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兴鸣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岑兴鸣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内三科,四川 乐山 614000)
目的 对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对该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80例患有老年性骨质疏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均匀的分为两组组别之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钙尔奇D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唑来膦酸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的显著,在骨密度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要明显的大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 对患者实施唑来膦酸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药物对患者的治疗作用,不仅能够极大的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能够很好的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情况,故而,能够广泛的应用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钙尔奇D;唑来膦酸;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对照治疗;临床效果
对于如今的中老年人而言,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病症,据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有70%的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并且,该研究数值每年还在有所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仅能够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老年人的骨质造成很大的损坏,导致老年人脆性骨折以及脊柱变形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钙尔奇D或者双磷酸盐进行治疗,该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对其身体的影响,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老年人体质的健康。本文意在对唑来膦酸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其详细研究情况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同期在本院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在将其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有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2.63±2.11)岁;观察组患者有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3.14±2.06)岁;所有的患者均符合WHO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在其治疗的部位中至少有一个部位的骨密度要明显的低于其他个别骨质峰值的-2.5标准差。而且,所有患者均未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障碍疾病,未有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方面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即以钙尔奇D药物进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每天服用1次,每次0.6 g。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保证患者对骨质和药效的吸收。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唑来膦酸(密固达)5 mg药物的治疗,其主要治疗的方式静脉滴注治疗,将5 mg的唑来膦酸稀释到0.9%的氯化钠溶液中(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中),稀释药液为100 mL,静脉滴注治疗1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得<15 min,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的持续治疗,然后在对其进行骨密度的水平测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调查。
1.3 观察指标 患者骨密度情况的测定采用美国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来对患者的腰椎、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进行测定。患者治疗效果指标:痊愈,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感觉消失,各种临床症状皆没有;有效,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病痛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不需要继续应用镇痛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并且其患病情况对其正常的生产生活没有影响;无效,患者在治疗之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与治疗之前没有明显的变化,或者疼痛程度增加,仍然需要一些镇痛药物进行病痛的缓解,其疾病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患者+治疗有效患者)/患者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骨密度治疗前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股骨颈股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密度治疗前后情况对比
2.3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 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1例,8例发热患者,2例肌肉酸痛患者,1例流感症状患者;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例,2例发热患者,1例肌肉酸痛患者,1例流感症状患者。在经过相关的治疗后,其不良情况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不良反应对比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5,P<0.05)。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在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骨密度降低[1]。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性多病因的骨骼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易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或致残等危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费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骨密度,由此降低骨折发生风险[2]。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它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从而打破骨质疏松负平衡的骨代谢状态,使骨量增加[3]。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它具有独特的双氮原子,体外的动物研究证实,它能对骨的矿化表面尤其骨转换活跃部位有高度亲和力,较其他双膦酸盐类药物与羟磷灰石的结合力更强,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也更强[4]。所以,临床上一般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阻止因肿瘤导致的溶骨性病变。依据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在对患者进行一年的疾病治疗后,有将近一半的患者都不会遵从医嘱的进行服药,这不仅会很大程度的增加患者骨折的发生概率,还会增加患者的相关治疗经费,进而加大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力,而对患者进行唑来膦酸的静脉滴注治疗,可以很方便的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并且这种治疗让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好,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更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5-6]。
在本次研究中,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加的有效,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唑来膦酸药物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可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证实了以上的资料观点;在骨密度对比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说明,采用钙尔奇D药物对患者进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十分有效果的,但是相比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显然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程度更加的坚实,两组数据中的对比有效,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了唑来膦酸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优势。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但是,也要注意患者在服用之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的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患者的药物治疗变得更加显著[7-8]。在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有2例,约占本组患者总数的5%,其体温最高温度达到38.7℃,在对其应用退烧药物之后,患者的发热现象消失,此外,吹按肌肉酸痛的患者有1例,流感症状的患者有1例,均在72小时之内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强患者的骨密度,更好的保证患者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让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快的回归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此外,唑来膦酸药物的治疗操作过程较为简单,仅是在常规的钙尔奇D药物的治疗后对患者实施唑来膦酸药物的滴注治疗。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治疗当中,但是因为唑来膦酸药物应用例数以及应用时长的限制,本次对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长远性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1] 赵虹云,左顺英,胡军,等.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4-26.
[2] 许翎,邓海鸥,智喜梅,等.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9):1287-1289.
[3] 蒋元斌,史政康,张伟中,等.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 (2):185-188.
[4] 张涛,吴晓东.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2):85-86.
[5] 李志敏.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1):175-176.
[6] 郑彬彬,叶曼,李晓静.唑来膦酸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6):682-684.
[7] 曲美华,薛红,张廷梅.唑来膦酸预防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3):208-209.
[8] 章细华,朱成童.老年性骨质疏松疼痛采用益肾坚骨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5):154-1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