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反腐倡廉传播与舆情研究报告

2017-08-07 11:34:27金鸿浩高红玲
廉政文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舆情

金鸿浩,高红玲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2.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网信办),北京 100726;3.国际关系学院 文化与传播系,北京 100091)

2016年中国反腐倡廉传播与舆情研究报告

金鸿浩1,2,高红玲3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2.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网信办),北京 100726;3.国际关系学院 文化与传播系,北京 100091)

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16年中纪委、最高检等反腐机构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其他网络媒体以及学术研究刊物的反腐倡廉信息传播特征和舆论生态进行分类梳理,并对2016年制度机制、惩治腐败、预防腐败三类十大反腐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反腐败重心由治标向治本转变,2016年反腐倡廉宣传工作逐步进入平稳过渡期,重大涉腐舆情负面影响减小,反腐要案舆情关注度下降,反腐认同不稳定性减弱,舆情态势总体稳定可控。但同时社会公众对反腐宣传“获得感”需求显著增长,反腐观念分歧的隐蔽性和引导难度增加。

反腐倡廉传播;反腐舆情;舆论生态;大数据分析

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五大建设”的组成部分,其中反腐倡廉宣传更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举措之一。2005年1月16日,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掌握反腐倡廉舆论工作的主动权”[1]。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底,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和年度安排,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同时要求“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严肃宣传纪律”[2]。

2016年是反腐倡廉宣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6年1月12日,中纪委第十八届六次全会上,王岐山书记首次提出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任务,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在主流媒体和主要网站第一时间发布执纪审查信息”,“充分发挥中央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扩大中央纪委网报刊综合传播力”[3]。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专门研究反腐倡廉和纪律建设。会后,中宣部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头等大事”,“精心组织新闻宣传,广泛开展集中宣讲,加强理论研究阐释”[4]。

但是,目前反腐倡廉传播的现状如何?不同媒介的反腐倡廉传播生态与特征如何?反腐倡廉热点舆情的结构与导向如何?不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化、精细化的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就无从谈起。

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通过信息媒介梳理、信息内容分析、信息舆情研判三个维度,就2016年度中国反腐倡廉传播与舆情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为建立以效果为导向,科学精确传播的反腐倡廉宣传提供借鉴,为后续的反腐倡廉舆情传播规律研究、反腐倡廉宣传战略研究、腐败预防软实力研究等奠定数据基础。

一、媒介梳理:反腐倡廉传播现状与舆论生态

反腐倡廉传播媒介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反腐机构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其他网络媒体以及学术研究刊物,四种媒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反腐倡廉舆论生态。例如,某省部级官员落马信息由中纪委自媒体通报后,主流媒体展开了深入报道,刊发评论员文章,网络场域热烈讨论并通过人际“圈层”传播,学术刊物也发文对个案、类案进行实证研究和学理反思。

图1 反腐倡廉宣传的舆论生态

(一)反腐机构网络平台反腐倡廉传播内容与特征

1.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官方微信传播特征

2016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继续坚持公开通报制度,每月定期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2016年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批1296起,涉及1732人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44起,涉及中管干部11人。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发布执纪审查信息267条,286人接受组织调查,其中包括中管干部22人,省管干部260人。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还进行专门通报。网站还开设了“每月e题”,每个月都会设置一个主题,邀请广大网民发表评论。[5]2016年4月15日起,中纪委网站还开设了“实践四种形态’专栏,发布各级党委、纪委实践经验和做法。

2016年1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笔者借助清博指数软件分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2016年全年共发布文章1074条,日均发布2.93条;总阅读量3178.69以上万人次;总点赞数35.67万次,其中阅读数十万+以上文章66篇,在中央部委政务微博中名列前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开通首月总阅读量就达到333.09万人次,点赞数6.48万人次,推出的“大数据2015”系列文章,以数据描述纪律检查工作与反腐败斗争成果,受到网友好评。目前,全国共有20个省级纪委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14个省级纪委设置开通微信举报功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多种形式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12万批2.91万起,涉及4.31万人次,形成有力震慑腐败的舆论环境。

