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晓军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锻炼更加重视,但是现在的青少年普遍都缺乏身体锻炼,身体素质不高,所以加强青少年身体锻炼至关重要。由于青少年主要以学业为重,学习压力大,也不愿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觉得身体锻炼很累,这样会使身体素质更差,也会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因此,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增加学生平时锻炼身体的机会,将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例来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身体锻炼;青少年;初中体育
在教育中一直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五方面中,学生最欠缺的就是体育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长期不进行身体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差,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现在的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不愿意动,没有热情,导致老师更不愿意教。当务之急就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初中体育课中。
一、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体育课堂明显就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地位这一点;老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动起来,觉得让学生动起来就是锻炼身体,却没有教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技巧;体育课堂上老师的确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却忘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重视;教学比较盲目,规定教什么内容就教什么,比如有中考体育测试,那每节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练考试项目,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学生不愿意过多地去锻炼,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留下来去做练习题目。
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1.老师开始上课时,要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比如,刚上课的时候不能说:今天我们要跑800米,或者今天我们要进行体育测试。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对这节课失去兴趣,尽管后面的课程可能比较有趣,但很多学生还是因为心理的原因而提不起参与的兴趣。原因是他们记着等会要跑800米,还要进行体育测试。学生在别的学科的课堂上已经学得有点累了,需要适当地释放一些压力,如果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可以用一个游戏开始,先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放松下来,这样学生感受了轻松的氛围后也能更快地融入课堂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旦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后面也会比较顺利。
2.加强兴趣引导,提升体育课堂效率
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热情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初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比较重,很容易被新事物、有趣的事情吸引,所以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想好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来吸引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满足好奇心的欲望,让学生完全融入体育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能推动学生主动去学习,现在更多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去学习,那学习效率就会低很多,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重视课堂锻炼技巧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关于身体锻炼的技巧,不要一味地只是让学生盲目甚至是错误地锻炼,也要对学生强调在锻炼身体时要先做热身运动,保证身体锻炼时的安全、高效。现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发生意外这个现象还是蛮多的,所以这一点老师不能忽视。老师也要加强学生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一般一个星期就两节体育课,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在这两节体育课中进行身体锻炼,那远远是不够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锻炼身体,然后在平时课后,也可以不需要老师组织,自己进行锻炼。当然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规范,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提出来并让学生改正,这样学生自己锻炼时才会更加有效。
从总的分析来看,初中体育课堂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释放压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准备好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游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老师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自主进行身体锻炼,关注学生并时刻纠正学生错误的锻炼方式,让学生在自己锻炼时有更高的效率。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体育课上,老师可以用以上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平时更多地去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郭爽,齐凯.论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变化特点[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9).
[2]李衛东.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钟摆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4(2).
[3]潘跃林,王瑞静.部分体育教学内容“契约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