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霞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333)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的应用
陆玉霞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333)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24名护士及1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12名护士及61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门诊输液室管理模式,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12名护士及61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输液室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护士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响应时间更低、考核成绩更高,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93%,对照组为78.03%,两组满意度之间相互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门诊输液室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了输液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值得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门诊输液室;更换补液;应用效果
更换补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在更换补液过程中的操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换补液的差错与质量低下,均会导致患者产生治疗效果不良症状,极易产生医疗纠纷,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质量管理的方法[1-2]。为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的应用效果,特选24名护士及1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24名护士及1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12名护士及61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门诊输液室管理模式,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12名护士及610例患者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门诊输液室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输液室管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的具体内容为:①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由研究护士组建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相关输液室更换补液的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②问题分析:门诊输液室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7:00至下午17:00,在输液的高峰期,极易产生响铃不及时、未评估、核对不仔细、滴速未调等;③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内容为合理排班、操作流程化、针对查对不清、流程实施;④质量持续改进:总结护理人员发生的不良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并加入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中。
患者满意度用问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护士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考核成绩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判定标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超过80分则表示患者为满意,60~80分表示患者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表示患者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士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考核成绩情况
观察组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考核成绩分别为(44.68±16.84)s、(93.65±0.65)分,对照组为(56.98±21.75)s、(86.26±0.56)分,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响应时间更低、考核成绩更高,组间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考核成绩情况(±s)
表1 两组护士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考核成绩情况(±s)
项目 n 更换补液铃响应时间(s) 考核成绩(分)观察组 12 44.68±16.84 93.65±0.65对照组 12 56.98±21.75 86.26±0.56 x2 12.6345 12.7841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93%,对照组为78.03%,两组满意度之间相互比较,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门诊输液室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良好的输液室管理,能提高输液的质量,完善医院的医疗系统。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先确定目标,在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制定出改善管理质量的对策和计划,按照计划实施,然后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找出其中较差的地方,制定新的目标,形成循环式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使得输液室的管理越来越好[3-4]。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医院门诊输液室管理能很好的改善门诊输液室管理,保证临床输液室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的产生,提高了医疗质量[5]。本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门诊输液室管理质量改善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门诊输液室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了输液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值得应用。
[1] 陆 云,汤春玲.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1(7):107-108.
[2] 黄艺仪,张小燕,李红霞,等.身份识别卡在门诊输液患者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0(19):2335-2338.
[3] 饶泽珍,彭 薇,牟园芬.“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22(15):149-153.
[4] 温方圆,袁素平,刘兴红,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2):20-22.
[5] 韦燕萍,刘柳芳,高格云,等.流程重组在优化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中的实施与成效[J].海南医学,2014,25(2):298-300.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1
B
ISSN.2095-8803.2017.07.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