图2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2016年各月阅读数

2.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微信传播

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加强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宣传,网站“权威发布”栏目共发布职务犯罪案件立案、批捕、起诉等最新信息393条。“检察业务”栏目的“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预防”等板块发布业务信息881条。最高检反贪总局三局举办的“中国职务犯罪预防网”开设了“视点聚焦”、“预防实践”、“预防文化”等多个专题,其中“他山之石”栏目更新了美国、英国、巴西、法国等国关于反腐败斗争形势与方法的文章36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栏目介绍各地检察机关经验做法的文章102篇。截至2016年底,最高检“两微一端”(官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已发布检察信息99017条,粉丝数、听众数和订阅数总计5547余万。此外,检察机关“今日头条号”发展迅速,据统计,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带动下,全国检察机关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日均发文超过2000篇,日均阅读量超过600万次。

(二)传统主流媒体反腐倡廉传播效果与特征

1.《人民日报》反腐倡廉传播概览

基于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检索,2016年《人民日报》共发表反腐倡廉相关文章209篇,其中“案讯与通报”类51篇,占比近1/4,主要为中纪委类案通报与司法机关发布的重大职务犯罪信息。其次是“理论与评论类”26篇,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与武器,是发挥党报权威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栏目、“人民时评”栏目先后发表《莫让杂音侵蚀了反腐“获得感”》、《反腐绝非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反腐哪有什么“纸牌屋”》等文章,《人民日报》理论版设置了“热点辨析”栏目,发表《反腐败不是导致干部不作为的原因》、《反腐败斗争无禁区无上限》,针对社会对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思想误区与观念流弊进行批评和引导。此外,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2016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全面从严治党,承载起党在新时代的使命》、《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两篇署名文章。

图3 《人民日报》反腐倡廉报道版面分布情况(单位:篇数)

再次是《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先后推出了“前沿观察”、“深度关注”、“红船观澜”等系列报道24篇,如“前沿观察”围绕“2016正风反腐怎么干”连续刊载《管党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管党治党,如何厘清责任》、《纪严于法,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等5篇文章,厘清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思路做法。此外,《人民日报》国际栏目、《人民日报·海外版》高度重视反腐败国际合作报道,先后发表《破解海外反腐难题的三条对策》、《国际反腐合作有了新利器》、《中国-东盟反腐败领域 首个合作项目在云南启动》等文章32篇。

2.新华社反腐倡廉传播概览

基于新华智库数据库检索,《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共发表反腐倡廉相关文章446篇,其中有两大亮点。一是中央反腐会议报道,作为法律规定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会议报道上有独特优势,《新华每日电讯》先后刊发了《“确保实现不敢腐”从中央纪委全会公报看2016年反腐“路线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写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召开之际》、《全面从严治党,走在时代前列 写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等文章,报道中央反腐决心与实施路径。二是新华社利用驻各省分社资源,对各地反腐倡廉经验进行深度报道。先后刊发了《福州运用大数据绘制“廉情地图”》、《贵阳:把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辽宁:问题线索共享和查处反馈网络平台》、《福州:开展专项检查护航精准扶贫》等文章。

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注重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提供域外媒体“镜鉴”,例如对中国海外追逃与国际合作,《参考消息》先后转引了BBC的《中国海外追逃追赃成果显著》、路透社的《中国将同西方加强“猎狐”合作》、美联社的《“红通”首犯杨秀珠回国自首》、俄罗斯《独立报》的《中国将在G20框架之外继续反腐》、埃菲社的《中国境外追捕腐败分子不放松》等外媒报道,让国人了解其他国家对我国反腐败的态度与观点。新华社主办的《国际先驱导报》注重国际腐败行为与反腐败策略新形势的报道,先后刊发了《全球反腐无句号》、《印度:运动式反腐效果待观察》、《韩国:走向制度化反腐》、《巴西:执法不严,腐败丛生》、《日本:腐败由高调转向隐秘》等文章。

