通俗的评价语言对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进行描述。设定评语集P={很棒,棒,一般,差,很差},对各层指标都是一致的。设定对应的分值为:V={9,7,5,3,1},评语加权系数矩阵为F=[9,7,5,3,1]T。
(二)建立指标层评价矩阵
评价矩阵R为模糊映射所形成的模糊矩阵,展现了邀请的10位专家对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各指标所属等级的综合考察结果。矩阵的行数由二级指标的个数确定, 矩阵的列数由评价的5个等级确定。
(三)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从最底层开始,对各种指标进行逐层模糊综合评价。
1.模糊评价一级指标。M表示模糊评价结果,对一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Mi=Wi×Ri (i=A、B、C、D、E、F)。
MA=WA×RA =(0.333,0.667)×(0.2,0.4,0.4,0.0,0.0)
=(0.4668,0.4000,0.1332,0.0000,0.0000)
同理:
MB=(0.0500,0.1725,0.7720,0.0055,0.0000)
MC=(0.0577,0.4264,0.4938,0.0221,0.0000)
MD=(0.0413,0.2008,0.6187,0.1175,0.0217)
ME=(0.0000,0.0480,0.5140,0.4380,0.0000)
MF=(0.0000,0.2168,0.4260,0.3404,0.0168)
2.根据各项一级指标综合模糊评价结果,得出就业质量判断矩阵R,将一级指标所占权重乘以判断矩阵R,由此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M=W×R=(0.2391,0.1155,0.0737,0.2689,0.2689,0.0339)×
=(0.1327,0.2213,0.4764,0.1632,0.0064)
3.计算综合评价值。根据X=MF,若X≥9,则就业质量为很好;若7≤X<9,则在好与很好之间;若5≤X<7,则在一般与好之间;若3≤X<5,则在差与一般之间;若1≤X<3,则在很差与差之间;若X<1,则就业质量为很差。
(1)计算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各项一级指标评价值:
XA=MAF=(0.4668,0.4000,0.1332,0.0000,0.0000)×[9,7,5,3,1]T=7.6672
同理:
XB=MBF=5.534,XC=MCF=6.0394,XD=MDF=5.245,XE=MEF=4.22,XF=MFF=4.6856
(2)计算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值:
X=MF=(0.1327,0.2213,0.4764,0.1632,0.0064)×[9,7,5,3,1]T =5.6214
由此可知,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在一般与好之间。评价结果与该校现实情况一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但从毕业生薪酬水平、工作保障等方面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显然不尽如人意,毕业生薪酬甚至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的不到40%,跳槽率很高。因此该校适时地提出了毕业生既要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实现优质就业的工作目标,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从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来看,该校毕业生在就业率(XA=7.6672)、就业能力(XC=6.0394)两个方面表现较好,得分均为6分以上。这与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全省排名第一事实相符,而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好则体现在就业率高上,实现了充分就业。最薄弱的环节是工作报酬(XE=4.22)和工作保障(XF=4.6856),得分均在5分以下,这一结果亦比较符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这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该校在毕业生工作报酬、工作保障方面需要重点提升,就业状况、就业环境、就业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按照测评结果和该校实际,要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优质就业平台,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就业指导队伍、就业市场、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信息化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此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打造“双师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拓展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思路,采用“校企培育”和“专兼结合”的办法,一是强化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角色定位,加强业务培训;二是遴选优秀专职人员到企业相关部门挂职培养,深入一线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三是聘请企业专才、优秀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兼职教师,拉近毕业生与企业的距离。由此打造一支集研究、指导、咨询、教育、服务于一身的“双师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二)建设“多方共嬴”的优质化就业市场
建设优质化的就业市场是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机会的良好平台,可以采取行业互动、重点培育、基地依托、互联互通、创业平台等五大措施来实现。一是利用行业优势,强化与重点专业的行业合作交流;二是按照优质企业标准对合作单位进行遴选,建立优质企业数据库进行重点培育;三是及时向就业基地选拔推荐优秀毕业生,实现“顶岗实习→优质就业”贯通机制;四是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五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扶持条件成熟的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形成以创新创业带动优质就业的良性造血机制。
(三)实施“三级融通”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再到职场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体验、择业指导、创新创业、求职技能指导和职场指导等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大一年级进行“模块+规划”教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在大二年级进行“模块+体验”指导,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大三年级进行“模块+推荐”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和职业素养,乃至毕业生今后身在职场,也要继续给予个性化关注和指导,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开展“极致体验”的人本化就业指导服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引下,充分激励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调动他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针对岗位创业、实践创业等不同需求的毕业生个体,做到“一对一”的人本化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就业。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数据平台,对在职场表现欠佳、能力欠缺、心态浮躁的毕业生,及时教育引导,促使其安心工作,并且做出成绩。
(五)推进“线上线下”融通的就业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为就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毕业生也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接收和了解就业信息,并热衷于和他人分享。因此,学校就业部门必须因应这种变化,构建“线上线下”融通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政策发布、远程面试、指导咨询融会贯通,降低就业市场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六)强化“优质就业”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某项工作的考核导向对该工作的效率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工作考核体系既要结合长远战略和短期目标,也要兼顾就业结果和工作付出,将过去侧重于对就业率的考核转变为对“就业质量”的考核,引导一线投入到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的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调控手段。
[1] 王向东.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4届高职毕业生的网络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52-58.
[2] 曾爱华.高职院校毕业生优质就业平台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85-87.
[3] 麦可思公司2009-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 李淑娥.基于模糊隶属度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98-102.
[5] 汪治,刘红燕.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7(3):17-25.
[6] 梅伟惠.基于AHP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构建[J].教育与经济,2013(5):100-111.
[7] 江小云.服装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丝绸,2010(7):59-63
[8] 唐尧.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编辑:王 佳)
2017-05-13
2017年广东省省级学校德育科研项目(编号:2017GXSZ084);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2016JKDY21);2016年度广东省“攀登计划”专项基金项目(编号:pdjh2016b0589);2016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编号:2016GZYB8);2015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SZY053)。
曾爱华(1977-),男,广东河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718.5
A
1008-6927(2017)03-0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