3.中央电视台反腐倡廉传播概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2016年围绕中央领导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讲话、批示加强宣传,如先后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 山西 浙江调研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 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等资讯。CCTV1综合频道的《焦点访谈》栏目继续加强舆论监督,播出如《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公益林怎么姓了“私”?》、《科研资金不是“唐僧肉”》等节目,曝光了一批侵犯群众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例。CCTV7军事农业频道先后播发了《郭伯雄涉嫌受贿案已移送审查起诉》、《国防部:军事检察机关对王建平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军委纪委对春节期间作风建设明查暗访工作作出部署》等军队反腐倡廉建设报道。CCTV10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学者以史为鉴讲解《明朝官员贪腐的原因》、《短命的新朝 官员贪腐民不聊生》。

中央电视台还与中纪委、最高检合作拍摄并播出了相关专题片、视频节目。如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2016年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点首播,分为《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等八集,引起广泛关注。专题片首创当事人现身说法方式,报道了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并进行了细致分析。2016年8月22日《人民检察官》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首播,讲述了燕都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公诉处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此外,央视CCTV12社会与法频道还推出了《滑落》、《旋涡》、《坚守》等自制“反腐倡廉系列普法栏目剧”,传播廉洁廉政思想。

4.《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反腐倡廉传播概览

《中国纪检监察报》是中纪委、监察部机关报,基于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检索,2016年《中国纪检监察报》共刊发文章4319篇,是反腐倡廉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根据大数据分析,《中国纪检监察报》注重对中央巡视工作报道,每周三设立的“巡视·派驻”专栏和其他版面,先后刊发《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公布15家单位反馈情况》等相关文章218篇;聚焦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共刊发《如何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相关文章184篇;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刊发《系统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等相关文章170篇。此外,针对新出台或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纪检监察报》还邀请专家发表系列解读文章30余篇,统一党内认识,宣传党内法规建设最新成就。

《检察日报》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报,检察日报每周二设置的《廉政周刊》(2016年7月起改称《反贪周刊》)有 4 个版面,包含“一周记录”、“反贪局长说”、“反渎局长说”、“忏悔录”、“特色预防”、“专家观点”、“反腐小小说”等栏目。围绕“贪污贿赂犯罪”法律认定和适用问题,《检察日报》刊发了检察干警撰写的《如何认定借款型受贿犯罪》、《交易型受贿相关问题探析》、《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要准确把握法律适用标准》等文章。检察日报社《方圆》杂志通过法治故事的方式,刊发了《区委书记的受贿“原则”》、《贪赃不枉法:一个医院院长的受贿逻辑》、《落马官员之贿选乱象》等多篇纪实报道。

图4 《中国纪检监察报》(左)与《检察日报》(右)2016年反腐倡廉报道共现关键词

(三)其他网络媒体反腐倡廉传播效果与特征

2016年,新浪微博“反腐”信息数量与2015年相比略有下降(参见下图),微信公众号“反腐”信息数量有所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腾讯公众号“反腐”文章数量达54165篇,总阅读量8657万人次。网络论坛中,2016年强国社区新增52962条帖子讨论“腐败”问题,2016年天涯社区中《清除司法腐败,岂能止于口号》(点击数2285万次)等2篇反腐帖子点击数超过千万次,《举报一个违法村官为什么这么难?》(点击数931万次)等40余篇帖子点击数超过百万次,多为网络举报信息。知乎、豆瓣等平台成为网络“反腐”新的讨论场所,2016年知乎平台中“中国这么多年的贪污腐败对中国影响有多大?”(浏览数38528)、“中国农村的腐败问题是不是更严重?”(浏览数25083)、“中国的腐败问题为什么一直存在?”(浏览数13019)等话题引发新一代网民热议。

另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2016年吏治腐败舆情占热点事件比例6.5%,事件平均热度45.54(2015年吏治反腐热点事件占比4.4%,平均热度58.41)。在2016年人民网统计的TOP20网络舆情事件和新华网统计的TOP30网络舆情事件中,均没有涉腐舆情,但是部分年度公共管理、社会冲突舆情中蕴含着潜在的腐败与不作为因素。[6]相比2012~2015年,网络舆情焦点由直接揭露腐败官员向揭露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转移;由揭露党政机关腐败问题向揭露社会腐败问题转移;涉腐舆情的区域化、行业化、网络化、全民化等特点日益明显。

(四)学术研究刊物反腐倡廉传播效果与特征

根据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2016年反腐领域共产生学术文章4389篇,相比2015年的5165 篇同比减少 15.03%(题目包含“腐败”、“反腐”、“廉政”、“廉洁”、“贪污”、“受贿”、“反贪”、“职务犯罪”等关键词的学术期刊文章)。其中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633篇,发表在CSSCI期刊的文章386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中,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杂志(反腐研究文章55篇)、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34篇)、河南省社联《领导科学》杂志(28篇)、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14篇)发表相关文章最多。在4389篇反腐研究学术文章中,政治学和党建研究最多,达2452篇,占55.87%;法学研究其次,达986篇,占22.47%;教育学研究再次,达289篇,占8.86%;新闻传播学研究从次,共有91篇占2.07%。反腐倡廉成为大多数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学术观点经媒体报道或网络传播后成为新的媒介议题与社会思潮。

图5 新浪微博“反腐败”博文信息数量统计图

图6 我国反腐倡廉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变化图(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二、内容分析:反腐热点事件与舆情争鸣

综合反腐机构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其他网络媒体、学术研究刊物上的文献,本文对2016年十大反腐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按照报道讨论的对象,将其分为制度机制类、惩治腐败类、预防腐败类三类。

(一)制度机制类热点事件

热点1.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2016年11月中央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受到舆论普遍支持和赞扬。《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强调监察体制改革“着眼于反腐败治本的大局,位居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交点’”。《光明日报》刊发《全面从严治党亟待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文章,强调“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是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迫切需要,是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法学界通过各种媒体,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的宪法与法律问题”展开热烈探讨,如吴建雄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理思考》(学习时报2016年12月15日)、童之伟的《将监察体制改革全程纳入法治轨道之方略》(《法学》2016年12月)等。司法界关注检察机关转隶后的职能变化与配套改革问题。部分学者、网民也高度关注监察委自身监督问题、试点地区监察委领导干部选拔问题及监察改革留置权规范问题等。

热点2.党内法规完善与六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媒体、学界受到热议,全会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此前2016年6月中央政治局还召开会议并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舆论普遍认为,完善党内法规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出台或修订50多部党内法规,已经构建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①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是以《党章》为基础,中央八项规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四部规范为党内法规的“横梁”,覆盖立规规范、党的组织、廉洁自律、厉行节约、纪律处分、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巡视等八个方面。,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与科学化。2016年10月民意调查显示,92.3%的群众认为《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后,责任追究力度得到加强。90.3%的群众认为当前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不能腐”成效显著。[7]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同声音,媒体和学界刊发了如《管太严了?该缓一缓?全面从严治党当破三个误区》、《盘点:中央纪委10句话回应反腐认识误区》等文章澄清谬误,传播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内涵与制度要求,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热点3.贪污受贿罪司法解释修订

2016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将贪污受贿罪“数额较大”的一般标准由1997年刑法确定的五千元调整至三万元,对贪污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情节的从重处理。在死刑适用方面,具有法定从宽情节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还首次提出“终身监禁”概念。法学界与舆论普遍认为,据1997年司法解释已有20年时间,贪污贿赂案件五千元“起刑点”确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同时将纪律挺在前面,“使刑事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部分网友对个别法律条文产生疑问,如“是否意味着小微腐败不受法律严惩”,“是否贪污受贿免于死刑立即执行”等。对此,最高法、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说明,主流媒体特别是《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法治类媒体也刊发了大量文章释法说理。

(二)惩治腐败类热点事件

热点4.打虎拍蝇,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十八届六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已经持续了四个年头,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73.4万件,给予纪律轻处分31万人,给予纪律重处分10.5万人,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1.1万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4.8万人。全国法院审结一审贪污贿赂案件3.2万件、渎职侵权案件5266件。据统计,全年共有王珉等22名省部级官员被查,76名省部级干部受到处分。[8]检察机关查办民生领域“蝇贪”17410人。海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反腐败的成就令人瞩目”。媒体和网络开始关注“反腐进入深水区”,“反腐败由治标向治本转变”下一步有何举措,为官不为“变相腐败”新问题如何解决。

热点5.辽宁拉票贿选案

2016年9月13日,临时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让辽宁贿选案正式进入公众视线。在2013年辽宁省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有45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有523名辽宁省人大代表涉及此案。王珉、苏宏章、王阳、郑玉焯等多个省部级干部与拉票贿选案有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称“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破坏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触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底线”。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一致对拉票贿选案进行严肃谴责,支持中央依纪依法彻查和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要求各级党委学习。许多地方党委组织集中观看了《警钟——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录》,反思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沉痛教训。

热点6.中央巡视和省委巡察

2016年6月起,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对32个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视,对天津等4省市“回头看”。11月起,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对27个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视,对北京等4省市“回头看”。各省区市党委开展巡察工作,16个省区市已经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其中,2016年10月,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公布,引发媒体和网络舆论热议。巡视发现,各单位党组织普遍存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党建工作不扎实、不规范”等问题。在反馈中个别单位存在“带病提拔”、“近亲繁殖”、“权力寻租”、“滥用职权”、“违规采购”、“管理混乱”等严重问题。某地民意调查显示,98.5%的群众认为2016年巡视的震慑效果明显,95.7%的群众对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有信心。[9]

热点7.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中国发起了多项反腐败国际合作议题。此次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等重要成果,确立“零容忍、零障碍、零漏洞”国际合作三原则。2016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功举办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九次年会并通过了《天津宣言》,明确各成员国反贪机构充分应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开展实务交流,加强追查、冻结和返还腐败犯罪资产国际合作。2016年已追回杨秀珠等19名“红通人员”,通过“天网2016”行动追回外逃国家工作人员122人,追回赃款23.12亿元。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成就受到外媒称赞,“天网恢恢,虽远必追”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此外,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主流媒体刊发了一批外逃官员忏悔录,有力震慑了腐败人员外逃现象。

(三)预防腐败类热点事件

热点8.《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热播

《永远在路上》是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2016年10月播出后,该片在综合频道收视率多期突破1%,第一集《人心向背》仅腾讯视频播出量即达3280万余次,百度指数峰值达114909。在反腐倡廉宣传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引发官方机构、国内外媒体、社交网络热议。路透社称赞“这个八集专题片以毫不掩饰的方式揭露共产党的反腐”,英国BBC、美国《纽约时报》等外媒也关注该节目。《人民日报》刊文评价“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纪委、中办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该片让公众感受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增强了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信心。[10]部分单位、党委还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观看节目,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热点9.2016“史上最严”干部个人事项申报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2016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均需如实填写新版《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表》,包括个人婚姻状况、收入所得、子女移民等14项情况。2016年初,全国43.92万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被抽查,3900多人因报告不实被取消提拔资格。媒体报道称赞《今年个人事项报告“史上最严”没人敢不当回事》、《“史上最严”财产申报:官员秘密瞒不住了》等。针对舆论热议的“干部重大事项申报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纪委、组织部门发文进行了回应,认为“这种观点显然混淆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界限,领导干部的隐私权是受限制的,重大事项申报与个人隐私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此外,也有学者、网民表示,未来“还应将领导干部申报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向公众公开,令领导干部申报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受到社会与公众的监督”。

热点10.大数据腐败预防加速,助力脱贫攻坚监督

大数据腐败预防正由观念、技术向应用、法规转变。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建成覆盖全国3350个县级以上纪委的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系统,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全国检察机关依托“电子检务工程”,加快推进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信息平台建设,部分地方检察机关自主研发职务犯罪大数据精准预防平台并投入使用,技术预防已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围绕中央“扶贫攻坚”任务,应用大数据的“精准扶贫监督”探索受到媒体热议。《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先后发表了《精准监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走上“云端”》、《保护涉农资金安全用上“大数据”》、《预防工作“大数据”联进田间地头》等文章,传播和引领大数据预防腐败工作发展。

三、舆情研判:反腐倡廉舆情总体态势与传播特征

2016年以来,随着反腐由治标向治本转移,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也逐步进入平稳过渡期(参见图7),重心由反腐个案宣传向制度机制宣传、行业系统腐败预防、廉洁教育传播转变。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依托“两微一端”官方自媒体建设、主流媒体协作,基本掌握了反腐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首发优势和权威性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在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全年未出现重特大负面涉腐舆情,全国范围内涉腐舆情态势总体稳定。

图7 十八大以来“反腐”话题网络关注数变化图(上图为百度指数,下图为微博指数)

2016年我国反腐倡廉传播和舆情热点呈现出“四减四增”趋势:

一是重特大负面涉腐舆情减少,反腐倡廉宣传的优势性、权威性增强。随着纪委、检察机关主导的反腐信息传播模式确立,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在反腐倡廉领域基于信息首发优势的权威性不断生成,中纪委网站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实名通报,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公开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反腐“品牌”和受众获取反腐信息的首选渠道。特别是对新生的网络反腐行为,与2012、2013年相比,近年以来,基于相对通畅的举报控告渠道和反腐专职机关积累的公信力,制度外网络反腐行为已经逐步减少,更多地转变为制度内网络检举行为。这种反腐倡廉宣传优势正在逐步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惩治预防腐败工作的政治优势。

二是反腐信息舆论场鸿沟逐步弥合,反腐倡廉宣传的多元性、多样性增加。“两个舆论场”问题是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管理的一个难题,是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体现,客观反映了不同受众、不同政治地位、经济条件人群的信息偏好和传播习惯差异,但是当这种差异超过可控阶段,则可能导致观念对立、族群撕裂乃至危害国家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反腐倡廉宣传在弥合两个舆论场鸿沟方面做出了许多“破冰”之举和有益尝试。一方面,通过传播媒介的多元性来满足不同受众偏好,反腐倡廉宣传的“全媒体”发展已经涉及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站、社交媒体;另一方面,反腐传播也摒弃了“千篇一律”的固定报道模式,传播多样性显著提升,既有严谨简洁的官方通报,也有深入全面的纪实报道,还有丰富的反腐倡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实现对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受众“全覆盖”。纵观“两个舆论场”反腐倡廉信息差异性已经显著减少,观念鸿沟正在逐步弥合。

三是反腐要案舆情关注度下降,社会公众反腐“获得感”需求显著增长。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绩效显著增长,落马副国级以上领导7人,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每一次“大老虎”落马均引发媒介集中报道并成为舆情事件,在中长期也导致了受众对反腐震惊阈值不断提升,反腐个案舆情关注度呈现平稳趋势。社会公众从早先的反腐败层级、数额变化的震惊中冷却下来,更加关注“看得见的正义”和影响自身切实利益的小微腐败和为官不为现象。“获得感”成为反腐倡廉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反腐机制制度宣传、反腐要案大案传播是中央媒体的宣传职责与优势的话,基层纪检机关自媒体、地方主流媒体、地域性网络社区等在反腐倡廉宣传体系中的“落地”任务更加艰巨。本地惩治腐败绩效如何?本地预防腐败有何新措施?群众如何通过网络检举与提供线索?当地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有无新变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需要强化公众反腐的媒介互动与政治参与,上述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是反腐认同的不稳定性减弱,反腐观念分歧的隐蔽性和引导难度增大。前几年,网络还有疑义,认为下一年反腐是否会有所减缓,中央有关部门多次作出解释与回应,“反腐败态度不变,力度不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贯彻和反腐败斗争保持的持续高压态势,使得群众对中央反腐败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充分认可。近年来这种质疑已经没有话语市场,但是在反腐倡廉宣传主导意见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可喜成绩背后,也有学者提出应当警惕“沉默的螺旋”现象,即强势主导意见生成后,反腐舆情表面一致的同时,可能也隐藏了一些反腐观念的分歧、争鸣,不同意见不愿在公开场域表达。这对反腐舆情监测分析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增强反腐舆论场域不同意见建议的发现识别能力,及时梳理后汇总汇报至决策层,协助中央、决策者全面听取意见建议作出科学决策;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反腐舆情不实信息与错误观念的监测分析,及时引导媒体、理论界澄清谬误,化解反腐信息噪音,形成良好有序的舆论环境。[11]

[1]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J].理论与当代,2005(5):46-50.

[2]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N].人民日报,2013-12-26.

[3]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纪检监察,2016(2):6-13.

[4]刘奇葆.全力以赴抓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J].理论与当代,2016(11):61-61.

[5]2016 这一年:发布 260 名省管干部被查信息[EB/OL].(2017-01-05)[2017-04-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05/c1001-29001867.html.

[6]李培林,陈光金.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29-247.

[7]党心民心极大提振——2016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J].中国纪检监察,2017(1):10-11.

[8]王岐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纪检监察,2017(2):6-13.

[9]郑莉娜.2016杭州正风反腐群众评价如何 民调满意度97.8%[N].杭州日报,2017-01-23.

[10]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响强烈[EB/OL].(2016-10-31)[2017-04-05].http://www.cctv.cn/2016/10/31/ARTI5tClMy-CKy5PvWRQTtOPB161031.shtml.

[11]高红玲,金鸿浩.科学防腐的宣传引导:策略与方法[J].中国记者,2017(4):51-53.

责任编校 王学青

Annual Report of the Insemination of Anti-Corruption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 in 2016

JIN Honghao1,2,GAO Hongling3(1.Party School of the CPC,Beijing 100091,Beijing,China;2.Research Centre for Procurato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Beijing 100726,Beijing,China;3.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 100091,Beijing,China)

When big data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emination of anti-corruption notions and public opinion in internet media,in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edia,other internet media,and other research media from Central Committee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and when ten hot events in their three classifications as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punishment of corruption,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are studied,the following discoveries are made:with the focus of anti-corruption shifting for from removing the “symptoms”to curing the“diseases”,anti-corruption efforts entered a stable transiting period in 2016,negative influences relating to key corruption events reduced,public attention paid to key corruption cases reduced,instability in the recognition of anti-corruption efforts weakened,status of public opinion holistically stable and manageable.But this is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sense of acquiring”from the public for the spreading of anti-corruption efforts.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aled diversity of anti-corruption notions and in the difficulty in guiding them.

insemination of anti-corruption;anti-corruption public opinion;status of public opinion;big data analysis

D630.9

:A

:1674-9170(2017)03-0001-11

2017-05-06

金鸿浩(1990-),男,山西太原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网信办)高级工程师;高红玲(1958-),女,湖南邵阳人,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主任,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5BXW056)

猜你喜欢
舆情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消费电子(2016年12期)2017-01-19 14:04:5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广东舆情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4
全国舆情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3
全国舆情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2:04
全国舆情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0